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4個字的詩句
三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倐忽度三災。 -- 出自南北·庾信·道士步虛詞 一
- 甲子謝三元。 -- 出自南北·庾信·道士步虛詞 七
- 帳幕參三顧。 -- 出自南北·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 二
- 歡笑惟三五。 -- 出自南北·庾信·對酒歌
- 游目愛三余。 -- 出自南北·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 五
- 玉洞上三危。 -- 出自南北·庾信·入道士館詩
- 日色下三臺。 -- 出自南北·庾信·聘齊秋晚館中飲酒詩
- 分得兩三杯。 -- 出自南北·庾信·蒙賜酒詩
- 寂寞兩三葩。 -- 出自宋·蔣捷·南鄉子·冷淡是秋花
- 但也曾三徑,撫松采菊,隨分吟哦。 -- 出自宋·蔣捷·大圣樂·笙月涼邊
- 五谿舊三苗,蛇蚓相雜處。 -- 出自明·劉基·感時述事(十首)
- 憶年二三十,笑人不能勤。 -- 出自明·劉基·旅興(四十首)
- 多謝劉三問消息,尚留微命作詩僧。 -- 出自近代·蘇曼殊·柬金鳳兼示劉三
- 西山第三頂,茅宇依雙松。 -- 出自唐·常建·第三峰
- 行役留三楚,思歸又一春。 -- 出自唐·戴叔倫·將巡郴永途中作
- 陽春已三日,會友聞昨夜。 -- 出自唐·戴叔倫·新年第二夜答處上人宿玉芝觀見寄
- 就列繼三事,主文當七人。 -- 出自唐·戴叔倫·奉天酬別鄭諫議云逵、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
- 釣鰲年三十,未見天子巡。 -- 出自唐·陳陶·續古二十九首
- 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 出自唐·陳陶·悲哉行
- 陶鑄超三古,車書混萬方。 -- 出自唐·陳陶·圣帝擊壤歌四十聲
- 淵倫照三古,磊落涵涇渭。 -- 出自唐·陳陶·贈江西周大夫(一作贈周太史)
- 后果纏三足,前因感六牙。 -- 出自唐·宋之問·游法華寺
- 間出人三秀,平臨楚四郊。 -- 出自唐·宋之問·宋公宅送寧諫議
- 同氣有三人,分飛在此晨。 -- 出自唐·宋之問·留別之望舍弟
- 直事披三省,重關閉七門。 -- 出自唐·宋之問·冬夜寓直麟閣(一作王維詩)
- 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 出自唐·宋之問·登禪定寺閣(一作登總持寺閣)
- 釋事懷三隱,清襟謁四禪。 -- 出自唐·宋之問·游稱心寺
-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 出自唐·杜荀鶴·長安冬日
- 書劍同三友,蓬蒿外四鄰。 -- 出自唐·杜荀鶴·郊居即事投李給事
- 渥命隨三接,皇恩暢九垓。 -- 出自唐·權德輿·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書候傳點偶書所懷,奉呈
- 省躬日三復,拜首書諸紳。 -- 出自唐·權德輿·伏蒙十七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
- 別來十三年,夢寐時見之。 -- 出自唐·權德輿·送別沅汎
- 夜直分三署,晨趨共九霄。 -- 出自唐·權德輿·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
- 獻替均三壤,貞明集百祥。 -- 出自唐·權德輿·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 寥落留三徑,柴扉對楚江。 -- 出自唐·權德輿·題亡友江畔舊居
- 派分示三教,理詣無二名。 -- 出自唐·權德輿·與道者同守庚申
- 靜默供三語,從容等一枰。 -- 出自唐·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
- 嘗聞升三清,真有上中下。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上真觀
- 海浪刷三島,天風吹六英。 -- 出自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
- 舊友懷三益,關山阻二崤。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新秋言懷三十韻次韻
- 此地家三戶,何人祿萬鐘。 -- 出自唐·陸龜蒙·自和次前韻
- 是時春三月,繞郭花蟬聯。 -- 出自唐·陸龜蒙·引泉詩
- 第八十三卷 -- 出自唐·劉希夷·晚憩南旅陽館
- 文物驅三統,聲名走百神。 -- 出自唐·杜審言·扈從出長安應制
- 第六十三卷 -- 出自唐·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
- 黃綬俄三載,青云未九遷。 -- 出自唐·錢起·李四勸為尉氏尉,李七勉為開封尉(惟伯與仲
- 第二百三十九卷 -- 出自唐·錢起·和范郎中宿直中書,曉玩清池,贈南省同僚兩
- 寸晷如三歲,離心在萬里。 -- 出自唐·錢起·送張少府
- 第二百三十七卷 -- 出自唐·錢起·歸義寺題震上人壁(寺即神堯皇帝讀書之所)
- 均賦征三壤,登車出五湖。 -- 出自唐·司空曙·九日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