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蠧
原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今有構木鉆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余,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財貨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于亂。
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雖監門之眼養不虧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函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讓天下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讓也,輕辭古之天子,難去今之縣令者,薄厚之實異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臘而相遺以水;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餉;欀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重爭士橐,非下也,權重也。故圣人議多少、論薄厚為之政。故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戾,稱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蹦诵藿倘?,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铦短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齊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彼炫e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面魯削。以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于二國矣。
譯文或注釋:
古時男子不須耕種,野生的果實就足夠食用;婦女不須紡織,禽獸的毛皮就足夠穿著。不需要做費力的事,給養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財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間不爭斗。因此不需實行厚賞,不用采取重罰,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F在一個人有五個兒子不算多,每個兒子又有五個兒子,這樣祖父沒死就有了二十五個孫子。因此人民多而財物缺少,干體力活干得很勞累,可是給養還是很少,所以人民發生爭斗。即使加倍獎賞和加重懲罰,還是不能避免紛亂。
堯統治天下的時候,他的住房簡陋,茅草蓋的屋頂都不加修剪,櫟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糧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現在的看門人,穿的吃的都不會比這更差了。禹統治天下的時候,親自拿了農具干活,給百姓帶頭,累得大腿上沒有肌肉,小腿上不長毛;即使現在奴隸的勞動都不會比這更苦了。按這樣的情況推論,古代讓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脫離看門人的生活,擺脫奴隸的勞苦,所以把天下傳給別人并不值得稱贊。今天的縣官,一朝死了,子孫世世代代還可乘車,所以人們看重官職。因此人們對于讓位的事,可以輕易辭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卻難以丟掉現在縣令的地位,其原因是利益大小的實際情況不相同。在山上居住卻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節日都把水作禮物相互贈送,在沼澤低洼地區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卻要雇工開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小弟弟來了也不供飯;豐年秋收時,疏遠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飯。這不是疏遠骨肉兄弟而愛護過路客人,而是由于糧食多少的實際情況不相同。因此古人輕視財物,不是什么仁愛,只是因為財物多;現在人們的爭奪,也不是小氣,只因財物太少。古人輕易辭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為權勢微??;今人看重并爭取做官和依附權勢,不是品格卑下,是因為權勢太重。所以圣人要研究財物多少、考慮權勢大小來制定他的政策。所以說古代刑罰輕不算仁慈,現在責罰嚴也不算殘暴,要適應社會習俗而行事。因此情況隨著不同時代而發展,政策措施也要適應不斷發展的情況。
古時周文王住在豐、鎬一帶,土地只有百里見方,施行仁義的政治,用安撫的手段使西戎歸附了自己,終于統一了天下。徐偃王住在漢水以東,土地有五百里見方,施行仁義的政治,向他獻地朝貢的國家有三十六國;楚文王怕他危害到自己,起兵攻打徐國,便滅掉了它。所以周文王施行仁義的政治終于統治天下,徐偃王施行仁義的政治卻亡掉了自己的國家,這說明仁義的政治只適用于古代而不適用于今天。所以說:時代變了,情況也變了。在舜統治天下的時候,苗族不歸順,禹準備去征伐它,舜說:“不行。崇尚德教還做得不夠就施行武力,這不是治國的方法?!庇谑怯昧巳陼r間進行德教,手持盾牌大斧等兵器作為道具跳起舞來,苗族才歸順了。在共工戰斗的時候,兵器短的被敵人刺到,鎧甲不堅固的傷到自己的身體,這說明持盾牌大斧跳舞來降服敵人的辦法只適用于古代,而不適用于今天。所以說:情況變了,措施也要變。上古時在道德上爭勝,中世時在智謀上角逐,現在便在軍事實力上競爭了。齊國準備進攻魯國,魯國派子貢去說服齊國。齊國人說:“你的話不是說得沒有道理,可是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這些話所說的道理。”便起兵攻打魯國,直到距離魯國都門十里的地方劃為邊界線。所以說偃王施行仁義而徐國滅亡了,子貢機智善辯而魯國的國土削減了。從這方面來講,施行仁義和機智善辯,都不是用來保持國家的辦法。拋掉偃王的仁義,廢棄子貢的機變,憑借徐國、魯國自己的實力,用來抵抗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那末齊、楚兩國的欲望不可能在徐、魯兩國得逞了。
網友關注
- 北人食菱
- 酒徒遇嗇鬼
- 畫蛇添足
- 矛與盾
- 愚人食鹽
- 玉樓春(池塘水綠風微煗)
- 濫竽充數
- 鷸蚌相爭
- 崔篆平反
- 蹇材望偽態
- 楊氏之子
- 孝丐
- 二翁登泰山
- 念奴嬌·驛中言別友人
- 墨子怒耕柱子
- 歐陽曄破案
- 農婦與鶩
- 唐臨為官
- 梁鴻尚節
- 牧童逮狼
- 嫦娥奔月
- 孟母三遷
- 好事近(春路雨添花)
- 宮他為燕魏
- 伯牙絕弦
- 硯眼
- 娘子軍
- 義士趙良
- 精忠傳
- 刻舟求劍
- 陳遺至孝
- 一篋磨穴硯
- 童趣
- 不怕鬼
- 大道之行也
- 張佐治遇蛙
- 滄浪亭記
- 截竿入城
- 紅毛氈
- 木蘭詩
- 揠苗助長
- 二鵲救友
- 玉樓春·乙卯吳興寒食
- 中山君饗都士
- 奕秋
- 曾子殺彘
- 少年治縣
- 鄭人買履
- 不識自家
- 陳諫議教子
- 若石之死
- 蛇銜草
- 李遙殺人案
- 掩耳盜鈴
- 秦西巴縱麑
- 鹽角兒·亳社觀海
-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田子方教育子擊
- 謁金門(風乍起)
-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a>
- 韓琦大度
- 扁鵲見蔡桓公
- 齊物論
- 陳萬年教子
- 觀潮
- 猿子
- 憶秦娥(簫聲咽)
- 公輸般為楚設機
- 燕饑趙將伐之
- 子擊謝罪
- 史疾為韓使楚
- 劉氏善舉
- 唐太宗吞蝗
- 學弈
- 父善游
- 玉樓春(其四)
- 洛神賦
- 論語十則
- 玉樓春(其一)
- 陳元方候袁公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