三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三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身沒從三良。 -- 出自魏晉·阮瑀·詠史詩
- 陌上見三叟。 -- 出自魏晉·應(yīng)璩·百一詩 七
- 住車問三叟。 -- 出自魏晉·應(yīng)璩·百一詩 七
- 舉翮撫三秦。 -- 出自魏晉·孫楚·之馮翊祖道詩
- 恂恂二三賢。 -- 出自魏晉·石崇·贈(zèng)棗腆詩
- 一我在三川陽。 -- 出自魏晉·陸云·為顧彥先贈(zèng)婦往返詩四首
- 信誓貫三靈。 -- 出自魏晉·陸云·為顧彥先贈(zèng)婦往返詩四首
- 托好憑三益。 -- 出自魏晉·盧諶·答魏子悌詩
- 絕壁橫三方,有類大破鐶。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
- 一月看三岳,懷抱斗以騫。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
- 絕壁橫三方,有類大破镮。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
- 苔蘚深三徑,衣冠盛一門。 -- 出自宋·蘇洵·涵虛閣
- 杜公破三吳,磊落叔子后。 -- 出自宋·蘇洵·萬山
- 參透詩三昧,何須契一乘。 -- 出自宋·真山民·孤標(biāo)上人留宿
- 鄰館笛三弄,譙樓鼓二通。 -- 出自宋·真山民·三山旅夜
- 圣道通三極,王言似六經(jīng)。 -- 出自明·李東陽·缺題
- 比著初三,弄影還清絕。 -- 出自·顧隨·蝶戀花 獨(dú)登北海白塔
- 夷齊爭(zhēng)三光,豈不在俄殍! -- 出自清·曾國(guó)藩·寄弟
- 有莘必三聘,幡然始就湯。 -- 出自宋·陳普·冬華一夜霜
- 草廬亦三顧,然后起南陽。 -- 出自宋·陳普·冬華一夜霜
- 五岳視三公,稱帝何所考。 -- 出自宋·陳普·玉山東岳
- 二劉與三蔡,相牖如塤篪。 -- 出自宋·陳普·云莊勸學(xué)
- 斜陽繞三匝,疑事不能歸。 -- 出自宋·陳普·筍
- 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 -- 出自宋·釋寶印·偈頌十五首
- 一即三,三即一,達(dá)磨一曾離少室。 -- 出自宋·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一日三,三日九。 -- 出自宋·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一即三,三即一,者一個(gè),贊不及。 -- 出自宋·釋師觀·三教贊
- 佛殿對(duì)三門,燈籠掛露柱。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三世諸佛立地聽。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后夜再三撈摝得,碧天云靜一輪高。 -- 出自宋·釋惟一·暫到
- 瑞典通三界,華胥樂四隅。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shí)
- 虛受口三益,平反詩十愆。 -- 出自宋·曾豐·送曹伯高二首
- 自發(fā)人三嘆,而銷我四愁。 -- 出自宋·曾豐·復(fù)用前韻呈黃教授
- 晝熱催三伏,宵涼報(bào)五更。 -- 出自宋·曾豐·三山寺戲堂頭僧二首
- 舜六十三,即真云始。 -- 出自宋·曾豐·紹興淳熙兩朝內(nèi)禪頌
- 穩(wěn)口開三語,平心活一州。 -- 出自宋·曾豐·贈(zèng)別藤州法曹南劍張仲明
- 得不坐三黜,曾何銜五窮。 -- 出自宋·曾豐·久與廣西帥年丈左史張舍人別自瓊罷歸過靜江
- 廟堂二三公,寧不欲相叩。 -- 出自宋·曾豐·錢司理李季牖
- 合氣歸三律,分音麗五行。 -- 出自宋·曾豐·上浙東帥王尚書
- 妙韻敺三籟,徽音逼六{徑彳換音}。 -- 出自宋·曾豐·上浙東帥王尚書
- 今其為三孫,鋒芒不能輝。 -- 出自宋·曾豐·邂逅南昌簿孫正之劇談別后聊以記所期者
- 夫誰四三公,吾學(xué)亦云末。 -- 出自宋·曾豐·游三洲巖
- 紛再登三熟與四出,信吉利而蓋故常。 -- 出自宋·曾豐·祀蠶先
- 水眼通三島,波心涌一峰。 -- 出自宋·曾豐·再自隆興還游至德觀
- 圣門二三子,十僅能八九。 -- 出自宋·曾豐·贈(zèng)別曲江貢士李安之五羊相訪
- 海上有三山,嶺南有一洞。 -- 出自宋·曾豐·游三乳洞
- 湖女二三月,相將戲水涯。 -- 出自明·吳兆·西湖子夜歌八首
- 此別經(jīng)三載,聞官進(jìn)兩階。 -- 出自明·吳兆·過西湖懷曹大參學(xué)佺
- 文德格三苗。 -- 出自隋·佚名·淳化中朝會(huì)二十三首
- 禮飲終三爵,韶音舉九成。 -- 出自隋·佚名·郊廟朝會(huì)歌辭建隆乾德朝會(huì)樂章二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