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3個(gè)字的詩句
三在第三個(gè)字的詩句
- 最苦三冬冰雪,難當(dāng)萬里風(fēng)塵。 -- 出自元·丘處機(jī)·玉爐三澗雪 景金本注云,六首本名西江月
- 俱嘆三秋阻,共敘一宵歡。 -- 出自元·李治·七夕宴懸圃二首
- 長安三唱曉雞聲。 -- 出自元·劉秉忠·太常引·長安三唱曉雞聲
- 兩日三朝留酌。 -- 出自元·劉秉忠·訴衷情·醪雖薄
- 老我三年江湖客,幾度登臨吊古。 -- 出自元·白樸·賀新郎 題闕
- 彷佛三生小杜。 -- 出自元·白樸·西江月 九江送劉牧之同知之杭
- 阿房三月焦土,有罪與秦同。 -- 出自元·白樸·水調(diào)歌頭 咸陽懷古,復(fù)用前韻。
- 柳暗三昵一首,乃無名氏詞,詞譜卷二十六誤以為廬作。 -- 出自元·盧摯·六州歌頭 題萬里江山圖 天下同文以上趙萬里
- 了見三身四智。 -- 出自元·尹志平·西江月·我愛秋陽天氣
- 欲要三田苗長秀。 -- 出自元·尹志平·鳳棲梧 和碧虛坦詞
- 塞北三年轉(zhuǎn),天西萬里回。 -- 出自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塞北三年轉(zhuǎn)
- 五帝三皇因此治。 -- 出自元·尹志平·減字木蘭花 懷仁縣
- 每夜三更問話。 -- 出自元·尹志平·道無情 時(shí)在龍陽觀,東川秋陽來請,丙戌元
- 氣滿三田自實(shí),神通八脈方知。 -- 出自元·尹志平·西江月 贈田道人
- 山后三陽都?xì)v遍。 -- 出自元·尹志平·鳳棲梧 宣德州見請,以此詞答之
- 氣過三關(guān),神游八極。 -- 出自元·尹志平·踏云行·靜里喧喧
- 十方三界恣游行,炎夏還逢,不覺秋霜。 -- 出自元·尹志平·一剪梅 依先師真人和移刺仲澤韻,羲州永和
- 山后三秋無別。 -- 出自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 龍陽觀九日
- 自在三山客,逍遙西海賓。 -- 出自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 攜杖上禪房山
- 話到三更,皆似覺清虛。 -- 出自元·尹志平·江城子 方壹過冬
- 看盡三峰,別后兩閑閑。 -- 出自元·尹志平·江城子 仲冬
- 道友三冬煉睡。 -- 出自元·尹志平·無夢令 龍陽觀春分其間作
- 未能三島去,先作五華仙。 -- 出自元·尹志平·臨江仙 五華山住夏,時(shí)有道眾見,以詞贈之
- 似將三昧力,幻出千葩麗。 -- 出自明·宋濂·游涇川水西寺蕳葉八宣慰劉七都事章卞二元師
- 漁舟三兩自何處,后先撐出蘆花灣。 -- 出自明·宋濂·畫山水圖歌
- 肯隨三傅后,是非互傾覆。 -- 出自明·宋濂·送陳彥正教授之官富州
- 牙簽三萬卷,過眼不再讀。 -- 出自明·宋濂·送陳彥正教授之官富州
- 拊床三叫大星落,非天棄宋良由人。 -- 出自明·宋濂·題宗忠簡公誥(王黼時(shí)為少宰,署名誥上)
- 是嘗三登天子之庭,其間或顯或晦,雖若類靈物訶護(hù),亦其子孫之多賢,能保守而弗墜也。 -- 出自明·宋濂·送錢允一還天臺詩(并序)
- 誓辭三百有余字,河山帶礪無嫌疑。 -- 出自明·宋濂·送錢允一還天臺詩(并序)
- 吹芋三百人,隱笑齊宣王。 -- 出自清·乾隆·雜詩
- 故鄉(xiāng)三戶終何在? -- 出自清·乾隆·讀項(xiàng)羽紀(jì)
- 寶笈三希萃法珍,好公天下壽貞珉。 -- 出自清·乾隆·閱古樓
- 憶我三番曾過此,滿目民艱恫瘝視。 -- 出自清·乾隆·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
- 別現(xiàn)三官祀,閟堂一律修。 -- 出自清·乾隆·太廟
- 漁陽三疊魂憯傷,欲語不語懷故鄉(xiāng)。 -- 出自清·梁啟超·二十世紀(jì)太平洋歌
- 男兒三十無奇功,誓把區(qū)區(qū)七尺還天公。 -- 出自清·梁啟超·去國行
- (歸時(shí)三四月之交,實(shí)南半球之秋末也。 -- 出自清·梁啟超·澳亞歸舟雜興
- 要哉三叟言。 -- 出自魏晉·應(yīng)璩·百一詩 七
- 悠若三春。 -- 出自魏晉·曹攄·答趙景猷
- 義闕三益。 -- 出自魏晉·曹攄·贈歐陽建
- 韋帶三續(xù)。 -- 出自魏晉·曹攄·贈王弘遠(yuǎn)
- 超越三代。 -- 出自魏晉·石崇·大雅吟
- 思媚三靈。 -- 出自魏晉·陸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
- 肅茲三軍。 -- 出自魏晉·陸云·答兄平原詩
- 靈卉三秀。 -- 出自魏晉·陸云·答吳王上將顧處微詩
- 雨露三年花四面,雙雙紫燕鬧春晴。 -- 出自·老舍·春游小詩 參觀閔行新城
- 湖闊三江水,魚肥百草泉。 -- 出自·老舍·內(nèi)蒙東部紀(jì)游 達(dá)賚湖
- 一灣三百島,島島鎖春煙。 -- 出自·老舍·松島灣(詩人芭蕉游此未敢題詩)
- 庭前三小山,本為水中楂。 -- 出自宋·蘇洵·答二任五言二十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