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第七十卷
資治通鑒第七十卷
魏紀二 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卯、223)
魏紀二 魏文帝黃初四年(癸卯,公支223年
[1]春,正月,曹真使張擊破吳兵,遂奪據江陵中洲。
[1]春季,正月,曹真派張擊潰吳軍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
[2]二月,諸葛亮至永安。
[2]二月,諸葛亮到達永安。
[3]曹仁以步騎數萬向濡須,先揚聲欲東攻羨溪,朱桓分兵赴之;既行,仁以大軍徑進,桓聞之,追還羨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時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才五千人,諸將業業各有懼心,桓喻之曰:“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兵法所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隍之守,又謂士卒勇怯齊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座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馬罷困?;概c諸君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仁等邪!”桓乃偃旗鼓,外示虛弱以誘致仁。仁遣其子泰攻濡須城,分遣將軍常雕、王雙等乘油船別襲中洲。中洲者,桓部曲妻子所在也。蔣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自將萬人留橐,為泰等后援?;盖矂e將擊雕等而身自拒泰,泰燒營退;桓遂斬常雕,生虜王雙,臨陳殺溺死者千余人。
[3]曹仁率步、騎兵數萬人進軍濡須,先放出風聲說向東進攻羨溪,吳軍濡須守將朱桓分派部隊增援羨溪。援軍剛出發,曹仁即率大軍直撲濡須,朱桓得知后,急忙派人追回增援羨溪的部隊,這支部隊尚未返回,曹仁突然殺到。當時,朱桓的守軍僅有五千人,部下將領都惶惶有畏懼之心。朱桓對他們分析說:“兩軍交戰,勝負的關鍵在于將領如何,而不在人數多寡。諸位認為曹仁指揮作戰的能力,會比我朱桓高明嗎?兵法所說,‘遠來進攻的軍隊要超過當地防守軍隊的一倍’,是就平原曠野,沒有城池堅守而言,也是針對雙方戰斗力相同而言。如今,曹仁智勇不足,再加上所率兵將膽怯畏懼,又是千里跋涉,人困馬乏。我和諸位高據堅城,南臨長江,北靠山嶺,以逸待勞,就地作好準備以制伏遠來的敵人,這是百戰百勝的形勢,即使曹丕親自來,我們尚且無憂,更不用說區區曹仁了。于是朱桓偃旗息鼓,顯赤虛弱以引誘曹仁。曹仁派兒子曹泰進攻濡須城,又派將軍常雕、王雙等人乘牛皮油船襲擊濡須附近的中洲。中洲,是朱桓的親兵部隊及其妻子、兒女所在地。蔣濟說:“敵人據守長江西岸,船只停泊在上游,而我軍卻進攻中洲,這如同步入地獄,自取滅亡?!辈苋什宦?,親率一萬人留駐橐,作為曹泰的后援部隊。朱桓分派將領進攻常雕,自己抗擊曹泰,曹泰燒毀營盤退走;朱桓斬殺常雕,生擒王雙,臨陣被殺死淹死的魏軍有一千余人。
初,呂蒙病篤,吳王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余,愚以為可任?!敝烊徽?,九真太守朱治姊子也;本姓施氏,治養以為子,時為昭武將軍。蒙卒,吳王假然節,鎮江陵。及曹真等圍江陵,破孫盛,吳王遣諸葛瑾等將兵往圍,夏侯尚擊卻之。江陵中外斷絕,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然晏如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隙,攻破魏兩屯。魏兵圍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領兵備城北門,見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盡,懼不濟,謀為內應,然覺而殺之。
以前,呂病重,吳王問他:“如果你的病情不能好轉,誰可以接替你的職務?”呂蒙回答說:“朱然膽略過人,注重節操,我認為他可接替?!敝烊皇蔷耪嫣刂熘蔚耐馍?,本姓施,被朱治收為養子,當時為昭武將軍。呂蒙去世,吳王授予朱然符節,鎮守江陵。曹真等人包圍江陵,打敗了孫盛,吳王派諸葛瑾等人率軍前去解圍,再度被夏侯尚擊退。江陵城內外斷絕聯系,城中許多士兵浮腫患病,能夠參加戰斗的只有五千人。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臨城立起無頂高臺樓櫓,向城中放箭,箭如雨下,守城將士都大驚失色;朱然卻泰然若,沒有絲豪恐懼,不斷激勵將士,尋找知薄弱之處,率軍出擊,攻破魏軍兩座營壘。魏軍包圍江陵長達六個月,江陵令姚泰率兵防守北門,見敵軍力量經大,守城軍隊兵少,糧食將盡,害怕守不住,陰謀作魏軍的內應,被朱然發覺后處死。
時江水淺狹,夏侯尚欲乘船將步騎入渚中安屯,作浮橋,南北往來,議者多以為城必可拔。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過人,而用兵畏敵,不敢輕之若此也。夫兵好進惡退,常然之數。平地無險,猶尚艱難,就當深入,還道宜利,兵有進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橋而濟,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狹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賊頻,攻橋,誤有漏失,渚中精銳非魏之有,將轉化為吳矣。臣私之,忘寢與食,而議者怡然不以為憂,豈不惑哉!加江水向長,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賊,尚當自完,柰何乘危,不以為懼!惟陛下察之。”帝即詔尚等促出。吳人兩頭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時得泄,僅而獲濟。吳將燔璋已作荻筏,欲以燒浮橋,會尚退而止。后旬日,江水大漲,帝謂董昭曰:“君論此事,何其審也!”會天大疫,帝召諸軍還。
當時長江水淺,江面狹窄,夏侯尚企圖乘船率步、騎兵進入江陵中洲駐扎,在江面上架設浮橋,以便和北岸來往,魏軍參與計議的人都認為一定能夠攻克江陵。董昭卻上書文帝說:“武皇帝智勇過人,用兵卻很謹慎,從不敢像今天這樣輕視敵人。打仗時,進兵容易,退兵難,這是最平常的道理。平原地帶,沒有險阻,退兵都困難,即使要深入進軍,還要考慮撤退的便利。軍隊前進與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象意圖行事。如今在中洲駐扎軍隊,是最深入的進軍;在江上架設浮橋往來,是最危險的事;只有一條道路可以通行,是狹隘的道路。這三者,都是軍事行動的大忌,而我們卻正在做。如果敵人集中力量攻擊浮橋,我軍稍有疏漏,中洲的精稅部隊將不再屬于魏,而為吳所有。我對這件事非常憂慮,寢食不安,而謀劃此事的人卻很坦然,毫不擔憂,真令人困惑不解!加之長江水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漲,我軍將如何防御!如果無法擊敗敵人,就應該保全自己,為什么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不感到恐懼呢?希望陛下認真考慮?!蔽牡哿⒓聪略t,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吳軍兩面并進,魏軍大隊人馬只從一條通道退卻,擠在一起,一時很難退出,最后勉強撤回北岸。吳將潘璋已制好蘆葦筏子,準備燒魏軍的浮橋,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實施。十天過后,江水暴漲,文帝對董昭說;“你的預料,竟如此準確!”當時又趕上鬧瘟疫,文帝遂命令各軍全線撤退。
三月,丙申,車駕還洛陽。
三月,丙申(初八),文帝回到洛陽。
初,帝問賈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 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這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山阻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后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后武?!钡鄄患{,軍意無功。
以前,文帝曾問賈詡:“我計劃墳不服從命令的人,以統一天下,吳、蜀兩國,應先討代哪一個?”賈詡回答說:“進攻他國,應首先在軍事上權衡;完成統一的根本大計,則當崇尚道德教化。陛下順應形勢,接受漢朝禪讓,統治全國,如果廣文教、道德以安撫人心,靜候形勢變化,平定天下并不難。吳、蜀雖然都是小國,但是地勢險要,有長江天險。劉備有雄諸大略,諸葛亮善于治國;孫權長于辨別虛實,陸遜精通軍事;蜀漢固守險要,吳國泛舟江湖,我們很難在短期內將他們擊敗。用兵的原則是,先了解奪取勝利的途徑,然后再作戰;根據敵人的力量,任命將領,這樣才能做到攻戰無誤。我料想我們的文臣武將漢有人是劉備、孫權的對手,即使陛下親自對付他們,也未必一定有取勝的把握。從前虞舜在朝廷上作戰爭舞蹈,有苗部落就歸服了。我認為陛下目前應首先修明文治,然后再用武力征討?!蔽牡鄄宦?,出動大軍,結果無功而回。
[4]丁未,陳忠侯曹仁卒。
[4]丁未(十九日),陳忠侯曹仁去世。
[5]初,黃元為諸葛亮所不善,聞漢主疾病,懼有后患,故舉郡反,燒臨邛城。時亮東行省疾,成都單虛,元益無所憚。益州治中從事楊洪,啟子遣將軍陳、鄭綽討元。眾議以為無若不能圍成都,當由越據南中。洪曰;“元素性兇暴,無他恩信,何能辦此!不過乘水東下,冀主上平安,面縛歸死;如其有異,奔吳求活耳。但敕、綽于南安峽口邀遮,即便得矣?!痹姅?,果順江東下,、綽生獲,斬之。
[5]此前,黃元被諸葛亮所嫌棄,知道漢王患病,恐怕諸葛亮加害,因而率領漢嘉全郡反叛,火燒臨邛城,當時諸葛亮由成都東下看望劉備,成都守備單薄虛弱,黃元因此無所忌憚。益州治中從事楊洪,報告太子劉禪,派將軍陳、鄭綽討伐黃元。大臣們誶為,如果黃元不能包圍成都,會經越占據南中。楊洪說:“黃元一向性情兇狠殘暴,對下屬不施恩德信義,沒有能力那樣做!不過是順青衣江東下,盼望主公平安,再捆起自己,請求治罪;即使吸其他變化,也不過逃奔吳國求條活命而已。只要命伶陳、鄭綽在南安峽口攔截,就可將他生擒。”黃元叛亂失敗果然順青衣江東下,被陳、鄭綽生擒后斬首。
[6]漢主病篤,命丞相亮輔太子,以尚書令李嚴為副。漢主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殛!”漢主又為詔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稱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復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漢主殂于永安,謚日昭烈。
[6]漢王病重,命令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以尚書令李嚴作諸葛亮的副手。漢王對諸葛亮說:“你的才干勝過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國家,完成大業。如果劉禪還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漢有才德,你可取而代之?!敝T葛亮淌著淚說:“臣下怎敢不竭盡全力輔佐太子,忠貞不二地為國效命,至死不渝!”漢王又下詔給太子:“人活五十而死不能稱為夭折,我已經活了六十多歲,還有什么遺憾,只是牽掛你們兄弟。要努力,再努力啊!不要因壞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賢明和德行,才會使人折服。父親德行淺薄,不值得你們效法。你與丞相共同處理政務,對待他要像父親一樣?!毕募荆脑?,癸巳(疑誤),漢王劉備病逝于永安,謚號為昭烈皇帝。
丞相亮奉喪還成都,以李嚴為中都護,留鎮永安。
丞相諸葛亮護送靈車回到成都,由李嚴作中都護,留下鎮守永安。
五月,太子禪即位,時年七十。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興。封丞相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亮乃約官職,修法制,發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敝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茍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不忠于國,則亮可以少過矣?!庇衷唬骸拔舫踅恢萜剑瑢衣劦檬В缓蠼辉?,勤見啟誨;前參事于幼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有諫止。雖資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眰ザ日撸林鞑玖x陽胡濟也。
五月,太子間禪即位為蜀漢皇帝,當時十七歲,尊奉皇后為皇太后,大赦罪犯,改年號為建興。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兼任益州牧,國事無論大小,都取決于諸葛亮。于是諸葛亮精簡官職,修訂法制,向百官發下文告說:“所謂參預朝政,署理政務,就是要集合眾人的心思,采納有益國家的意見。如果因為一些小隔閡而彼此疏遠,就無法到不同意見,我們的事業將會受到損失。聽取不同意見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同扔掉破草鞋而獲得珍珠美玉。然而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只有徐庶在聽取各種意見時不受困惑。還有董和,參預朝政、署理政務七年,某項措施有不穩妥之處,反復十次征求意見,向我報告。如果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像董和那樣勤勉、盡職、效忠,我就可以減少過失了?!彼终f:“過去我結交崔州平,他多次指出我的優缺點;后來又結交徐庶,得到很多啟發和教誨;先前與董和商議事情,他每次都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隨后又與胡偉度共事,他的多次勸諫,使我避免了很多失誤。我雖然生性愚昧,見識淺陋,對他們給我的教益不能全部吸取,然而和這四人的始終很好,也可表明我對直言是不疑的。”胡偉度,就是諸葛亮的主簿義陽人胡濟。
亮嘗自校簿書,主簿楊直入,諫曰:“為治有體,上下可不相侵。請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執耕稼,婢典炊,雞主司晨,犬主吠盜,牛負重載,馬涉遠路;私業無曠,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飲食而已。忽一旦盡欲以身親其役,不復付任,勞其體力,為此碎務,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如婢雞狗哉?失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故丙吉不問橫道死人而憂牛喘,陳平不肯知錢谷之數,云‘自有主者’,彼誠達于位分之體也。今明公為治,乃躬自校簿書,流汗終日,不亦勞乎!”亮謝之。及卒,亮垂泣三日。
諸葛亮曾經親自校對公文,主簿楊徑直入內勸他說:“治理國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級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請您允許我以治家作比喻:現在有一個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燒飯,雄雞所曉,狗咬盜賊,以牛拉車,以馬代步;家中事務無一曠廢,要求的東西都可得到滿足,優閑自得,高枕無憂,只是吃飯飲酒而已。忽然有一天,對所有的事情都要親自去做,不用奴婢、雞狗、牛馬,結果勞累了自己的身體,陷身瑣碎事務之中,弄得疲憊不堪,精神萎靡,卻一事無成。難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雞狗嗎?不是,而是因為他忘記了作為一家之主的職責。所以古人說‘坐著討論問題,作出決定的人是王公;執行命令,親身去做事情的人,稱作士大夫’。因此,丙吉不過問路上殺人的事情,卻擔心耕牛因天熱而喘;陳平不去了解國家的錢、糧收入,而說‘這些自有具體負責的人知道’,他們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職的道理。如今您管理全國政務,卻親自校改公文,終日汗流浹背,不是太勞累了嗎?”諸葛亮深深表示感謝。楊去世,諸葛亮哭泣了三天。
[7]六月,甲戍,任城威王彰卒。
[7]六月,甲戌(十七日),任城威王曹彰去世。
[8]甲申,魏壽肅侯賈詡卒。
[8]甲申(二十七日),魏壽肅侯賈詡去世。
[9]大水。
[9]發生水災。
[10]吳賀齊襲蘄春,虜太守晉宗以歸。
[10]吳將賀齊襲擊蘄春,俘虜太守晉宗,然后退兵。
[11]初,益州郡耆帥雍殺太守正昂,因士燮以求附于吳,又執太守成都張裔以與吳,吳以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率吏士閉境拒守,不能進,使郡人孟獲誘扇諸夷,諸夷皆從之;柯太守朱褒、越夷王高定皆叛應。諸葛亮以新遭大喪,皆撫而不討,務農殖谷,閉關息民,民安食足而后用之。
[11]以前,益州郡的地方土豪雍殺死太守正昂,通過吳交趾太守土燮向吳請求歸附,又把益州郡的新任太守、成都人張裔抓起來獻給吳,吳任命雍為永昌太守。永昌郡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率后封鎖邊界,堅守城池。雍不能進城,派同郡人孟獲惑和煽動各地的夷族紛紛跟著叛亂。柯太守朱褒、越的夷族酋長高定。都起兵響應雍。諸葛亮因為剛剛遇上國葬,對叛眾只是撫慰,沒有派兵征討;一心發展農業,種植糧食,堅守關隘,使百姓休養生息,等人民生活安定,糧食充足以后,才使用民力。
[12]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鐘繇為太尉,治書執法高柔代為廷尉。是時 三公無事,又希與朝政,柔上疏曰:“公輔之臣,皆國之棟梁,民所具瞻;而軒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養高,鮮有進納,誠非朝廷崇用大臣之義,大臣獻可替否之謂也。古者刑政有疑,輒議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議及刑獄大事,宜數以咨訪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講論得失,博盡事情,度有補起天聽,光益大化?!钡奂渭{焉。
[12]秋季,八月,丁卯(十一日),任命廷尉鐘繇為太尉,治書執法高柔代理廷尉。當時三公沒有具體事務,又很少參預朝廷的政治決策,高柔向文帝上書說:“三公輔佐大臣,都是國家的棟梁,為百姓所矚目?,F在雖設置三公的職位,卻不使他們參預朝政,他們只好各自休養,安度晚年,很少提出建議,這實在不是朝廷尊崇和使用大臣、要他們獻計獻策的本意。在古代,刑罰和政令有疑沖時,都與三公和大臣在槐樹、棘木之下商議。從今以后,朝廷在政治措施上有疑問,以及關系到刑獄的大事,應該多詢問三公的意見。三公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的時候,還要特別請他們分析講解政策得失,以求盡量了解事實,這樣既可以啟發您的思路,彌補考虛不周之處,還能使您的威德更加發揚光大。”文帝很贊賞地采納了這一建議。
[13]辛未,帝校獵于滎陽,遂東巡。九月,甲辰,如許昌。
[13]辛未(十五日),文帝到滎陽打獵,順便巡視東部。九月甲辰(十九日),前往許昌。
[14]漢尚書義陽鄧芝言于諸葛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亮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敝枺骸捌淙藶檎l?”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以中郎將修好于吳。冬,十月,芝至吳,時吳王猶未與魏絕,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吳王見之,曰:“孤誠愿與蜀和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逼,為魏所乘,不自保全耳?!敝υ唬骸皡?、蜀二國,四州之地。大五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杰也。蜀不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質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內侍,若不從命,則奉辭伐叛,蜀亦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吳王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彼旖^魏,專與漢連和。
[14]漢尚書、義陽人鄧芝對諸葛亮說:“如今皇上年幼弱小,剛剛即位,應派重要使臣到吳再次申明和好的愿望?!敝T葛亮說:“我對事事已考慮很久了,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現在找到了?!编囍枺骸斑@人是誰?”諸葛亮說:“就是使君你啊。”于是派鄧芝以中郎將的身份與吳重建友好關系。冬季,十月,鄧芝到達吳。當時吳王尚未和魏斷絕關系,所以猶豫不決,沒有立即接見鄧芝。鄧芝便自己上表請求接見,上表說:“臣下這次來,也是為吳著想,不僅僅只為蜀的利益?!眳俏暹@才接見了他,說;“孤確實愿意與蜀和好,可是恐怕蜀國君主幼弱,疆域狹窄,勢力不強,給魏以可乘之機,你們無法保全自己?!编囍λf:“吳、蜀兩國,占有四個州的地域。大王您是當世的英雄,諸葛亮也是一代人杰。蜀國地勢險要,防守堅固,吳國有長江等三條大江的阻隔。兩國的優勢加在一起,再聯合起來像唇齒一樣相輔相依,進可兼并天下,退可與魏鼎足而立,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假如大王歸附于魏,魏一定會進一步提出無理要求,上逼您朝拜,下求太子作人質,如果不服從,便以討伐叛逆為借口,發動進攻,蜀則順流東下,趁機分取利益,到那時,江南之地可就不再為大王您所有了?!眳峭醭聊撕芫?,說:“你說得很對”。于是和魏斷絕關系,專與蜀漢和好。
[15]是歲,漢主立妃張氏為皇后。
[15]同年,蜀漢后主立妃子張氏為皇后。
五年(甲辰、224)
五年(甲辰,公元224年)
[1]春,二月,帝自許昌還洛陽。
[1]春季,二月,魏文帝從許昌返回洛陽。
[2]初平以來,學道廢墜。夏,四月,初立太學;置博士,依漢制設《五經》課試之法。
[2]自漢獻帝初平年以來,教育制度廢弛。夏季,四月,開始建立太學,設博士的職務,依照漢朝制度,采取以《五經》考試的辦法。
[3]吳王使輔議中郎將吳郡張溫聘于漢,自是吳、蜀信使不絕。時事所宜,吳主常令陸遜語諸葛亮;又刻印置遜所,王每與漢主及諸葛亮書,常過示遜,輕重、可否有所不安,每令改定,以印封之。
[3]吳王派輔議中郎將吳郡人張溫到蜀漢聘問,從此以后,吳、蜀兩國使者和書信往來不斷。有事需要互通消息,吳王常令陸遜告訴諸葛亮;還??桃幻蹲约旱挠≌路旁陉戇d那里,吳王給蜀漢后主或諸葛亮寫信,常先給陸遜看過,言辭輕重、處事可否,有不當之處,即令陸遜改正,再用印封好發出。
漢復遣鄧芝聘于吳,吳主謂之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芝對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識天命,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鼓,則戰爭方始耳。”吳王大笑曰:“君之誠款乃當爾邪!”
蜀漢再次派鄧芝到吳拜會,吳王對他說:“如果天下太平,由兩國君主分而治之,不也是很好嗎?”鄧芝回答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也不能并存兩個皇帝。在兼并魏之后,假如大王未能深刻領會上天的意旨,兩國國君各自發揚德行,兩國的臣子為各自的君王盡忠,將出擂起戰鼓,那時戰爭才剛剛開始。”吳王大笑說:“你的誠實竟到了這個地步嗎!”
[4]秋,七月,帝東巡,如許昌。帝欲大興軍伐吳,侍中辛毗諫曰:“方今天下新定,土廣民稀,而欲用之,臣誠未見其利也。先帝屢起銳師,臨江而旋。今六軍不增于故,而復修之,此未易也。今日之計,莫若養民屯田,十年然后用之,則役不再舉矣。”帝曰:“如卿意更當以虜遺子孫邪?”對曰:“昔周文王以紂遺武王,惟知時也。”帝不從,留尚書仆射司馬懿鎮許昌。八月,為水軍,親御龍舟,循蔡、潁,浮淮如壽春。九月,至廣陵。
[4]秋季,七月,文帝東部巡視,前往許昌。文帝欲圖大舉攻吳,侍中辛毗勸諫說:“現在國家初步安定,土地雖然廣闊,人口卻很稀少,在這時動用百姓的力量,臣下實在看不出有什么好處。武皇帝多次出動精銳,只能到達長江邊便要退兵?,F在,我們的軍隊在數量和實力上并不比從前強大,卻要再次前去報仇,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我們應采取的策略,莫過于休養民力,開墾田地,十年之后,再用兵打仗,就能夠一舉成功了?!蔽牡壅f:“依你的意思,是要把孫權這個后患留給子孫了?!毙僚卮鹫f:“從前周文王所以把商紂王留給武王去消滅,是因為他知道時機尚未成熟?!蔽牡鄄宦爠裰G,留下尚書仆射司馬懿鎮守許昌。八月,親自乘龍舟指揮水軍,沿著蔡河、潁水進入淮河,到達壽春。九月,抵達廣陵。
吳安東將軍徐建計,植木衣葦,為疑城假樓,自石頭至于江乘,聯綿相接數百里,一夕而成;又大浮舟艦于江。
吳安東將軍徐盛建議,在豎立的木樁上包起葦席,做成假城池和望樓,分布在石頭城至江乘一線,聯綿相接,長達數百里,一夜之間全部建成,又在長江上布下許多艦船,往返巡航。
時江水盛長,帝臨望,嘆曰:“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之,未可圖也。”帝御龍舟,會暴風漂蕩,幾至覆沒。帝問群臣:“權當自來否?”咸曰:“陛下親征,權恐怖,必舉國而應。又不敢以大眾之臣下,必當自來?!眲显唬骸氨酥^陛下欲以萬乘之重牽已,而超越江湖者在于別將,必勒兵待事,未有進退也?!贝篑{停住積日,吳王不至,帝乃旋師。是時,曹休表得降賊辭:“孫權已在濡須口?!敝蓄I軍衛臻曰:“權恃長江,未敢亢衡,此必畏怖偽辭耳!”考核降者,果守將所作也。
當時長江水位迅猛上漲,文帝臨江而望,嘆息說:“盡管魏有鐵騎成千上萬,卻毫無用武之地,看來無法取勝了!”文帝乘坐的龍舟,在狂風大浪中上下顛簸,幾乎被巨浪掀翻。文帝問群臣:“孫權會親自前來嗎?”大臣們都說:“陛下親率大軍攻吳,孫權恐懼,一定要調動全國的力量來應付,但他又不敢把大批軍隊交給臣下指揮,肯定會親自前來?!眲蠀s說:“孫權一定認為陛下打算以親征將他引出來,而另派將領渡江跨湖,所以他肯定部署軍隊等待進攻,既不會親自前來,他的軍隊也不會退走?!蔽牡鄞篑{在江邊停留很多天,吳王卻仍然沒有來,于是下令撤軍。當時,曹休上書,說吳投 降的人供稱:“孫權已經在濡須口?!敝蓄I軍衛臻說:“孫權只依恃長江天險,而不敢與我軍在軍事上抗衡,這一定是掩飾畏懼心理而制造的假話?!痹偃タ酱驅弳柾督档娜耍皇菂鞘貙⑸⒉嫉闹e言。
[5]吳張溫少以俊才有盛名,顧雍以為當今無輩,諸葛亮亦重之。溫薦引同郡暨艷為選部尚書。艷好為清議,彈射百僚,核秦三署,率皆貶高就下,降損數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貪鄙,志節污卑者,皆以為軍吏,置營府以處之;多揚入暗昧之失以顯其謫。同郡陸遜、遜弟瑁及侍御史朱據皆諫止之。瑁與艷書曰:“夫圣人嘉善矜愚,忘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評,誠 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錠模仲尼之泛愛,近則郭泰之容濟,庶有益于大道也。”據謂艷曰:“天下未定,舉清厲污,足以沮勸;若一時貶黜,懼有后咎?!逼G皆不聽。于是怨憤盈路,爭言艷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憎愛不由公理;艷、彪皆坐自殺。溫素與艷、彪同意,亦坐斥還本郡以給廝吏,卒于家。始,溫方盛用事,余姚虞俊嘆曰:“張惠恕才多智少,華而不實,怨之所聚,有覆家之禍;吾見其兆矣?!睙o幾何而敗。
[5]吳國張溫年輕時,以聰明才智享有盛名,顧雍認為當時無人能與他相比,諸亮也很推重他。張溫推薦同郡人暨艷作吳的選部尚書。暨艷喜歡議論朝政,彈劾朝廷百官,對五官、左右三署郎官,審查尤其嚴格,幾乎都被降職,甚至被降數級,能夠保住原來官位的,十個人中也沒有一個;那些為官貪婪鄙下,沒有志向和節操的人,都被他發落成為軍吏,安插在軍隊的各營各府。他還經常揭發別人的隱私,加以夸大張揚,以證明他處罰得當。同郡人陸遜、陸瑁寫信給暨艷說:“圣賢的人贊揚善行,而體諒別人的愚昧;忘記別人的過錯,而記住人家的功勞,以形成美好的風化。如今大王的偉業剛剛開始,將要統一全國,現在正是如同漢高祖不求全責備,廣泛招攬人才的時代。如果一定要在善惡好壞之間劃出一條清楚的界限,重視像過去許劭所作的人物口評,固然可以改變風俗,申明教化,然而恐怕目前很難推行。應該遠學孔子的泛愛親仁,近效郭泰的寬厚容人,這才有益于正道常理。”朱據也對暨艷說:“天下尚未平定,如果只舉薦那些完全清白的人,而容不得一絲缺點,恰恰破壞了勸導作用;如果一下子都被免職,恐怕會帶來禍患。”暨艷不聽。于是怨恨之聲遍布于路途,人們都爭著告發暨艷和選曹郎徐彪專憑私人感情任用官吏,愛憎不以公理作標準;暨艷和徐彪都被治罪自殺了。張溫和暨艷、徐彪素來意見一致,也被牽連治罪,逐回本郡的官府做雜役,后來死在家中。當當,在張溫得勢的時候,余姚人虞俊嘆息說:“張溫才能有余而明智不足,華而不實,人們的怨忿將會聚集在他身上,有敗家之禍,我已經看見先兆了?!辈痪?,張溫果然被治罪逐回。
[6]冬,十月,帝還許昌。
[6]冬季,十月,魏文帝回到許昌。
[7]十一月,戊申晦,日有食之。
[7]十一月,戊申(二十九日),出現日食。
[8]鮮卑軻比能誘步度根兄扶羅韓殺之,步度根由是怨軻比能,更相攻擊。步度根部眾稍弱,將其眾萬余落保太原、雁門;是歲,詣闕貢獻。而軻比能眾遂強盛,出擊東部大人素利,護烏丸校尉田豫乘虛掎其后:軻比能使別帥瑣奴拒豫,豫擊破之。軻比能由是攜貳,數為邊寇,幽、并苦之。
[8]鮮卑族酋長軻比能誘殺另一酋長步度根的兄長扶羅韓,因此步度根十分怨恨軻比能,二人率部互相攻擊。步度根的部眾弱于軻比能,遂率領其部一萬余戶退保太原、雁門。當年,步度根入朝進貢。軻比能的部落從此強盛起來,攻擊東部酋長素利。護烏丸校尉田豫,乘軻比能后方空虛,從背后發起攻擊;軻比能另派將領瑣奴對抗田豫,被擊敗。從此以后,軻比能更懷二心,經常進入邊塞搶掠,幽、并二州深受其害。
六年(乙巳、225)
六年(乙己,公元225年)
[1]春,二月,詔以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隨車駕董督眾軍,錄行尚書事;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留許昌,督后臺文書。三月,帝行召陵,通討虜渠;乙巳,還許昌。
[1]春季,二月,文帝下詔,以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隨御駕出征,負責督察各路軍隊,總領隨駕尚書臺事務;以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留守許昌,負責處理留守尚書臺公文。三月,文帝前往召陵,開通討虜渠;乙巳(二十八日),回到許昌。
[2]并州刺史梁習討軻比能,大破之。
[2]并州刺史梁習討伐軻比能,大獲全勝。
[3]漢諸葛亮率眾討雍,參軍馬謖送之數十里。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敝q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 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攻戰為上,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公服其而已?!绷良{其言。謖,良之弟也。
[3]蜀漢諸葛亮率兵討伐雍,參軍馬謖送行數十里。諸葛亮說:“雖然我們一起謀劃此事多年,今天請你再一次提出好計劃?!瘪R謖說:“南中依恃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很久了。即使我們今天將其擊潰,明天他們還要反叛。目前您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力量北伐,以對付強賊,叛匪知道國家內部空虛,就會加速反叛。如果將他們全部殺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辦到。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歸服?!敝T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馬謖是馬良的弟弟。
[4]辛未,帝以舟師復征吳,群臣大議。宮正鮑勛諫曰:“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往年龍舟飄蕩,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膽,此時宗廟幾至傾覆,為百世之戒。今又勞兵襲遠,日費千金,中國虛耗,今黠虜玩威,臣竊以為不可?!钡劭?,左遷勛為治書執法。勛,信之子也。夏,五月,戊申,帝如譙。
[4]辛未(疑誤),魏文帝將率水軍大舉攻吳,召集群臣討論。宮正鮑勛勸諫說:“朝廷屢次出動大軍征討,之所以沒有取得成果,是因為吳、蜀兩國唇齒相依,憑借地勢險要和長江的阻隔,有難以攻克的優越條件。去年親征,龍船被波濤漂蕩在長江南岸遇阻,陛下身陷危境,大臣們心驚膽破,那時朝廷幾乎被傾覆,應作為后世百代的警戒 。如今又勞師動眾,遠途征討,每天的經費需要用千金,國家的錢財都白白耗費掉了,而狡猾的敵人仍在那里耀武揚威,我認為再不可以這樣了?!蔽牡勐牭锦U勛這番議論,大為憤怒,將鮑勛降職為治書執法。鮑勛是鮑信的兒子。夏季,五月,戊申(初二),文帝前往譙郡。
[5]吳丞相北海孫劭卒。初,吳當置丞相,眾議旭張昭,吳王曰:“方今多事,職大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奔佰孔洌倭艔团e昭,吳王曰:“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绷?,以太常顧雍為丞相、平尚書事。雍為人寡言,舉動時當,吳王嘗漢曰:“顧君不言,言必有中?!敝溜嬔鐨g樂之際,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見之,是以不敢肆情。吳王亦曰:“顧公在坐,使人不樂?!逼湟姂勅绱?。初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拜侯還寺,而家人不知,后聞,乃驚。及為相,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時訪逮民間及政職所宜,輒密以聞,若見納用,則歸之于上;不用,終不宣泄;吳王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陳及,辭色雖順而所執者正;軍國得失,自非面見,口未嘗言。王常令中書郎詣雍衣所咨訪,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相與反覆究而論之,為設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無所施設。郎退告王,王曰:“顧公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當重思之?!苯呏T將,各欲立功自效,多陳便宜,有所掩襲。王以訪雍。雍曰:“臣聞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所陳,欲邀功名而為其身,非為國也。陛下宜禁制,茍不足以曜威損敵,年不宜聽也。”王從之。
[5]吳丞相北海人孫劭去世。當初,吳國要設置丞相一職,大家首推昭。吳王說:“如今是多事之秋,職位越高,責任愈重,這一職務對張昭來說,并非優待。”孫劭去世,文武官員再次推舉張昭,吳王又說:“孤豈不敬愛張子布?丞相負責的政務煩多,而張昭性情剛烈,我若不聽從他,他就會不滿和怨忿,這對他并沒有什么好處?!绷?,任太顧雍為丞相,平尚書事。顧雍為人沉默寡言,舉止穩妥,吳王曾贊嘆說:“顧君不說話則已,話即能抓住要害?!泵看卧O筵飲酒作樂,大臣們都恐怕酒后失態,被在場的顧雍到,所以不敢放開酒量。吳王也說:“顧公在座,使人不樂?!笨梢姶蟪己蛥峭醵嗝醇蓱勊n櫽簞偧嫒紊袝畹臅r候,被封變陽遂鄉侯;拜過爵位后,回到官邸,家人仍不知道他已被封侯,后來聽說,都很吃驚。及至受任為丞相,他選用文官武將,都各按才能加以任用,而不夾雜自己的好惡。常常私下到民間訪查政治得失,每當有好的建議,都秘密上報,如被采納,將功勞歸于主上;如不被采納,則始終不泄露出去;吳王為此很看重他。然而他在朝廷發表意見時,言辭雖然和順,卻能將正確意見堅持到底;對于政治得失,若非親眼所見,決不妄加評論。吳王有事情,常令中書郎到顧雍那里咨詢訪問。如果顧雍同意,覺得此事可以施行,便與中書郎反復討論研究,并為他預備酒飯;如果不同意,顧雍便表情嚴肅,默然無語,什么都不預備。中書郎回去將情況報告吳王,吳王說:“顧公高興,說明此事應該辦;他不發表意見,表明辦法還不穩妥,孤應當反復考慮?!瘪v守長江岸邊的將領,都想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很多人上書,認為時機有利,應發兵襲擊魏軍。吳王為此事詢訪顧雍,顧雍說:“我聽說貪圖小利為兵家所戒,他們的這些條陳,是要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為國家著想。陛下應加制止,如果不能揚我威武,重創敵人,就不應聽從。”吳王采納了顧雍的意見。
[6]利成郡兵蔡方等反,殺太守徐質,推郡人唐咨為主,詔屯騎校尉任福等討 平之。咨自漲道亡入吳,吳人以為將軍。
[6]利成郡士兵蔡方等人造反,殺太守徐質,推舉同郡人唐咨作首領。文帝命令屯騎校尉任福等討平叛亂。唐咨從海路逃到吳國,被吳國任命為將軍。
[7]秋,七月,立皇子鑒為東武陽王。
[7]秋季,七月,魏文帝立皇子曹鑒為東陽武王。
[8]漢諸亮至南中,所在戰捷。亮由越入,斬雍及高定。使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門下督巴西馬忠由柯入,擊破諸縣,復與亮合。孟獲收余眾以拒亮。獲素為夷、漢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勞陳之間,間曰:“此軍何如?”獲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營陳,若如此,即定易勝耳?!绷列?,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亮遂至滇池。
[8]蜀漢諸葛亮到達南中,征討叛亂,所到必勝。諸葛亮從越進兵,斬殺雍柯和高定。派降督、益州人李恢從益州進兵,門下督、巴西人馬忠從進兵,擊潰南中各縣的叛軍,再度和諸葛亮會合,孟獲收拾雍的殘部 抗拒諸葛亮。孟獲深得當地漢人和夷族的信賴,諸葛亮要生擒孟獲,以后果然將孟獲俘獲,讓他參觀了蜀軍的軍營戰陣,問他說:“這樣的軍隊如何?”孟獲說:“以前不知道你們的虛實,所以遭到失敗。如今蒙您允許我參觀你們的軍營戰陣,如果貴軍只是這樣的軍隊,我一定能輕易取勝?!敝T葛亮笑了笑,將孟獲釋放,要他再戰。前后把孟獲放回七次,又生擒七次,最后諸葛亮仍將孟獲釋放,孟獲卻不再走了,對諸葛亮說:“您有天威1南方人不會再反叛了!”于是諸葛亮到達滇池。
益州、永昌、柯、越四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蛞灾G亮。亮曰:“若留外人,是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绷劣谑窍な掌淇〗苊汐@等以為官屬,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給軍國之用。自是終亮之世,夷不復反。
益州、永昌、柯、越四郡都被平定了,諸葛亮仍然任用當地原來的首領為四郡的地方官吏。有人勸諸葛亮不要這樣做,諸葛亮說:“如果留外地人為官,則要留駐軍隊,留駐軍隊,則糧秣供應困難,這是第一個難題;這些夷族剛受過戰爭之苦,父兄多有死傷,怨氣未消,任用外地人而不留駐軍隊,定有禍患,這是第二個難題;這些夷族叛亂分子屢次三番殺死和廢掉官吏,自知有罪,與我們隔閡很深,若留下外地人為官,終究難以被他們信任,這是第三個難題。我現在是要不留軍隊,不轉運糧食,使法令、政紀大體得以貫徹,讓夷族和漢人大何安定下來?!庇谑侵T葛亮網羅孟獲等當地的著名人物,任命為地方官使,讓他們貢獻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供給軍隊和朝廷使用。從此之后,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這一地區的夷族再也沒有反叛。
[9]八月,帝以舟師自譙循渦入淮。尚書蔣濟表言水道難通,帝不從。冬,十月,如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余萬,旌旗數百里,不渡江之志。吳人嚴兵固守。時天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見波濤洶涌,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歸。孫韶遺將高壽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逕路夜要帝,帝大驚。壽等獲副車、羽蓋以還。于是戰船數千皆滯不得行,議者欲就留兵屯田,蔣濟以為:“東近湖,北臨淮,若水盛時,賊易為寇,不可安屯?!钡蹚闹囻{即發。還,到精湖,水稍盡,盡留船付濟。船延在數百里中,濟更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豫作土豚遏斷湖水,皆引后船,一時開遏入淮中,乃得還。
[9]八月,魏文帝命令水軍從譙沿渦水進入淮河。尚書蔣濟上表說水路很難通行,文帝不聽。冬季,十月,前往廣陵故城,在長江岸邊檢閱軍隊,魏軍將士十余萬,旌旗飄蕩數百里,大有跨過長江的意圖。吳布置軍隊嚴陣以待。當時天氣寒冷,江邊結冰,戰船無法入江。文帝眼望長江的洶涌波濤,嘆息說:“哎!這是上天注定要分割大江南北??!”于是下令撤軍。孫韶派部將高壽等率敢死隊五百人,從小路夜襲文帝,文帝大驚。高壽等繳獲了文帝的副車、羽蓋而回。當時,魏軍戰船數千艘因阻滯無法撤退,有人建議留下軍隊就地屯田,蔣濟認為:“此地東近高郵湖,北濱準河,在水在的時候,很容易被吳軍抄掠,不能在這里屯田?!蔽牡鄄杉{了蔣濟的意見,車駕和軍隊當即開拔。撤至精湖,水路幾乎沒有了,文帝將船只都留給了蔣濟。戰船前后相連數百里,蔣濟令人挖開四五條水道,將船全部集中在一起;并提前堆好土壩,截斷湖水,把后面的船都拖入,再掘開水壩,船只全部隨水涌入淮河,這樣,魏軍的艦船才得以返回。
[10]十一月,東武陽王鑒薨。
[10]十一月,東武陽王曹鑒去世。
[11]十二月,吳番陽賊彭綺攻沒郡縣,眾數萬人。
[11]十二月,吳番陽賊人彭綺攻陷郡縣城池,有部眾數萬人。
七年(丙午、226)
七年(丙午,公元226年)
[1]春,正月,壬子,帝還洛陽,謂蔣濟曰:“事不可不曉。吾前決謂分半燒船于山陽湖中,卿于后致之,略與吾俱至譙。又每得所陳,實入吾意。自今討賊計畫,善思論之?!?/p>
[1]春季,正月,壬子(初十),魏文帝返回洛陽,對蔣濟說:“對事情不能不弄清楚。我先前決定將一半船只毀在山陽湖中,幸虧你設法將船只解救 ,雖然在我后面,卻幾乎與我同時到達譙郡。還有你每次提的建議,都很合我的心意。今后征討孫權的計劃,要認真研究討論?!?/p>
[2]漢丞相亮欲出軍漢中,前將軍李嚴當知后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而統屬于嚴。
[2]蜀漢丞相諸葛亮準備出兵至漢中,前將軍李嚴負責后方事務,移駐江州,留護軍陳到駐軍永安,歸屬李嚴指揮。
[3]吳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吳王報曰:“甚善!令孤父子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令與眾均等其勞也?!?/p>
[3]吳將陸遜因為所在地區糧谷匱乏,上表請求命令各位將領廣開田地,增加糧食產量。吳王回復說:“你的建議很好。讓我父子親自下田,以八頭牛犁地,四張犁耕作,雖然不及古代的帝王,也是想和大家一起勞作?!?/p>
[4]帝之為太子也,郭夫人弟有罪,魏郡四中都尉鮑勛治之;太子請,不能得,由是恨勛。及即位,勛數直諫,帝益忿之。帝伐吳還,屯陳留界。勛為治書執法,太守孫邕見出,過勛;時營壘未成,但立標埒,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帝聞之,詔曰:“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蓖⑽痉ㄗh,“正刑五歲”,三官駁,“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勛無活分,而汝等欲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令十鼠同穴!”鐘繇、華歆、陳群、辛毗、高柔、衛臻等并表勛父信有功于太祖,求請勛罪,帝不許。高柔固執不眾詔命,帝怒甚,召柔詣臺,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誅勛。勛死,乃遣柔還寺。
[4]文帝做太子的時候,郭夫人的弟弟犯法,被當時的魏郡西部都尉鮑勛治罪;太子曹丕向鮑勛請求赦免,遭到拒絕,因此對鮑勛心懷忌恨。等到即位做了皇帝。鮑勛又多次直言對諫,更使文帝恨不上加恨。魏軍征討吳國后退兵,駐扎在陳留地區。鮑勛任治書執法,太守孫邕晉見文帝,出來后,順路去鮑勛那里拜訪;當時營壘尚未筑好,剛剛立下界標,孫邕穿行,漢有起正路,軍營令史劉曜要追究孫邕,鮑勛認為營壘尚未建成,勸止了劉曜,沒有上所。文帝知道后,下詔說:“鮑勛指鹿為馬,抓起來交給廷尉治罪?!蓖⑽靖鶕勺h定,“應處五年徒刑”,廷尉正、廷尉監、廷尉平三位官員所駁說:“依照律法,只應罰黃金二斤”,文帝大為生氣說:“鮑勛該處死,而你們卻要放掉他,將廷尉正、監、平三官及其下屬官員抓起來交給刺奸治罪,要把你們這些老鼠埋在一個坑里!”鐘繇、華歆、陳群、辛毗、高柔、衛臻等人一起上表,說鮑勛的父親鮑信有功于武皇帝,請求赦免鮑勛,文帝不許。廷尉高柔拒不服從文帝的詔命,文帝更加憤怒,把高柔召至尚書臺,然后,派使者秉承旨意到廷尉監獄將鮑勛處死。鮑勛處死之后,才放高柔回廷尉官府。
票騎將軍都陽侯曹洪,家富而性吝嗇,帝在東宮,嘗從洪貸絹百匹,不稱意,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獄當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責怒帝曰:“梁、沛之間,非子廉無有今日?!庇种^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廢后矣!”于是郭后泣涕屢請,乃得免官,削爵土。
票騎將軍都陽侯曹洪,家中富有,但很吝嗇。文帝做太子時,曾向曹洪借用一百匹娟,未能滿意,所以心懷忌恨。后來,曹洪賓客犯法,便將曹洪逮捕入獄,判處死刑,大臣們都為曹洪求情,仍不赦免。卞太后氣憤地責備文帝:“當年在梁沛之間大戰時,若沒有曹洪,我們怎么會有今天。”又對郭皇后說:“皇帝今天處死曹洪,我明天就要他廢掉你這個皇后!”于是,郭皇后多次哭著為曹洪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被免去官職,削去爵位和封地。
[5]初,郭后無子,帝使母養平原王睿;以睿母甄夫人被誅,故未建為嗣。睿事后甚謹,后亦愛之。帝與睿獵,見子母鹿,帝親射殺其母,命睿射其子;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钡奂捶殴福瑸橹異湃?。夏,五月,帝疾篤,乃立睿為太子。丙辰,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并受遺詔輔政。丁巳,帝殂。
[5]當初,郭皇后沒有兒子,文帝讓她以母親的名義撫養平原王曹睿,曹睿因為母親甄夫人被殺,沒有被立為太子。他謹慎侍奉郭皇后,深得郭皇后喜愛。一天,文帝和曹睿父子二人射獵,見到一只母鹿帶著一只小鹿,文帝親手射死了母鹿,要曹睿射那只小鹿,曹睿哭著說:“陛下已經殺了母親,我不忍心再殺她的兒子?!蔽牡郛敿捶畔鹿?,惻然心傷。夏季,五月,文帝病重,立曹睿為太子。丙辰(十六日),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發布遺詔,命令他們輔佐太子曹睿主持政事。丁巳(十七日),文帝去世。
陳壽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陳壽評曰:文帝有文學天賦,下筆成章,博聞強記,才藝都很有造詣。如果再加以寬博曠達的氣度和公平摯誠之心,激勵自己維護道義的志向,盡心廣布賢德恩惠,則比古代的賢明君主,也不會相差太遠!
[6]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6]太子曹睿即帝位,尊皇太后卞氏為太皇太后,養母郭皇后為皇太后。
初,明帝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惟潛思書籍;即位之后,群下想聞風采。居數日,獨見侍中劉曄,語盡日,眾人側聽,曄既出,問”何如?”曰:“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p>
當初,魏明帝曹睿在東宮做太了的時候,不結交朝廷大臣,不過問政事,只是埋頭讀書。即位后,大臣們都想見識他的風采。過了數天,只接見了侍中劉曄,談了一整天,其他人在外側耳而聽。劉曄出來,都問”怎么樣?”劉曄說:“志向可與秦始皇、漢武帝相比,只是才智稍稍及不上。”
帝初蒞政,陳群上疏曰:“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國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則有讎黨,有讎黨則毀譽無端,毀譽無端則真偽失實,此皆不可不深察也?!?/p>
明帝開始主持政事,陳群上書說:“大臣隨聲附和,是非不分,是國家的大禍害。但是,如果不和睦相處,則又各樹黨羽;必然互相仇視,無端詆毀、誹謗;無端詆毀、誹謗,造成真假難辨,這些都不可以不深入考察?!?/p>
[7]癸未,追謚甄夫人曰文昭皇后。
[7]癸未(疑誤),曹睿追謚生母甄夫人謚號為文昭皇后。
[8]壬辰,立皇弟蕤為陽平王。
[8]壬辰(疑誤),立弟弟曹蕤為陽平王。
[9]六月,戊寅,葬文帝于首陽陵。
[9]六月,戊寅(初九),將文帝的遺體安葬在首陽陵。
[10]吳王聞魏有大喪,秋,八月,自將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朝議欲發兵救之。帝曰:“權習水戰,所以敢下船陸攻者,冀掩不備也。今已與聘相拒;夫攻守勢倍,終不敢久也?!毕仁?,朝廷遺治書侍御史荀禹慰勞邊方,禹到江夏,發所經縣兵及所從步騎千人乘山舉火,吳王遁走。
[10]吳王聽說魏文帝去世。秋季,八月,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太守文聘率兵堅守。朝廷商議派兵增援,明帝說:“孫權的軍隊慣于水上作戰,他們如今敢于棄船從陸上進攻,不過是盼望我軍沒有準備。目前文聘已經據城堅守,而進攻的一方需要比防守的力量大一倍才能互相對抗,孫權終究不敢在江夏城下久留?!辈痪们?,朝廷曾派治書侍御史荀禹慰勞邊防將士,他進入江夏境,便調動所經各縣的士卒,和自己的隨從步、騎兵一千人,登山放火,吳王便悄悄撤走了。
[11]辛巳,立皇子為清河王。
[11]辛巳(十二日),立皇子曹為清河王。
[12]吳左將軍諸葛瑾等寇襄陽,司馬懿擊破之,斬其部將張霸;曹真又破 其別將于尋陽。
[12]吳左將軍諸葛瑾等進攻襄陽,司馬懿把他擊敗,并斬殺了吳將張霸;曹真又在尋陽擊敗諸葛瑾的另一部將。
[13]吳丹陽、吳、會山民復為寇,攻沒屬縣。吳王分三郡險地為東安郡,以綏南將軍全琮領太守。琮至,明賞罰,招誘降附,數年,得萬余人。吳王召琮還牛渚,罷東安郡。
[13]吳地丹陽、吳、會三郡山民再度叛亂,攻克三郡的屬縣。吳王以三 郡險要山地新設東安郡,任命綏南將軍全琮兼太守。全琮上任后,申明并嚴格執行賞罰辦法,引誘、招降那些隨從叛亂的人,幾年間,就收納了一萬余人。吳王將全琮召回牛渚,撤銷了東安郡。
[14]冬,十月,清柯王卒。
[14]冬季,十月,清河王曹去世。
[15]吳陸遜陳便宜,勸吳王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又云:“忠讜之言,不能極陳;求容小臣,數以利聞?!蓖鯃笤唬骸啊稌份d‘予違當弼’,而云不敢極陳,何得為忠讜哉!”于是令有司盡寫科條,使郎中褚逢赍以就遜及諸葛瑾,意所不安,令損益之。
[15]吳陸遜對有利于國家的措施提出建議,勸吳王廣施德政,緩和刑罰,放寬賦稅,免征徭役。又說:“忠誠善良的建議,不能徹底向君王陳述;取悅君王的小臣,才反復以小利上奏。”回復說:“《尚書》上記載:‘我不錯誤,你要幫我改正’。你在信中不敢徹底陳述,怎么能稱作忠心善良呢?”于是命令有關人員,把將要實施的條款擬好,派郎中令褚逢帶給陸遜和諸葛瑾,讓他們對其中的不妥之處進行刪改或增添。
[16]十二月,以鐘繇為太傅,曹休為大司馬,都督揚州如故,曹真為大將軍,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票騎大將軍。歆讓位于管寧,帝不許。徵寧為光祿大夫,敕青州給安車吏從,以禮發遣,寧復不至。
[16]十二月,魏明帝任鐘繇為太傅,曹休為大司馬,仍然負責揚州方面的軍務。任曹真為大將軍,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票騎大將軍。華歆要將職位讓給管寧,明帝不同意。征調管寧為光祿大夫,給管寧所在青州的官府下達命令,要他們以對待朝廷大臣的禮儀,用可坐乘的安車并派官吏將管寧護送到都城,但是管寧仍不應召。
[17]是歲,吳交趾太守士燮卒,吳五以燮子徽為安遠將軍,領九真太守,以校尉陳時代燮。交州刺史呂岱以交趾絕遠,表分海南三郡為交州,以將軍戴良為刺史;海東四郡為廣州,岱自為刺史;遣良與時南入。而徽自署交趾太守,發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趾柏鄰,燮舉吏也,叩頭諫徽,使迎良。徽怒,笞殺鄰,鄰兄治合宗兵擊,不克。呂岱上疏請討徽,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而往?;蛑^岱曰:“徽藉累世之恩,不一州所附,未易輕也。”岱曰:“今徽雖懷逆計,未知吾之卒至;若我潛軍輕舉,掩其無備,破之必也?;舨凰伲沟蒙模瑡氤枪淌?,七郡百蠻,云合響應,雖有智者,誰能圖之!”遂行,過合浦,與良俱進。岱以燮弟子輔為師友從事,遣往說徽。徽率其兄弟六人出降,岱皆斬之。
[17]這一年,吳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吳王任命士燮的兒子士徽為安遠將軍,兼任九真太守,以校尉陳時接任士燮的交趾太守職位。交州刺史呂岱認為交趾太遙遠,上表請求將海南三郡劃歸交州,由將軍戴良任刺史;海東四郡設立廣州,呂岱為刺史;派戴良和陳時南下。而士徽自封為交趾太守,率自己的宗族的軍隊抗拒戴良,戴良在合浦停留。交趾人柏鄰,以前經士燮推薦在郡中作吏員,叩頭勸士徽迎接戴良來交趾上任。士徽大怒,將柏鄰活活打死,柏鄰的哥哥柏治召集自己的宗族士兵進攻士徽,未獲成功。呂岱上書請求征討士徽,他指揮三千士兵,日夜兼程,渡海前往。有人對呂岱說:“士微憑借他家幾代對交趾人的恩德,為一州人所歸附,不可輕視?!眳吾氛f:“現在士徽雖然圖謀不軌,卻不知我已迅速到達這里;如果我隱蔽行動,輕裝出發,突然打他個措手不及,必定一舉獲勝;假如我行動國遲緩,使他產生疑心,繞城固守,七個郡的上百個蠻族部落,群起響應即使有才智很高的人,誰又能夠謀取他呢!”于是下令行動,過合浦時,與戴良聯合進軍。呂岱以士燮的侄子士輔為從事,待以師友之禮,派他前去勸士徽投降。士徽領兄弟六人出降,呂岱把他們都斬首了。
孫盛論曰:夫柔遠能邇,莫善于信。呂岱師友士輔,使通信誓;徽兄肉袒,推心委命,岱因滅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呂氏之祚不延者也。
孫盛論曰:安扶邊遠地區的人,親近他們,最好的辦法是講信義。呂岱以師友之禮對待士輔,要他信誓旦旦地去勸降士徽,士徽兄弟坦露臂膀,表示投誠,呂岱卻為邀功名、謀私利將他們殺害,明智的人由此可知呂氏為什么沒有后代延續下來。
[18]徽大將甘醴及柏治率吏民共攻岱,岱奮擊,破之。于是除廣州,復為交州如故。岱進討九真,斬獲以萬數;又遣從事南宣威命,暨徽外扶南、林邑、堂明諸王,各遣使入貢于吳。
[18]士徽的大將甘醴及柏治率領交趾的官員和百姓共同攻擊呂岱,呂岱奮力抵抗,才將甘醴等人擊敗。于是又撤銷廣州,恢復原來的交州建置。呂岱進軍九真,殺死和俘獲近萬人;又派從事向南深入,傳布吳王的聲威,促使境外扶南、林邑、堂明的各王,分別派使臣向吳進貢。
烈祖明皇帝上之太和元年(丁未、227)
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
[1]春,吳解煩督胡綜、番陽太守周魴擊彭綺,生獲之。
[1]春季,吳解煩督胡綜、番陽太守周魴討伐彭綺,將其生擒。
初,綺自言舉義兵,為魏討吳,議者以為因此伐吳,必有所克帝以問中書令太原孫資,資曰:“番陽宗人,前后數有舉義者,眾弱謀淺,旋輒乘散。昔文皇帝嘗密論賊形勢,言洞浦殺萬人,得船千數,數日間,船人復會;江陵被圍歷月,權裁以千數百兵往東門,而基土地無崩解者;是其法禁上下相維之明驗也。以此推綺,懼未能為權腹心大疾也?!敝潦?,綺果敗亡。
當初,彭綺自稱舉兵起義,為魏征吳,有些大臣建議,借機攻吳,一定會成功。明帝詢問中書令太原人孫資,孫資說:“番陽的強宗大族,前后數次起事,但人數不多,見識淺陋,很快就都散了。以前文皇帝曾詳細分析過吳的形勢,說我軍在洞浦殺吳軍民一萬人,繳獲一千余艘戰船,可是在數日之間,吳軍又把人和船聚集到一起;江陵被圍數月,孫權僅率一千幾百名士兵駐在江陵東門,而吳地并未發生大的動亂;這是他們法紀嚴密,上下共相維護的明顯證據。以此推論經彭綺
網友關注
- 上帝的食物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十四章 飛猴
- 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三章 救助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駝背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