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原文: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譯文或注釋:
我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村子里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 我獨坐在那里,跟來的僮仆已入睡,多想從前你我于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 草地,麥田里雉鳥在清晨嗚叫,這些景色離現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邀請你當作閑事嗎?而這當中有很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為有載運黃檗的人出山,托他帶給你這封信,不一一詳述了。
【賞析】
王維于開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輞川隱居,他對田園風光、自然山水懷有特殊的情感,寫了許多詩歌贊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在隱居生活中他經常和野老共話桑麻,同朋友飲酒賦詩,與山僧談經論道。在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侶。早在移居輞川之前,他們就一同在終南山隱居過,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后,他們又經常“浮舟往來生,彈琴賦詩,嘯詠終日”?!遁y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詩集,記錄了他們的生活和逸興雅趣。寫這封信時,裴迪已回家去溫習經書準備應試了,王維深感寂寞,只得獨自去游山賞景。
“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歲末寒冬的山間景致在王維眼中也是很優美動人的。故山景氣如何和暢,他略而不述,專講了飯后歸來時所見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輞川在月光中漣漪起伏;山上燈火,透過樹林明滅可見;村巷里的寒犬叫聲、夜舂聲和山寺里的疏鐘聲一并傳來。作者所寫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遠火,都是在月色朦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鐘則是在黑夜里聽到的,作者通過所見所聞,來寫那寒夜的景物特色,這樣就更切實、逼真。下面寫他歸家后的境遇和感觸。當僮仆靜默時,他卻思緒不寧,感到十分孤獨了!他不禁想到往日與裴迪一起走過仄徑去尋幽訪勝,對著清流賦詩論文的快樂。這一段所寫是一天中游山的經歷和感受,但從“猥不敢相煩”到“多思曩昔”卻是寫對裴迪的思念,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對方來同游故山的興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請了,王維希望裴迪來年春天能夠前來。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喚對方,“草木蔓發”以下六個四字句,凝練地描繪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白鰷輕快地在水中游動,白鷗展開那矯健的翅膀掠空飛翔,野雉在麥隴中鳴叫,草木染綠了春山,露水滋潤了堤岸。這一切與前面歲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鮮明的對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著濃厚的游興,還能敏銳地預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臨,他已開始品味到未來的深趣,這說明山中人王維正是那種“天機清妙者”,即對自然風光有濃厚的興趣,對佳山麗水具有極強領悟能力的人。他既能發現歲末寒冬之夜朦朧可見、清晰可聞的景物,又能憑自己的經驗想像出來年春光的優美動人。人們說王維“詩中有畫”,其實王維文中也是有畫的?!渡街信c裴秀才迪書》雖然是一封書信,但可以說它也是作者以詩人的語言、畫家的構思寫成的一篇優美的寫景記游散文,一首贊美自然風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詩。
王維與裴迪(陳鐵民)
裴迪是同王維來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園詩人。他開元末在張九齡荊州幕府(孟浩然有《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詩,可證),后到長安,曾隱于終南,《唐詩紀事》卷一六云:“迪初與王維、興宗俱居終南。”維得輞川別業后,?!芭c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新唐書·王維傳》)在王維與裴迪唱和的詩中,多稱迪為“秀才”,又《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云:“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以佯狂遁世的接輿喻裴迪,可見天寶年間,迪有較長時間未居官,過著隱逸的生活。裴迪《青雀歌》:“動息自適性,不曾妄與燕雀群。幸忝鹓鸞早相識,何時提攜致青云。”他何嘗不想致身青云,但又潔身自好,不妄與燕雀同群,這或許是他仕途失志、只得歸隱的一個主要原因吧。在隱居中,他逐漸接受佛教思想,從中獲得精神安慰,《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說:“浮名竟何益,從此愿棲禪。”裴迪今存詩二十八首,都是同維的贈答、同詠之作;而維集中同迪的贈答、同詠之作,則達三十余篇,其數量超過維與其他任何一個作者的這類作品,由此即可見兩人之間交往的密切。又從王維的寬慰裴迪(見《酌酒與裴迪》詩)和裴迪的冒險到菩提寺探望王維(時維被叛軍拘于寺中),也可看出他們之間互相關心、患難與共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以兩人的思想、志趣相合作為基礎的,用王維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攜手本同心”(《贈裴迪》)。
(節選自《王維新論》,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0年版)
網友關注
- 二翁登泰山
- 蹇材望偽態
- 少年治縣
- 曾子殺彘
- 玉樓春·乙卯吳興寒食
- 精忠傳
- 滄浪亭記
-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 李遙殺人案
- 牧童逮狼
- 酒徒遇嗇鬼
- 好事近(春路雨添花)
- 愚人食鹽
- 猿子
- 田子方教育子擊
- 中山君饗都士
- 陳元方候袁公
- 農婦與鶩
- 玉樓春(池塘水綠風微煗)
- 童趣
- 公輸般為楚設機
- 扁鵲見蔡桓公
- 娘子軍
- 畫蛇添足
- 紅毛氈
- 二鵲救友
- 嫦娥奔月
- 陳諫議教子
- 憶秦娥(簫聲咽)
- 崔篆平反
- 刻舟求劍
- 宮他為燕魏
- 梁鴻尚節
- 張佐治遇蛙
- 蛇銜草
- 念奴嬌·驛中言別友人
- 北人食菱
- 孝丐
- 陳遺至孝
- 截竿入城
- 齊物論
- 大道之行也
- 木蘭詩
- 史疾為韓使楚
- 奕秋
- 一篋磨穴硯
- 矛與盾
- 玉樓春(其四)
- 觀潮
- 韓琦大度
- 鄭人買履
- 論語十則
- 義士趙良
- 硯眼
- 不怕鬼
- 不識自家
- 學弈
- 歐陽曄破案
- 孟母三遷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墨子怒耕柱子
- 伯牙絕弦
- 鹽角兒·亳社觀海
- 楊氏之子
- 劉氏善舉
- 燕饑趙將伐之
- 濫竽充數
- 唐太宗吞蝗
- 唐臨為官
- 父善游
- 謁金門(風乍起)
- 陳萬年教子
- 若石之死
-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 揠苗助長
- 鷸蚌相爭
- 掩耳盜鈴
- 洛神賦
- 秦西巴縱麑
- 子擊謝罪
- 玉樓春(其一)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