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4個字的詩句
三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行當見三白,拜舞歡萬歲。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覿正言喜雪
- 要當謀三徑,何暇擇一枝。 -- 出自宋·蘇軾·次韻錢穆父會飲
- 誰云十三弦,音節如佩玉。 -- 出自宋·蘇軾·破琴
-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風終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復故道,聞之喜甚,庶幾可塞乎。 -- 出自宋·蘇軾·河復(并敘)
- 嘉我二三子,皎然無緇磷。 -- 出自宋·蘇軾·游惠山(并敘)
- )遺我三寸甘,照座光卓犖。 -- 出自宋·蘇軾·東坡八首(并敘)
- 江上同三黜,天涯又一樽。 -- 出自宋·蘇軾·次韻詹適宣德小飲巽亭
- ”曰:“奈十三弦何? -- 出自宋·蘇軾·破琴詩(并引)
- )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 -- 出自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
- 米、麥、水三一而已,此東坡先生真一酒也。 -- 出自宋·蘇軾·真一酒(并引)
- 問疾來三士,澆愁有半瓶。 -- 出自宋·蘇軾·二月八日與黃燾僧曇穎過逍遙堂何道士宗一問
- 白衣挾三矢,趁此征遼年。 -- 出自宋·蘇軾·和陶答龐參軍三送張中。
-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 -- 出自·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
-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祭母文
- 七子余三,即東民覃。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祭母文
- 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 -- 出自唐·杜甫·述懷
-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 出自唐·杜甫·悲秋
- 帝力收三統,天威總四溟。 -- 出自唐·杜甫·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
- 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 出自唐·杜甫·草堂
- 天臺隔三江,風浪無晨暮。 -- 出自唐·杜甫·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虔
- 自公斗三百,轉致斛六千。 -- 出自唐·杜甫·鹽井
- 飄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熱。 -- 出自唐·杜甫·鐵堂峽
- 積水駕三峽,浮龍倚長津。 -- 出自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
- 丈人嗣三葉,之子白玉溫。 -- 出自唐·杜甫·別李義
- 迢遞來三蜀,蹉跎有六年。 -- 出自唐·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 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 -- 出自唐·杜甫·四松
- 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 -- 出自唐·杜甫·鹿頭山
- 第二百三十四卷 -- 出自唐·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
- 書記赴三捷,公車留二年。 -- 出自唐·杜甫·送韋書記赴安西
- 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 -- 出自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
- 偏裨表三上,鹵莽同一貫。 -- 出自唐·杜甫·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
- 第二百三十三卷 -- 出自唐·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 瘴癘浮三蜀,風云暗百蠻。 -- 出自唐·杜甫·悶
- 有使歸三峽,相過問兩京。 -- 出自唐·杜甫·柳司馬至
- 快趁兩三杯。 -- 出自宋·辛棄疾·菩薩蠻·萬金不換囊中術
- 一日甚三秋。 -- 出自宋·辛棄疾·菩薩蠻·送君直上金鑾殿
- 尚兩兩、三三前卻。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拄杖重來約
- 笑塵埃、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 江行和楊濟翁韻
- 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 -- 出自宋·辛棄疾·木蘭花慢 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
- 笑先生三仕三已。 -- 出自宋·辛棄疾·哨遍·一壑自專
- 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秦嶺馳三驛,商山上二邘。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寶堂豁三門,金魄當其前。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往往游三省,騰騰出九逵。 -- 出自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 凡人年三十,外壯中已衰。 -- 出自唐·白居易·白發
- 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 出自唐·白居易·賀雨
- [真玉燒三日不熱。 -- 出自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并序
- 薙草通三徑,開田占一坊。 -- 出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 展禽任三黜,靈均長獨醒。 -- 出自唐·白居易·和思歸樂
- 置醴寧三爵,加籩過八珍。 -- 出自唐·白居易·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