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3個字的詩句
三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青娥三千,或舞或謳。 -- 出自明·劉基·氣出唱
- 漢將三十六,朱旗燿天垠。 -- 出自明·劉基·詠史(二十一首)
- 嗚呼三仞沮,可以警貪得。 -- 出自明·劉基·詠史(二十一首)
- 素女三千人,灼若扶桑暾。 -- 出自明·劉基·游仙(九首)
- 乘彼三秋露,及此六月雨。 -- 出自明·劉基·雜詩(三十三首)
- 不見三危山,萬里竄梟獍。 -- 出自明·劉基·得令字
- 瑤臺三島消息斷,安得羽翼歸清都。 -- 出自明·劉基·為啟初門和尚題山水圖
- 去年三冬暖不雨,今年孟春寒有余。 -- 出自明·劉基·雨中呈石末公
- 每到三更素商瀉。 -- 出自清·陳維崧·秋懷
- 回頭三十年前事,箋懇天公。 -- 出自清·陳維崧·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云弟京邸春詞,
- 此去三江牽百丈,雪浪排檣夜吼。 -- 出自清·陳維崧·纖夫詞
- 寺松三百本,雨溜蒼皮,霜彫黛甲。 -- 出自清·陳維崧·顯德寺前看楓葉
- 亟跳三邊,橫穿九塞,開口談王霸。 -- 出自清·陳維崧·讀屈翁山詩,有作
- 風光三月連櫻筍,美人躊躇白日靜。 -- 出自清·陳維崧·本意和倪云林原韻
- 不記三十年前,灌夫使氣,嚄唶驚鄰屋。 -- 出自清·陳維崧·讀孚若長歌,即席賦贈仍用孚若原韻
- 并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雕。 -- 出自清·陳維崧·南鄉子·邢州道上作
- 一生三秀。 -- 出自漢·嵇康·幽憤詩
- 佛國三秋別,云臺五色連。 -- 出自唐·戴叔倫·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三首
- 淹留三十年,分種越人田。 -- 出自唐·戴叔倫·撫州對事后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
- 猿叫三聲斷,江流一水通。 -- 出自唐·戴叔倫·次下牢韻
- 火云三月合,石路九疑深。 -- 出自唐·戴叔倫·過柳州
- 知心三四人,越境千馀里。 -- 出自唐·戴叔倫·奉天酬別鄭諫議云逵、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
- 戰地三尺骨,將軍一身貴。 -- 出自唐·陳陶·續古二十九首
- 漢家三殿色,恩澤若飄風。 -- 出自唐·陳陶·續古二十九首
- 學古三十載,猶依白云居。 -- 出自唐·陳陶·續古二十九首
- 道隱三千年,遺芳播笙鏞。 -- 出自唐·陳陶·涂山懷古
- 苗禱三靈怒,桓偷九族亡。 -- 出自唐·陳陶·圣帝擊壤歌四十聲
- 隴戍三看塞草青,樓煩新替護羌兵。 -- 出自唐·陳陶·隴西行四首
- 關河三尺雪,何處是天山。 -- 出自唐·陳陶·游子吟
- 仿佛三株植世間,風光滿地赤城閑。 -- 出自唐·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
- 世祿三朝壓鳳池,杜陵公子漢庭知。 -- 出自唐·陳陶·贈江南李偕副使
- 驅馳三楚掾,倏忽一空名。 -- 出自唐·陳陶·哭王贊府
- 因分三輔職,進領南平位。 -- 出自唐·陳陶·贈江西周大夫(一作贈周太史)
- 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 出自唐·宋之問·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歡字
- 謬以三署資,來刺百城半。 -- 出自唐·宋之問·稱心寺
- 疇日三山意,于茲萬緒暌。 -- 出自唐·宋之問·發端州初入西江
- 聞韶三月幸,觀象七星危。 -- 出自唐·宋之問·奉和薦福寺應制
- 帝鄉三萬里,乘彼白云歸。 -- 出自唐·宋之問·桂州黃潭舜祠
-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 出自唐·宋之問·在荊州重赴嶺南
- 寧知三千歲,復有堯為君。 -- 出自唐·宋之問·陪群公登箕山賦得群字
- 戍樓三號火,探馬一條塵。 -- 出自唐·杜荀鶴·塞上
- 只殘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時。 -- 出自唐·杜荀鶴·贈李鐔(鐔自維揚遇亂,東入山中)
-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寺間。 -- 出自唐·杜荀鶴·霽后登唐興寺水閣
- 雅篇三百首,留作后來師。 -- 出自唐·杜荀鶴·維揚逢詩友張喬
- 一宿三秋寺,閑忙與曉分。 -- 出自唐·杜荀鶴·秋宿棲賢寺懷友人
- 丈夫三十身如此,疲馬離鄉懶著鞭。 -- 出自唐·杜荀鶴·離家
- 吟盡三更未著題,竹風松雨花凄凄。 -- 出自唐·杜荀鶴·秋夜苦吟
- 男兒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 出自唐·杜荀鶴·辭鄭員外入關
- 山根三尺墓,人口數聯詩。 -- 出自唐·杜荀鶴·經賈島墓
- 食無三畝地,衣絕一株桑。 -- 出自唐·杜荀鶴·秋日寄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