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3個字的詩句
三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不知三尺墓,高卻九華山。 -- 出自唐·杜荀鶴·經九華費征君墓
- 一別三年長在夢,夢中時躡石棱層。 -- 出自唐·杜荀鶴·懷廬岳舊隱
- 家枕三湘岸,門前即釣磯。 -- 出自唐·杜荀鶴·亂后送友人(一作送人遇亂)歸湘中
- 詩成三百篇,儒有一畝宮。 -- 出自唐·權德輿·奉酬從兄南仲見示十九韻
- 故事三臺盛,新文七義全。 -- 出自唐·權德輿·和李大夫西山祈雨,因感張曲江故事十韻
- 佩玉三朝貴,揮金百慮忘。 -- 出自唐·權德輿·韋賓客宅與諸博士宴集
- 仙馭三清遠,行宮萬象新。 -- 出自唐·權德輿·順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
- 方外三賢人,惠然來相親。 -- 出自唐·權德輿·臥病喜惠上人、李煉師、茅處士見訪,因以贈
- 禮承三公重,心愧二卿祿。 -- 出自唐·權德輿·仲秋朝拜昭陵
- 炎光三伏晝,洞府宜幽步。 -- 出自唐·權德輿·九華觀宴餞崔十七叔判官赴義武幕兼呈書記蕭
- 秦為三月火,漢乃一抔土。 -- 出自唐·權德輿·早夏青龍寺致齋,憑眺感物,因書十四韻
- 影落三湘水,詩傳八詠樓。 -- 出自唐·權德輿·新秋月夜寄故人
- 共看三接欲為霖,卻念百城同望歲。 -- 出自唐·權德輿·送張仆射朝見畢歸鎮
- 迢迢三千里,返駕一羸車。 -- 出自唐·權德輿·送密秀才吏部駁放后歸蜀,應崔大理序
- 銀鉤三洞字,瑤笥七銖衣。 -- 出自唐·權德輿·晚秋陪崔閣老、張秘監閣老、苗考功同游昊天
- 仰瞻三皇道,蟣虱在宇宙。 -- 出自唐·陸龜蒙·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
- 或徹三弄笛,或成數聯詩。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明月灣
- 四牸三牯,中一去乳。 -- 出自唐·陸龜蒙·祝牛宮辭
- 況密三天風,方遵四時柄。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小松
- 只有三奔客,時來教隱書。 -- 出自唐·陸龜蒙·四明山詩·石窗
- 一身三十六宮夜,露滴玉盤青桂秋。 -- 出自唐·陸龜蒙·漢宮詞
- 大小三峰次九華,靈蹤今盡屬何家。 -- 出自唐·陸龜蒙·寄茅山何威儀二首
- 九流三藏一時傾,萬軸光凌渤澥聲。 -- 出自唐·陸龜蒙·聞圓載上人挾儒書洎釋典歸日本國,更作一絕
- 已甘三秀味,誰念百牢腔。 -- 出自唐·陸龜蒙·憶襲美洞庭觀步奉和次韻
- 默禱三真后,高吟十字還。 -- 出自唐·陸龜蒙·送延陵張宰
- 勢束三峽掛,瀉危孤磴懸。 -- 出自唐·陸龜蒙·引泉詩
- 暮春三月晴,維揚吳楚城。 -- 出自唐·劉希夷·相和歌辭·江南曲八首
- 侯門三事后,儒服一書生。 -- 出自唐·錢起·送李兵曹赴河中
- 軒后三朝顧,赤松何足攀。 -- 出自唐·錢起·裴仆射東亭
- 潢污三徑絕,砧杵四鄰稀。 -- 出自唐·錢起·酬劉員外雨中見寄
- 不向三峰里,全勝一縣中。 -- 出自唐·錢起·賦得叢蘭曙后色,送梁侍御入京
- 舊居三顧后,晚節重幽尋。 -- 出自唐·錢起·和人秋歸終南山別業
- 望舒三五夜,思盡謝玄暉。 -- 出自唐·錢起·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 萬里三韓國,行人滿目愁。 -- 出自唐·錢起·重送陸侍御使日本
- 大學三年聞琢玉,東堂一舉早成名。 -- 出自唐·錢起·送張參及第還家
- 制勝三軍勁,澄清萬里馀。 -- 出自唐·錢起·送屈突司馬充安西書記
- 寵兼三獨任,威肅貳師營。 -- 出自唐·錢起·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
- 謗言三至后,直道嘆何如。 -- 出自唐·錢起·送李明府去官
- 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 -- 出自唐·司空曙·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 壽酒三觴退,簫韶九奏停。 -- 出自唐·司空曙·和耿拾遺元日觀早朝
- 青春三十馀,眾藝盡無如。 -- 出自唐·司空曙·送曹同椅
- 蓬瀛三島至,天地一壺通。 -- 出自唐·李端·雪夜尋太白道士
-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 出自唐·李端·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
- 祖庭三獻罷,嚴衛百靈朝。 -- 出自唐·李端·代宗挽歌
- 為郎三載后,寵命一朝新。 -- 出自唐·李端·喜皇甫郎中拜諭德兼集賢學士
- 直掃三邊靖,承恩向建章。 -- 出自唐·李端·送王羽林往秦州
- 磧迥三通角,山寒一點旗。 -- 出自唐·張祜·塞上曲
- 海眼三井通,洞門雙闕拄。 -- 出自唐·張祜·游天臺山
- 坐見三生事,宗傳一衲來。 -- 出自唐·張祜·贈禪師
- 行行三峽夜,十二峰頂月。 -- 出自唐·張祜·送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