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 拼音 | 基本解釋 |
---|---|---|
胊 | qú | 屈曲的干肉。 |
胠 | qū | 腋下:“轉則兩胠下滿。” ◎ 古代軍陣的右翼:“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 ◎ 從旁邊打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 ◎ 擱淺:“(一種魚)胠于沙而思水,則無逮矣。” |
胨 | dòng | 〔蛋白胨〕有機化合物,醫學上用作細菌的培養基,又可治療消化道的病。 ◎ (腖) |
胥 | xū | 古代的小官:胥吏。鈔胥。 ◎ 全,都:萬事胥備。民胥然矣。 ◎ 蟹醬:蟹胥。 ◎ 姓。 |
朏 | fěi | 新月開始生明發光,亦用于農歷每月初三日的代稱。 ◎ 天將明:“漸朏微明光八表。” |
胈 | bá | 肌肉(一說細毛):“堯舜于是乎股無胈,脛無毛。” ◎ 潔白的肉。 |
朧 | lóng | 〔朦朧〕a.月光不明;b.不清楚,模糊。 |
胞 | bāo | 〔細胞〕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主要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構成,有運動、營養和繁殖等機能。 ◎ 同一父母所生的:胞兄。胞妹。同胞(a.同父母所生的;b.同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胞波(緬語同胞和親戚的意思,緬甸人習慣用來稱呼中國人,以表示親切)。 |
胋 | tián | 不調五味的肉湯。 ◎ 肥。 |
胇 | fèi | 古同“肺”。 |
胗 | zhěn,zhēn | 鳥類的胃:雞胗。鴨胗。 |
胐 | fěi | 新月開始有亮光:“三月,惟丙午胐。” ◎ 天剛發亮:“(日)登于扶桑,爰始將行,是謂胐明。” ◎ 農歷初三的代稱:“三日曰胐。” |
胝 | zhī | 〔胼胝〕見“胼”。 |
胣 | chǐ | 剖腹:“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 |
胦 | yāng | 〔脖胦〕肚臍,如“肓之原出于胦胦。” ◎ 〔胦肛〕不伏人。 |
胒 | nì | 帶骨的肉醬。 ◎ 肥。 |
胙 | zuò | 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 福佑:“天地所胙。” ◎ 古同“祚”,指君位。 ◎ 賜予:胙土(帝王以土地賜封功臣,酬其勛績)。 |
胅 | dié | 凸,凸出:“臆前胅出如人結喉也。” ◎ 臀部。 |
胩 | kǎ | 有機化合物的一類,無色液體,有惡臭,溶于酒精和乙醚,容易被酸分解。 |
胛 | jiǎ | 〔肩胛〕背脊上部跟兩胳膊接連的部分。 ◎ 〔肩胛骨〕肩胛上部左右兩塊三角形的扁平骨頭。 |
共找到373個部首為“月”的漢字,其中包含月字旁的所有漢字。
點擊要查看的漢字,查詢月字旁相關漢字的意思。
點擊要查看的漢字,查詢月字旁相關漢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