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文言文>>蘇武傳

蘇武傳

作者或出處:班固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于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

  后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

  數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于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后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

  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霍光寢其奏,免武官。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久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老臣,命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

  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

  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譯文或注釋: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并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

  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擺列財物贈給單于。單于越發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于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后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后,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閼氏及其子弟。單于子弟發兵與他們交戰,緱王等都戰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用什么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單于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生。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著,用車子把蘇武拉回營帳。單于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后,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應當處死。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衛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律說:“蘇君!我衛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順著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漢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了!”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后,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的棫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終日若有所失,幾乎要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

  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庭犧牲一切。現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蘇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單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律的罪惡,上能達天!”說著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親自送禮物給蘇武,讓他的妻子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

  后來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邊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說是皇上死了。”蘇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向南放聲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達幾月之久。

  漢昭帝登位,幾年后,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后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于。單于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愿,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么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了!”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于是同蘇武永別。單于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昭帝下令叫蘇武帶一份祭品去拜謁武帝的陵墓和祠廟。任命蘇武做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圣、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官,賜給絲綢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紀大了,回家,賜錢每人十萬,終身免除徭役。常惠后來做到右將軍,封為列侯,他自己也有傳記。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了。

  蘇武歸漢第二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上官桀父子屢次把霍光的過失記下交給燕王,使燕王上書給皇帝,告發霍光。又說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漢廷后,只做典屬國。而大將軍屬下的長史官并無功勞,卻被提升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謀反,被殺,追查處治同謀的人,蘇武一向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交,燕王又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次上書,替他抱不平,他的兒子又參與了謀反,主管刑獄的官員上書請求逮捕蘇武。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置起來,只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過了幾年,昭帝死了。蘇武以從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參與了謀立宣帝的計劃,賜封爵位關內侯,食邑 三百戶。過了很久,衛將軍張安世推薦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宣帝召來蘇武在宦者令的衙門聽候宣召。多次進見,又做了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節操顯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寵他。

  蘇武把所得的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蘇賢和過去的鄰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點財物。皇后的父親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蘇武。蘇武年老了,他的兒子以前被處死,皇帝憐憫他。問左右的人:“蘇武在匈奴很久,有兒子嗎?”蘇武通過平恩侯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皇帝答應了。后來通國隨漢使者回到了漢朝,皇帝讓他做了郎官。又讓蘇武弟弟的兒子做了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注釋】
[1]節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間229年的歷史。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安陵(今陜西咸陽)人,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2]武,字子卿:蘇武的傳是附在父親蘇建的傳后面的,所以這里不再寫明他的姓。
[3]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官。任,指他父親的職任。漢朝制度,凡職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舉子弟一人做郎官。并,都。郎,官名。漢代專指皇帝的侍從官。
[4]稍遷至栘(yí)中廄監:漸漸升到栘中廄監。稍,漸漸。遷,升遷、升任。栘中,廄名,監,管事的官員,這里是指管理馬廄的官。
[5]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當時漢朝接連討伐匈奴,屢次互派使者窺探觀察(對方的情況)。伐,征討。胡,此處指匈奴。通使,互派使者。
[6]十余輩:十余人。
[7]當(dàng):抵押。
[8]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天漢,漢武帝年號。
[9]且(jū)鞮(dī)侯單于:且鞮侯,單于名。單于,匈奴的最高首領。
[10]乃曰:就說。
[1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漢天子是我的長輩啊。丈人,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行(háng),輩。
[12]嘉其義:贊許他這種合乎情理的做法。義,宜,做事合乎情理。
[13]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帝)就派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讓他持節出使匈奴,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節,旄(máo)節,以竹為竿,上綴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憑證)。匈奴使留在漢者,就是“留在漢之匈奴使”。
[14]厚賂(lù):贈以豐厚的禮物。賂,贈送禮物。
[15]答其善意:回報他的好意。
[16]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蘇武與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充任使臣屬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偵察敵情的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假吏,指臨時充任使臣屬吏。募,招募。士,士卒。斥候,偵察兵。俱,一同。“俱”后省略動詞謂語。
[17]置幣遺單于:備辦了一些財物送給單于。
[18]益驕:更加倨傲。
[19]非漢所望也:不是漢朝所期望的。
[20]方欲發使送武等:漢正要打發派送蘇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等的時候。發、使、送,都是動詞 。
[21]會緱(gōu)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適逢匈奴國內緱王與原長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謀反叛。緱王,匈奴的一個王。長水,水名,在今陜西藍田西北。長水虞常,指漢朝投降匈奴的原長水校尉虞常。長水校尉,官名。
[22]昆(hún)邪(yé)王:匈奴的一個王,其部落在現在甘肅省西北部。
[23]后隨浞(zhuó)野侯沒胡中:后來又跟隨浞野侯陷沒在匈奴。浞野侯,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沒,陷沒。
[24]及衛律所將降者:以及衛律所帶領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衛律,長水胡人,生長于漢,曾任漢使出使匈奴,后因事株連,畏罪逃亡投降匈奴,封為丁靈王,成為單于的親信。丁靈,匈奴的一個部落。將,領。降者,投降匈奴的人。
[25]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yān)氏(zhī)歸漢:暗地里一起密謀劫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附漢朝。陰,暗地里。相與,共同、一起。閼氏,匈奴單于配偶的稱號,如王后。
[26]相知:相熟識、有交情。
[27]私候勝:私自拜訪張勝。
[28]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我虞常能為漢朝暗中用弩弓射死他(指衛律)。
[29]幸蒙其賞賜:希望得到皇帝的賞賜。幸,希望。蒙,蒙受、得到。其,代詞,指漢天子。
[30]以貨物與常:把財物給虞常。貨物,指一般財物。
[31]獨閼氏子弟在: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
[32]欲發:準備發動(事)。
[33]其一人夜亡: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夜里跑了出來。
[34]告之:告發這件事。
[35]生得:被活捉。
[36]治其事:審理這個案件。
[37]恐前語發:擔心以前(與虞常)的談話被揭發。
[38]以狀語武:把情況告訴蘇武。
[39]此必及我:這一定會牽連到我。及,動詞,牽連到。
[40]見犯乃死,重(zhòng)負國: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見犯,受到侵犯、侮辱。重,更加。
[41]果引張勝:果然招出張勝。引,牽攀、招供。
[42]召諸貴人議:召集貴族們商議。
[43]左伊秩訾(zī):匈奴貴族的一種稱號。
[44]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假使謀殺單于,又該用什么更重的處罰呢?意思是說,因為謀劫閼氏殺衛律就把漢使處死,處罰太重。
[45]宜皆降之:應該招降他們。
[46]受辭:受審訊。
[47]屈節辱命:屈辱了使命。
[48]雖生:即使活著。
[49]馳召醫:(派人)騎馬跑去召醫生來。
[50]坎:坑。
[51]煴(yún)火:無焰的火。
[52]覆武其上:把蘇武背朝上放在坑上。
[53]蹈:通“搯(tāo)”,輕輕敲打。
[54]復息:又能呼吸。息,氣息。
[55]輿:用車載運。
[56]壯其節:欽佩蘇武的氣節。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57]候問:問候。
[58]收系:逮捕并監禁。
[59]益愈:漸漸痊愈。
[60]使使曉武:派使者通知蘇武。前一個“使”作動詞,派遣。后一個“使”是名詞,使者。
[61]會論虞常:共同判定虞常的罪。論,判罪。
[62]因:就。
[63]已:完畢。
[64]近臣:親近之臣。這里是衛律自指。
[65]當死:判處死罪。
[66]募降者赦罪:招募投降的人就免罪。
[67]相坐:連帶(治罪)。一個人犯了罪,有關的人連帶治罪,叫“連坐”或“相坐”。
[68]本無謀:本來沒有參加謀劃。
[69]何謂相坐:說什么連坐(治罪)?
[70]舉劍擬之:舉起劍來做要砍的樣子。擬,比劃。
[71]幸蒙大恩:幸而受到單于的大恩。
[72]賜號稱王:賜我爵號稱王。衛律曾被單于封為丁靈王。
[73]彌山:滿山。
[74]復然:也會這樣。
[75]空以身膏草野:白白地把身體給野草做肥料。指被殺身死。膏,肥。膏草野,使野草滋潤肥美,也就是做肥料的意思。
[76]君因我降:你通過我的關系而投降。
[77]畔主背親:背叛主上,離棄雙親。畔,同“叛”。
[78]為降虜于蠻夷:在異族那里投降做奴隸。蠻夷,古代用以指邊遠民族。
[79]何以汝為見:即“何用見汝為”,要見你干什么?為,語氣助詞。
[80]斗兩主,觀禍敗:挑撥漢天子和單于的關系,(從旁)觀看禍敗。斗兩主,使兩主相斗。斗,使動用法。
[81]若知我不降明:你明明知道我不會投降。若,你。
[82]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匈奴的災難,就要從(殺死)我蘇武開始了。
[83]不可脅:不因威脅而屈服。
[84]白:告訴、稟告。
[85]單于愈益欲降之:單于越發想使他投降。
[86]乃幽武置大窖中:就把蘇武囚禁起來,安置在大地窖里面。幽,禁閉。
[87]絕不飲食:斷絕供應,不給他喝的、吃的。
[88]天雨(yù)雪:天下雪。雨,動詞,下。
[89]嚙(niè):咬、嚼。
[90]與旃(zhān)毛并咽之:同旃毛一起吞下去。旃,同“氈”,毛織的氈毯。
[91]北海:在匈奴的北境,即現在的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
[92]羝(dī):公羊。
[93]羝乳乃得歸: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乳,生子,公羊不能生子,說明蘇武永遠沒有回國的希望。
[94]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分開他的隨從官吏常惠等人,分別安置到另外的地方。別,分別隔離。官屬,所屬官吏、部下。他所,別的處所。
[95]廩食不至:公家發給的糧食不來。這是指匈奴斷絕了蘇武的糧食供應。
[96]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掘野鼠、收草實來吃。去,通“弆”(jǔ),收藏。草實,野生果實。
[97]杖漢節牧羊:拄著漢朝的旄節牧羊。杖,執、拄。
[98]節旄盡落:節上旄牛尾的毛全部脫落。
[99]單于弟於(wū)靬(jiān)王弋(yì)射海上:單于的弟弟於王在北海打獵。弋射,用繩系在箭上而射。
[100]網:結網,用作動詞。
[101]紡繳(zhuó):紡制系在箭尾的絲繩。
[102]檠(qíng)弓弩:矯正弓和弩。檠,本是矯正弓弩的工具,此處用作動詞,用檠矯正弓弩。
[103]給(jǐ):供給。
[104]服匿、穹廬:服匿,盛酒酪的瓦器。穹廬,氈帳,類似“蒙古包”。
[105]丁令:即丁靈,匈奴族的一支。衛律被封為丁靈王。“丁令盜武牛羊”,也許是他所使。
[106]窮厄(è):陷于困境。窮,失意。厄,困窘。
[107]武與李陵俱為侍中:蘇武與李陵都做皇帝的侍從。李陵,字少卿,漢代名將李廣的孫子,漢武帝時為騎都尉(官名),天漢二年(前99),兵敗投降匈奴。待中,漢時在其本官職外的加銜。
[108]武使匈奴,明年: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
[109]求:訪求。
[110]久之:時間過了很久。之,助詞,無實在意義。
[111]置酒設樂:備辦酒宴,安排歌舞。
[112]素厚:一向關系很好。
[113]虛心欲相待:單于準備以禮相待。
[114]空自苦亡人之地:白白地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亡,同“無”。
[115]信義安所見(xiàn)乎:(您對漢朝)的信義表現在哪里呢(即有誰知道您的信義呢)?安,何。見,同“現”。
[116]前長君為奉車:前些時候您的大哥做奉車都尉。長君,大哥,指蘇武的哥哥蘇嘉。奉車,奉車都尉,皇帝出行時的侍從,掌管皇帝的車馬。
[117]從至雍棫(yù)陽宮:跟隨皇帝到雍城的棫陽宮去。雍,在今陜西鳳翔南。棫陽宮,本是秦宮,在雍的東邊,在今陜西扶風東北。
[118]扶輦(niǎn)下除:扶著皇帝的車子下殿除。除,殿階。
[119]觸柱折轅:碰到柱子上有車轅折斷了。
[120]劾(hè)大不敬:被指控為“大不敬”。對皇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在當時是要處極刑的。劾,彈劾。
[121]伏劍自刎:以劍自殺了。
[122]孺卿從祠河東后土:您的弟弟蘇賢跟隨皇帝去祭祀河東后土。孺卿,蘇武的弟弟蘇賢的字。祠,祀。河東,郡名,在今山西夏縣北。后土,相對皇天而言,指地神。漢武帝曾去河東祭祀地神。
[123]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一個騎馬的宦官和黃門駙馬搶著上船。宦騎,侍衛皇帝的騎馬的宦官。黃門駙馬,宮中掌管車輛馬匹的官。
[124]詔使孺卿逐捕:(皇帝)命令蘇賢追捕。
[125]惶恐飲藥而死:因害怕而服毒自殺了。
[126]太夫人已不幸:您的母親已去世。太夫人,稱蘇武的母親。不幸,對去世的委婉說法。
[127]陽陵:縣名,今陜西咸陽東。
[128]更(gēng)嫁:改嫁。
[129]女弟:妹妹。
[130]兩女一男:指蘇武的三個孩子。
[13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一下子就消失了),何必久久地這樣折磨自己?
[132]忽忽如狂,自痛負漢:精神恍惚,好像發狂一樣,痛心自己對不起漢朝。
[133]系保宮:關押在保宮。保宮,漢代囚禁大臣及其眷屬的處所。
[134]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的我?
[135]春秋高:年紀老。
[136]法令亡常:法令沒有定規,意思是隨意變更法令。
[13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夷滅,消滅,這里指全家殺盡。
[138]尚復誰為乎:還又為誰(守節)呢?
[139]勿復有云:不要再有什么話說了。
[140]亡(wú)功德:無功無德。亡,通“無”。德,指施于民的德惠。
[141]成就:栽培,提拔。
[142]位列將:官職升到列將。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的父親蘇建伐匈奴有功,封為“游擊將軍”“右將軍”。
[143]爵通侯:爵位封為通侯。通侯,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級,最高一級叫徹侯。漢朝繼承秦制,后因漢武帝名徹,避諱改為通侯,蘇建封為平陵侯。
[144]兄弟親近: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親近之臣。蘇武的大哥蘇嘉做過奉車都尉,弟弟蘇賢做過騎都尉,蘇武出使前也是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
[145]常愿肝腦涂地:常常希望為朝廷獻出生命。肝腦涂地,本是形容死亡慘狀,這里喻以身許國。
[146]雖蒙斧鉞(yuè)湯鑊:即使被殺。斧鉞,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斧鉞、湯鑊,這里泛指刑戮。
[147]誠甘樂之:的確甘心樂意。
[148]壹聽陵言:聽一聽我的話。
[149]分(fèn):料想,斷定。
[150]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就請結束今天的歡聚,在您面前死去。王,指李陵(李陵被單于封為右校王)。畢,盡。驩,同“歡”。效,獻出。
[151]上通于天:意思是罪行嚴重,無以復加。通,達。
[152]霑衿:沾濕了衣襟。霑,同“沾”。衿,同“襟”。
[153]決去:告別而去。決,同“訣”,辭別。
[154]昭帝:公元前87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少子,名弗陵,即位后次年(前86)改年號為“始元”。
[156]詭言:欺騙說。
[157]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見漢使)。
[158]具自陳道:自己詳細地陳說(這幾年的經過情況)。具,一五一十地、詳盡。陳道,陳述說明。
[159]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獵的場所,在長安西。
[160]如惠語以讓單于:(漢使)依照常惠的話去責備單于。讓,責問。
[161]謝:道歉、謝罪。
[162]前以降及物故:以前已經投降匈奴和死去的。以,通“已”,已經。物故,死亡。
[163]凡:共,副詞。
[164]武以始元六年:蘇武在始元六年。以,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在……的時候,始元,漢昭帝年號。

【賞析】
   《蘇武傳》是《漢書》中一篇比較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
   蘇武一生經歷曲折豐富,作者在傳記中,比較集中地選取了他一生里最重要的活動——出使匈奴,來刻畫蘇武的性格、品質,以簡練的文筆,清楚的脈絡,塑造了一個堅貞頑強,忠于國家、民族的英雄形象。
  作者循著時間的順序,逐層記述了蘇武出使的過程。首先,是蘇武出使遇變,他臨危不亂,在面臨“屈節辱國”的時候,為了使命和國家的尊嚴,“引刀自刺”,決心以身殉國,突出了蘇武把國家尊嚴放在自己生命之上的愛國精神。第二層,蘇武傷愈,衛律一面以“舉劍擬之”相威脅,一面以自己“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的權力、財富相誘惑,蘇武不為威脅所屈,不為利誘所動,表現了他堅貞不屈的品質。第三層,放逐北海,突出描寫了北海環境的艱苦,但就是在這衣食無繼,與羊為伴,以野鼠、草子為食的情況下,他還是“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蘇武性格的頑強剛毅,通過這段記述,給人留下了琛刻印象。最后是李陵勸降,經過一段北海的艱苦生活,單子派他的故人李陵來北海為他“置酒設樂”,勸其投降。從李陵口中,道出蘇武兄弟屈死,親人散亡,武帝年高失政,大臣安危不測這些家、國無可懷戀的情況,但蘇武仍然不移其志,以死相拒,絕不投降。蘇武的高風亮節在這一層中更深刻地揭示了出來。四層中記述了蘇武出使中的四個主要事件,簡要地描述了他全部的出使過程,同時也各有側重地表現了他的性格、品質,層層深入地塑造了一個豐滿、生動的形象。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比較充分地使用了對比和陪襯。文中作者以較多的筆墨記述了衛律和李陵兩個投敵者。衛津勸降,向蘇武眩耀權力和財富,蘇武則報之以“不應”和斥責;李陵兵敗投降,因母親被處死而絕了歸漢之望,蘇武則親屬散亡殆盡而不改其誓死歸漢的決心。文章最后敘述蘇武歸漢時,說他“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來時募百余人,“隨武還者九人”。這些的對比,突出了蘇武的形象,也給讀者以更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敘述中穿插了許多對細節的描寫,象蘇武得知自己有被牽連的危險時說:“見犯乃死,重負國”,短短幾個字,就充分表現出了蘇武把國家利益置于自己生死之上的精神。衛律勸降時,蘇武“不應”,以刀劍威脅,蘇武“不動”,寥寥四字,平淡中顯示出態度的堅決。北海牧羊,“臥起操持”,“杖漢節牧羊”的細節,也突出體現了他的堅貞頑強。這些細微之處的描寫,使形象具體、充實,人物的性格、精神鮮明感人。

【整體介紹】【背景介紹】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常運用的縱式結構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
   為了表現蘇武的性格、氣節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境及細節的描寫。如蘇武自刺一節,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合起來。
   1、了解漢朝和匈奴的戰爭紛爭:
   漢帝國自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公元前200年)后,歷經惠帝、呂后、文帝、景帝,幾十年里始終面臨著匈奴的威脅,但是國家還需要積累實力,便一直隱忍不發。經過六十多年的修養生息,尤其是文帝、景帝在位的四十年里,帝國日益發展富強起來,父子兩位皇帝的統治被古往今來的史學家極為推崇,稱之為“文景之治”。
   武帝即位,時機已經成熟,下詔書:“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向屢次進犯帝國邊境的匈奴發起反擊已經勢在必行,這一戰就是一百年。
   匈奴的軍事實力是足夠強大的,這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匈奴作為一個流竄于塞北大漠的野蠻部落,生產極其落后,要靠互相兼并、搶掠、侵略,獲取文明世界的財富來補充他們的需要。所以,人人好戰,人人利戰,因為戰爭是他們致富的手段。漢帝國則與此相反,對匈奴發動戰爭,從財物上考量實際就是得不償失。為了每一次軍事行動,都要拿出大量的黃金作為軍費,這對帝國的財政造成極大的壓力,勢必也會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
   2、了解李陵降匈奴的情況,了解衛律其人的投降
   衛律:《漢書》“單于壯陵,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丁靈王,皆貴用事。衛律者,父本長水胡人。律生長漢,善協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匈奴。使還,會延年家收,律懼并誅,亡還降匈奴。匈奴愛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
   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現在的中國中西部陜西靜寧南邊)人,是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著名將軍。長大后,李陵做了皇帝衛隊的軍官,擅長騎馬和射箭,對士兵非常愛護。
   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和將軍李廣利一起反擊匈奴,漢武帝原來想讓他負責后勤供應,李陵堅決要求到前線殺敵。他帶領五千名弓箭兵出發,結果被匈奴騎兵圍困起來。李陵用車圍起來掩護,讓士兵在后邊射箭,和匈奴兵對抗。
   后來,李陵他們退到一個大沼澤里,匈奴兵就放火燒,李陵命令士兵也在里邊放火,這樣就可以先把蘆葦燒掉了,等敵人放的火燒過來就自動滅了。這真是個聰明的辦法。
   李陵的部下發生了糾紛,有個人受到別人的侮辱,就生氣地投降了匈奴。他投降后,還把李陵他們的秘密告訴了匈奴,這個秘密就是李陵他們的箭馬上就要用完了,而且士兵也沒有多少能戰斗的了。匈奴知道了后,就加緊進攻。
   李陵在夜里突圍時被匈奴追擊,最后沒辦法了,就投降了匈奴。這次戰役,李陵雖然失敗了,但他的軍隊卻殺傷了敵人一萬多人。
   李陵戰敗后,武帝召見了李陵的妻母,后聽說李陵投降,大怒而責,群臣皆言李陵有罪。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蘗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不久,武帝派李廣利出征匈奴,要李陵相助,但李陵單于關系很好,結果李廣利功少而歸。武帝因此遷怒于司馬遷,將其腐刑下獄。后武帝悔李陵無救,說:“陵當發出塞,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奸詐。”(《漢書·李廣蘇建傳》)于是遣使者慰勞李陵軍逃脫的人。
   匈奴單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為將的聲望,以及與之交戰時李陵英勇的表現,對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并加似重用,封為右校王。
   匈奴的首領對李陵非常好,佩服他,也佩服他祖先的軍事才能,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做妻子。后來李陵病死在了匈奴。

文言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