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文言文>>資治通鑒第二百一十七卷

資治通鑒第二百一十七卷

資治通鑒第二百一十七卷

唐紀三十三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下十三載(甲午、754)

  唐紀三十三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甲午,公元754年)

   [1]春,正月,己亥,安祿山入朝。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上使召之,祿山聞命即至。庚子,見上于華清宮,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寵擢至此,為國忠所疾,臣死無日矣!”上憐之,賞賜巨萬,由是益親信祿山,國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祿山必反,言于上,上不聽。

  [1]春季,正月己亥(初三),安祿山入朝。當時楊國忠進言說安祿山必反,并說:“陛下試召他入朝,他一定不來。”于是玄宗就派人召見安祿山,安祿山聽見命令立刻來朝。庚子(初四),安祿山晉見玄宗于華清宮,哭訴說:“我本是一名胡人,只是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但卻不為楊國忠所容,恐怕難以活命了!”玄宗聽后十分憐愛,重加賞賜,因此更加信任安祿山,楊國忠的話一點也聽不進去。太子李亨也知道安祿山要謀反,告訴玄宗,玄宗不聽。

  [2]甲辰,太清宮奏:“學士李琪見玄元皇帝乘紫云,告以國祚延昌。”

  [2]甲辰(初八),太清宮上奏說:“崇玄館學士李琪看見玄元皇帝老子乘紫云,告訴他說大唐王朝昌盛長久。”

  [3]唐初,詔敕皆中書、門下官有文者為之。乾封以后,始召文士元萬頃、范履冰等草諸文辭,常于北門候進止,時人謂之“北門學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專其事。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邇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書、畫、琴、棋、數術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詔”。刑部尚書張均及弟太常卿皆翰林院供奉。上欲加安祿山同章事,已令張草制。楊國忠諫曰:“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上乃止。乙巳,加祿山左仆射,賜一子三品、一子四品官。

  [3]唐朝初年,皇上所下的詔書制敕都由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吏中善于作文章的人撰寫。乾封年以后,開始召文士元萬頃、范履冰等人草寫文告,這些人常常在北門值班等候命令,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稱為“北門學士”。中宗在位時,由上官昭容專門管這些事。玄宗即位以后,開始設置翰林院,靠近宮廷,延攬天下能文之士,下至佛僧、道士以及精通書、畫、琴、棋、卜、祝的人,都召進去,這些人被稱為“翰林待詔”。刑部尚書張均和他的弟弟太常卿張都在翰林院供奉皇上。玄宗想要加封安祿山同平章事,已經令張草寫了制書。這時,楊國忠進諫說:“安祿山雖然有戰功,但是目不識丁,怎么能夠做宰相呢?如果制書頒布,恐怕周邊的夷人會輕視我們大唐王朝。”玄宗只好取消了這一任命。乙巳(初九),玄宗加封安祿山左仆射,賜給他的一個兒子三品官,另一個兒子四品官。

  [4]丙午,上還宮。

  [4]丙午(初十),玄宗返回宮中。

  [5]安祿山求兼領閑廄、群牧;庚申,以祿山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祿山又求兼總監;壬戌,兼知總監事。祿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溫為武部侍郎,充閑廄副使,楊國忠由是惡溫。祿山密遣親信選健馬堪戰者數千匹,別飼之。

  [5]安祿山請求兼任閑廄使、群牧使等職。庚申(二十四日),玄宗任命安祿山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安祿山又請求兼任群牧總監,壬戌(二十六日),玄宗又任命安祿山兼任總監。安祿山又上奏請求任命御史中丞吉溫為武部侍郎,充任閑廄副使,楊國忠因此恨吉溫。安祿山暗中派親信挑選能征善戰的健壯軍馬數千匹,另選地方飼養。

  [6]二月,壬申,上朝獻太清宮,上圣祖尊號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大皇太帝。癸酉,享太廟,上高祖謚曰神堯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謚曰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高宗謚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謚曰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謚曰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以漢家諸帝皆謚孝故也。甲戌,群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赦天下。

  [6]二月壬申(初六),玄宗向太清宮獻食,上圣祖老子尊號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大皇太帝。癸酉(初七),玄宗祭祀太廟,上高祖李淵謚號為神堯大圣光孝皇帝,太宗李世民謚號為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高宗李治謚號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李顯謚號為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李旦謚號為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因為漢朝的皇帝的謚號都有“孝”字,所以都加謚號為“孝”。甲戌(初八),群臣上玄宗尊號為開元天地大寶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大赦天下。

  [7]丁丑,楊國忠進位司空;甲申,臨軒冊命。

  [7]丁丑(十一日),玄宗晉升楊國忠為司空。甲申(十八日),楊國忠在殿前的平臺上接受玄宗的冊命。

  [8]己丑,安祿山奏:“臣所部將士討奚、契丹、九姓、同羅等,勛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資加賞,仍好寫告身付臣軍授之。”于是除將軍者五百余人,中郎將者二千余人。祿山欲反,故先以此收眾心也。

  [8]己丑(二十三日),安祿山上奏說:“我所率領的部下將士討伐奚、契丹、九姓胡、同羅等,功勛卓著,乞望陛下能夠打破常規,越級封官賞賜,并希望寫好委任狀,讓我在軍中授與他們。”因此安祿山部將被任命為將軍的有五百多人,中郎將的有二千多人。安祿山要謀反,所以借此收買人心。

  三月,丁酉朔,祿山辭歸范陽。上解御衣以賜之,祿山受之驚喜。恐楊國忠奏留之,疾驅出關。乘船沿河而下,令船夫執繩板立于岸側,十五里一更,晝夜兼行,日數百里,過郡縣不下船。自是有言祿山反者,上皆縛送,由是人皆知其將反,無敢言者。

  三月丁酉朔(初一),安祿山向玄宗告辭,要回范陽。玄宗脫下自己的衣服賜給他,安祿山十分驚喜。安祿山恐怕楊國忠向玄宗上奏把他留在朝中,所以急忙出潼關。然后乘船沿黃河而下,命令船夫手執挽船用的繩板立在岸邊,十五里一換,晝夜兼程,日行數百里,經過郡縣也不下船。從此有說安祿山謀反的人,玄宗都把他們捆綁起來送給安祿山,因此人們都知道安祿山要謀反,但沒有人敢說。

  祿山之發長安也,上令高力士餞之長樂坡,及還,上問:“祿山慰意乎?”對曰:“觀其意怏怏,必知欲命為相而中止故也。”上以告國忠,曰:“此議他人不知,必張兄弟告之也。”上怒,貶張均為建安太守,為盧溪司馬,弟給事中為宜春司馬。

  安祿山從長安離去時,玄宗命令高力士在長樂坡為安祿山餞行,高力士回來后,玄宗問道:“安祿山滿意嗎?”高力士回答說:“我看到他心中不愉快,一定是知道了想要任命他為宰相,后來又改變的緣故。”玄宗把此事告訴了楊國忠,楊國忠說:“這件事別人都不知道,一定是張兄弟告訴安祿山的。”玄宗大為憤怒,就貶張均為建安郡太守,張為盧溪郡司馬,張的弟弟給事中張為宜春郡司馬。

  哥舒翰亦為其部將論功,敕以隴右十將、特進、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歸仁為驃騎大將軍,河源軍使王思禮加特進,臨洮太守成如、討擊副使范陽魯炅、皋蘭府都督渾惟明并加云麾將軍,隴右討擊副使郭英義為左羽林將軍。英義,知運之子也。翰又奏嚴挺之之子武為節度判官,河東呂為支度判官,前封丘尉高適為掌書記,安邑曲環為別將。

  哥舒翰也為他的部將請功,玄宗就下敕任命隴右十將、特進、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歸仁為驃騎大將軍,河源軍使王思禮為特進,臨洮太守成如、討擊副使范陽人魯靈、皋蘭府都督渾惟明等為云麾將軍,隴右討擊副使郭英又為左羽林將軍。郭英又是郭知運的兒子。哥舒翰又上奏任命嚴挺之的兒子嚴武為節度判官,河東人呂為支度判官,前封丘縣尉高適為掌書記,安邑人曲環為別將。

  [9]程千里執阿布思,獻于闕下,斬之。甲子,以千里為金吾大將軍,以封常清權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

  [9]程千里俘獲了阿布思,獻于朝廷,被斬首。甲子(二十八日),玄宗任命程千里為金吾大將軍,封常清暫時代理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

  [10]夏,四月,癸巳,安祿山奏擊奚破之,虜其王李日越。

  [10]夏季,四月癸巳(二十八日),安祿山上奏說了打敗了奚族,俘虜了奚王李日越。

  [11]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鉤。

  [11]六月乙丑朔(初一),出現日食,是形狀如鉤的日環食。

  [12]侍御史、劍南留后李宓將兵七萬擊南詔。羅鳳誘之深入,至大和城,閉壁不戰。宓糧盡,士卒罹瘴疫及饑死什七八,乃引還,蠻追擊之,宓被擒,全軍皆沒。楊國忠隱其敗,更以捷聞,益發中國兵討之,前后死者幾二十萬人;無敢言者。上嘗謂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力士對曰:“臣聞云南數喪師,又邊將擁兵太盛,陛下將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禍發,不可復救,何得謂無憂也!”上曰:“卿勿言,朕徐思之。”

  [12]侍御史、劍南留后李宓率兵七萬攻打南詔。南詔王羅鳳采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把唐軍引到大和城下,堅壁不戰。李宓糧盡,所率領的士卒因為瘴疫和饑餓死了十分之七八,遂領兵撤退,這時南詔才出兵追擊,李宓被俘,全軍覆沒。而楊國忠不但隱瞞敗狀,還假報獲勝,并增兵去討伐,前后戰死的達二十萬人,沒有人敢說這件事。玄宗曾經對高力士說:“朕已經老了,把朝中政事委托給宰相處理,邊防軍事委托給諸位邊將,還有什么可憂愁的呢!”高力士回答說:“我聽說唐軍在云南多次戰敗,還有邊將擁兵自重,不知道陛下如何處置!我深怕一朝禍發,難以挽救,怎么能說可以高枕無憂呢!”玄宗說:“你不要說了,讓我仔細考慮一下。”

  [13]秋,七月,癸丑,哥舒翰奏:于所開九曲之地置洮陽、澆河二郡及神策軍,以臨洮太守成如兼洮陽太守,充神策軍使。

  [13]秋季,七月癸丑(二十日),哥舒翰奏請在所開拓的九曲地方設置洮陽、澆河二郡及神策軍,任命臨洮太守成如兼洮陽太守,充任神策軍使。

  [14]楊國忠忌陳希烈,希烈累表辭位;上欲以武部侍郎吉溫代之,國忠以溫附安祿山,奏言不可;以文部侍郎韋見素和雅易制,薦之。八月,丙戌,以希烈為太子太師,罷政事;以見素為武部尚書、同平章事。

  [14]楊國忠忌恨陳希烈,所以陳希烈多次上表請求辭職。玄宗想任命武部侍郎吉溫代陳希烈,而楊國忠因為吉溫依附于安祿山,就上奏說不可。他認為文部侍郎韋見素性情溫和易于控制,就推薦他代替陳希烈。八月丙戌(二十三日),玄宗任命陳希烈為太子太師,罷免參知政事。同時任命韋見素為武部尚書、同平章事。

  [15]自去歲水旱相繼,關中大饑。楊國忠惡京兆尹李峴不附己,以災歸咎于峴,九月,貶長沙太守。峴,之子也。上憂雨傷稼,國忠取禾之善者獻之,曰:“雨雖多,不害稼也。”上以為然。扶風太守房言所部水災,國忠使御史推之。是歲,天下無敢言災者。高力士侍側,上曰:“淫雨不已,卿可盡言。”對曰:“自陛下以權假宰相,賞罰無章,陰陽失度,臣何敢言!”上默然。

  [15]從去年以來,水災與旱災不斷,關中地區鬧饑荒。楊國忠因為憎恨京兆尹李峴不聽自己的話,就把這些天災歸咎于李峴,九月,貶李峴為長沙太守。李峴是信安王李的兒子。玄宗擔憂雨多損害莊稼,楊國忠就拿一些長勢良好的禾苗獻給玄宗說:“雖然雨多,但沒有損害莊稼。”玄宗信以為然。扶風太守房說本郡遭受水災,楊國忠就派御史去調查。這一年,天下沒有人再敢于說遭受天災。高力士侍候玄宗,玄宗說:“大雨連綿不斷,你可以把所知道的都告訴我。”高力士回答說:“自陛下把大權委托給宰相以來,賞罰不當,以致上天陰陽失調,我怎么敢說什么呢!”玄宗沉默不語。

  [16]冬,十月,乙酉,上幸華清宮。

  [16]冬季,十月乙酉(二十三日),玄宗前往華清宮。

  [17]十一月,己未,置內侍監二員,正三品。

  [17]十一月己未(二十八日),設置宦官內侍監二名,正三品級。

  [18]河東太守兼本道采訪使韋陟,斌之兄也,文雅有盛名,楊國忠恐其入相,使人告陟贓污事,下御史按問。陟賂中丞吉溫,使求救于安祿山,復為國忠所發。閏月,壬寅,貶陟桂嶺尉,溫澧陽長史。安祿山為溫訴冤,且言國忠讒疾。上兩無所問。

  [18]河東太守兼本道采訪使韋陟是韋斌的哥哥,風度文雅,負有盛名,楊國忠恐怕他入朝為宰相,就讓人告他有貪污行為,并下到御史臺去調查。韋陟賄賂御史中丞吉溫,讓吉溫向安祿山求援,又被楊國忠揭發。閏月壬寅(疑誤),貶韋陟為桂嶺縣尉,吉溫為澧陽郡長史。安祿山又為吉溫拆冤,并說這是楊國忠故意陷害。玄宗都不問罪。

  [19]戊午,上還宮。

  [19]戊午(疑誤),玄宗返回宮中。

  [20]是歲,戶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縣千五百三十八,鄉萬六千八百二十九,戶九百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

  [20]這一年,戶部上奏唐朝統轄的郡有三百二十一,縣一千五百三十八,鄉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戶數九百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人口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

十四載(乙未、755)

  十四載(乙未,公元755年)

  [1]春,正月,蘇毗王子悉諾邏去吐蕃來降。

  [1]春季,正月,蘇毗王子悉諾邏脫離吐蕃來歸附唐朝。

  [2]二月,辛亥,安祿山使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上命立進畫,給告身。韋見素謂楊國忠曰:“祿山久有異志,今又有此請,其反明矣。明日見素當極言;上未允,公其繼之。”國忠許諾。壬子,國忠、見素入見,上迎謂曰:“卿等有疑祿山之意邪?”見素因極言祿山反已有跡,所請不可許,上不悅;國忠逡巡不敢言,上竟從祿山之請。他日,國忠、見素言于上曰:“臣有策可坐消祿山之謀。今若除祿山平章事,召詣闕,以賈循為范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為河東節度使,則勢自分矣。”上從之。已草制,上留不發,更遣中使輔琳以珍果賜祿山,潛察其變。琳受祿山厚賂,還,盛言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上謂國忠等曰:“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志。東北二虜,藉其鎮遏。朕自保之,卿等勿憂也!”事遂寢。循,華原人也,時為節度副使。

  [2]二月辛亥(二十二日),安祿山派副將何千年入朝奏事,請求用蕃人將領三十二人代替漢人將領,玄宗命令中書省立刻下敕書,由自己簽署實行,并發給委任狀。韋見素對楊國忠說:“安祿山早就懷有反心,現在又請求以蕃將代替漢將,謀反的跡象已經很明確了。明天我一定盡力向皇上說這件事,如果皇上不聽,請您繼后勸說。”楊國忠答應。壬子(二十三日),楊國忠與韋見素入宮晉見玄宗,玄宗迎接他們,并說:“你們是懷疑安祿山要謀反嗎?”韋見素因此極力說安祿山反跡已露,對于他的請求千萬不能答應,玄宗不高興。這時楊國忠竟因有顧慮而不敢說話,玄宗便答應了安祿山的請求。有一天,楊國忠和韋見素對玄宗說:“我們有計策可以消除安祿山的陰謀。現在如果任命安祿山為平章事,召他入朝,然后任命賈循為范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為河東節度使,這樣安祿山的勢力就會分化瓦解。”玄宗同意。制書已經寫好,但玄宗卻留在朝中不發,而又派宦官輔琳拿著珍果去賜給安祿山,并讓他暗中觀察形勢的變化。輔琳受了安祿山的重賂,還朝后極力說安祿山忠誠奉國,沒有二心。唐玄宗對楊國忠等人說:“我推心置腹地對待安祿山,他必不會有異心。再說東北地區的奚與契丹還要靠他鎮撫。朕可以保證他不會謀反,你們不要擔憂!”這件事就這樣平息了。賈循是華原人,當時是范陽節度副使。

  [3]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入朝,道得風疾,遂留京師,家居不出。

  [3]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入朝,在路上中風,于是就留在了京師,住在家里,不出來活動。

  [4]三月,辛巳,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

  [4]三月辛巳(二十二日),玄宗命令給事中裴士淹代表朝廷去河北安慰軍民。

  [5]夏,四月,安祿山奏破奚、契丹。

  [5]夏季,四月,安祿山上奏說打敗了奚與契丹。

  [6]癸巳,以蘇毗王子悉諾邏為懷義王,賜姓名李忠信。

  [6]癸巳(初四),玄宗封蘇毗王子悉諾邏為懷義王,賜姓名為李忠信。

  [7]安祿山歸至范陽,朝廷每遣使者至,皆稱疾不出迎,盛陳武備,然后見之。裴士淹至范陽,二十余日乃得見,無復人臣禮。楊國忠日夜求祿山反狀,使京兆尹圍其第,捕祿山客李超等,送御史臺獄,潛殺之。祿山子慶宗尚宗女榮義郡主,供奉在京師,密報祿山,祿山愈懼。六月,上以其子成婚,手詔祿山觀禮,祿山辭疾不至。秋,七月,祿山表獻馬三千匹,每匹執控夫二人,遣蕃將二十二人部送。河南尹達奚疑有變,奏請“諭祿山以進車馬宜俟至冬,官自給夫,無煩本軍。”于是上稍寤,始有疑祿山之意。會輔琳受賂事亦泄,上托以他事撲殺之。上遣中使馮神威赍手詔諭祿山,如策;且曰:“朕新為卿作一湯,十月于華清宮待卿。”神威至范陽宣旨,祿山踞床微起,亦不拜,曰:“圣人安隱。”又曰:“馬不獻亦可,十月灼然詣京師。”即令左右引神威置館舍,不復見;數日,遣還,亦無表。神威還,見上泣曰:“臣幾不得見大家!”

  [7]安祿山回到范陽后,每當朝廷有使者來,總是假裝有病不出來迎接。有時布置好兵力,然后才出來接見。裴士淹來到范陽后二十多天才見安祿山,安祿山一點臣下的禮節都不講。楊國忠日夜搜集安祿山謀反的證據,派京兆尹包圍了安祿山在京城的任宅,逮捕了安祿山的門客李超等,送到御史臺獄中,然后秘密地殺了他們。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婚匹皇室女榮義郡主,在京師為太仆卿,他把這件事密報給了安祿山,安祿山更加恐懼。六月,玄宗以安慶宗成婚為由,下手詔讓安祿山來京城參加婚禮,安祿山稱病不來。秋季,七月,安祿山上表請求獻給朝廷馬三千匹,每匹馬馬夫二人,并派蕃人將領二十二人護送。河南尹達奚懷疑其中有詐,就上奏說:“請告諭安祿山應等到冬天再獻車馬,由朝廷供給馬夫,不用煩勞他部下的軍士。”于是玄宗才有所省悟,開始懷疑安祿山有反心。這時輔琳接受安祿山賄賂的事被揭發,玄宗就假托其他罪用撲刑處死了輔琳。玄宗又派宦官馮神威拿著自己的手詔,按照達奚的計策,去告諭安祿山,并且說:“朕剛為你在華清宮造了一座溫湯池,十月在那里等待你。”神威到范陽宣讀了玄宗的詔書,安祿山坐在床上略微起了一下身子,也不伏拜,只是說:“皇上可好。”又說:“不讓獻馬也行,我到十月份一定去京師。”然后就命令左右的人把馮神威安置在館舍,不再接見。過了數天,才讓神威回朝,也沒有奏表。神威回朝后,見到玄宗哭泣著說:“我差一點見不到陛下!”

  [8]八月,辛卯,免今載百姓租庸。

  [8]八月辛卯(初四),玄宗下令免去百姓今年的租庸。

  [9]冬,十月,庚寅,上幸華清宮。

  [9]冬季,十月庚寅(初四),玄宗前往華清宮。

  [10]安祿山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駕然后作亂。會楊國忠與祿山不相悅,屢言祿山且反,上不聽;國忠數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祿山由是決意遽反,獨與孔目宮·太仆丞嚴莊、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將軍阿史那承慶密謀,自余將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來,屢饗士卒,秣馬厲兵而已。會有奏事官自京師還,祿山詐為敕書,悉召諸將示之曰:“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諸君宜即從軍。”眾愕然相顧,莫敢異言。十一月,甲子,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凡十五萬眾,號二十萬,反于范陽。命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盧節度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別將高秀巖守大同;諸將皆引兵夜發。

  [10]安祿山一身兼任三道節度使,陰謀作亂已將近十年,只是因為玄宗待他很好,所以想等到玄宗死后再反叛。這時楊國忠因為與安祿山不和,多次上言說他要謀反,玄宗不信。楊國忠又多次以事激怒安祿山,想讓他立刻反叛以取信于玄宗。安祿山于是決意舉兵反叛,只與孔目官、太仆丞嚴莊和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以及將軍阿史那承慶等人密謀,其他將領都不讓知道。其他將領只是覺得奇怪,不知道安祿山為什么從八月份以來多次招待士卒,秣馬厲兵,準備打仗。這時有入朝奏事官從京師回來,安祿山就假造敕書,把將領都召來告訴他們說:“皇上有密詔給我,讓我率兵入朝討楊國忠,你們應該聽我指揮隨軍行動。”眾將領聽完后都十分驚愕,相看而不敢反對。十一月甲子(初九),安祿山率領所統轄的三鎮軍隊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兵共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在范陽起兵反叛。安祿山又命令范陽節度副使賈循留守范陽,平盧節度副使呂知誨留守平盧,別將高秀巖守衛大同,其余的將領都率兵深夜出發。

  詰朝,祿山出薊城南,大閱誓眾,以討楊國忠為名,榜軍中曰:“有異議扇動軍人者,斬及三族!”于是引兵而南。祿山乘鐵輿,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震地。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為所擒戮,無敢拒之者。祿山先遣將軍何千年、高邈將奚騎二十,聲言獻射生手,乘驛詣太原。乙丑,北京副留守楊光出迎,因劫之以去。太原具言其狀。東受降城亦奏祿山反。上猶以為惡祿山者詐為之,未之信也。

  第二天早晨,安祿山出薊城南門,召集全軍檢閱誓師,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軍中發文告說:“誰要是煽動軍人反對這一行動,滅殺他的三族!”然后率兵向南進軍。安祿山坐著鐵車,精銳步騎兵浩浩蕩蕩,戰塵千里,鼓角震地。當時唐朝國內長治久安,老百姓幾代沒有經過戰爭,猛然得知范陽兵起,遠近驚駭。河北地區都在安祿山的統轄之內,所以叛軍經過的州縣望風瓦解,郡守與縣令有的大開城門迎接敵人,有的棄城逃命,有的被叛軍俘虜殺害,沒有人敢于抵抗。安祿山先派將軍何千年與高邈率領奚族騎兵二十名,聲稱是向朝廷獻射生手,乘驛馬到太原。乙丑(初十),北京副留守楊光出城迎接,被動持而去。太原向朝廷報告了這一情況,東受降城也上奏說安祿山反叛。玄宗還認為這是恨安祿山的人故意捏造事實,不相信真有其事。

  庚午,上聞祿山定反,乃召宰相謀之。楊國忠揚揚有德色,曰:“今反者獨祿山耳,將士皆不欲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在。”上以為然,大臣相顧失色。上遣特進畢思琛詣東京,金吾將軍程千里詣河東,各簡募數萬人,隨便團結以拒之。辛未,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上問以討賊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積久,故人望風憚賊。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詣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棰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獻闕下!”上悅。壬申,以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常清即日乘驛詣東京募兵,旬日,得六萬人;乃斷河陽橋,為守御之備。

  庚午(十五日),玄宗得知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才召來宰相商議應變之策。楊國忠得意洋洋地說:“現在要反叛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所部將士都不想反叛。不過十天,一定會把安祿山的頭顱割下來送到行在。”玄宗信以為然,大臣們聽后則大驚失色。玄宗派特進畢思琛往東京,金吾將軍程千里往河東,各召募數萬人,各隨便利,編組教練,以便抗拒叛軍。辛未(十六日),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玄宗向他問平叛之計,常清夸大其辭地說:“現在因為天下太平已久,所以人人看見叛軍都十分害怕。但事情有逆順,形勢會突變。我請求立刻到東京,打開府庫,召募勇士,然后躍馬揮師渡過黃河,用不了幾天就會把逆賊安祿山的頭顱取下獻給陛下!”玄宗大喜。壬申(十七日),任命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封常清當天即乘驛馬到東京募兵,十天募得六萬人。然后毀壞河陽橋,準備抵御叛軍的進攻。

  甲戌,祿山至博陵南,何千年等執楊光見祿山,責光以附楊國忠,斬之以徇。祿山使其將安忠志將精兵軍土門,忠志,奚人,祿山養為假子;又以張獻誠攝博陵太守,獻誠,守之子也。

  甲戌(十九日),安祿山來到博陵郡南,何千年等人帶著楊光來見,安祿山責備楊光依附楊國忠,然后殺了他示眾。安祿山讓部將安忠志率領精兵駐扎在土門,安忠志是奚族人,安祿山的養子。又委任張獻誠代理博陵太守,張獻誠是張守的兒子。

  祿山至藁城,常山太守顏杲卿力不能拒,與長史袁履謙往迎之。祿山輒賜杲卿金紫,質其子弟,使仍守常山;又使其將李欽湊將兵數千人守井陘口,以備西來諸軍。杲卿歸,途中指其衣謂履謙曰:“何為著此?”履謙悟其意,乃陰與杲卿謀起兵討祿山。杲卿,思魯之玄孫也。

  安祿山到了藁城,常山太守顏杲卿兵少不能拒敵,就與長史袁履謙去迎接安祿山。安祿山當即賜顏杲卿金魚袋紫衣服,把他的子弟帶走作為人質,仍讓他守常山。又派部將李欽湊率兵數千守衛井陘關,防備從西面來進攻的唐軍。顏杲卿在回來的路上指著安祿山所賜的金魚袋紫衣服對袁履謙說:“我為什么要穿這樣的衣服呢?”袁履謙領悟了他的意思,于是就暗中與顏杲卿謀劃起兵討伐安祿山。顏杲卿是顏思魯的玄孫。

  丙子,上還宮。斬太仆卿安慶宗,賜榮義郡主自盡。以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為戶部尚書,思順弟元貞為太仆卿。以朔方右廂兵馬使、九原太守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置河南節度使,領陳留等十三郡,以衛尉卿猗氏張介然為之。以程千里為潞州長史。諸郡當賊沖者,始置防御使。

  丙子(二十一日),玄宗返回宮中。先殺了安祿山的兒子太仆卿安慶宗,賜榮義郡主自殺。任命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為戶部尚書,安思順的弟弟安元貞為太仆卿。任命朔方右廂兵馬使、九原太守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設置河南節度使,統一指揮陳留等十三郡的軍隊,任命衛尉卿猗氏人張介然為節度使。又任命程千里為潞州長史。開始在各郡的戰略要地設置防御使。

  丁丑,以榮王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副之,統諸軍東征。出內府錢帛,于京師募兵十一萬,號曰天武軍,旬日而集,皆市井子弟也。

  丁丑(二十二日),玄宗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統帥各路軍隊東征。又拿出內府中的金錢布帛,在京師招募軍隊十一萬,號為天武軍,十天便集合起來,成員都是市民子弟。

  十二月,丙戌,高仙芝將飛騎、騎及新募兵、邊兵在京師者合五萬人,發長安。上遣宦者監門將軍邊令誠監其軍,屯于陜。

  十二月丙戌(初一),副元帥高仙芝率領飛騎、騎及新招募的兵,再加上留在京師的邊鎮兵共五萬人,從長安出發。玄宗及派監門將軍宦官邊令誠去監軍,屯于陜郡。

  [11]丁亥,安祿山自靈昌渡河,以約敗船及草木橫絕河流,一夕,冰合如浮梁,遂陷靈昌郡。祿山步騎散漫,人莫知其數,所過殘滅。張介然至陳留才數日,祿山至,授兵登城,眾懼,不能守。庚寅,太守郭納以城降。祿山入北郭,聞安慶宗死,慟哭曰:“我何罪,而殺我子!”時陳留將士降者夾道近萬人,祿山皆殺之以快其忿;斬張介然于軍門。以其將李庭望為節度使,守陳留。

  [11]丁亥(初二),安祿山從靈昌渡過黃河,用繩子捆系破船和雜草樹木,橫斷河流,一個晚上即結冰如浮橋,于是大軍過河攻陷了靈昌郡。安祿山所率領的步騎叛軍散漫不成隊伍,人們難以計其數,所經過的地方被燒殺搶掠,一片殘敗。河南節度使張介然到陳留才幾天,安祿山即率叛軍來到,張介然命令士兵登城守衛,士兵驚恐,不能作戰。庚寅(初五),陳留太守郭納獻城投降。安祿山從城北進入,得知安慶宗已死,痛哭說:“我有什么罪,而把我的兒子殺死!”當時投降的陳留將士在路兩旁將近一萬人,安祿山把他們全部殺死以泄其憤。又在軍門殺了張介然。任命他的部將李庭望為節度使,守衛陳留。

  [12]壬辰,上下制欲親征,其朔方、河西、隴右兵留守城堡之外,皆赴行營,令節度使自將之;期二十日畢集。

  [12]壬辰(初七),玄宗頒下制書說要親自率兵去征討安祿山,命令朔方、河西、隴右的鎮兵除留守城堡以外,全部開赴行營,并命令各鎮節度使親自率領,限二十天內全部到齊。

  [13]初,平原太守顏真卿知祿山且反,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壯,實倉廩;祿山以其書生,易之。及祿山反,牒真卿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真卿遣平原司兵李平間道奏之。上始聞祿山反,河北郡縣皆風靡,嘆曰:“二十四郡,曾無一人義士邪!”及平至,大喜曰:“朕不識顏真卿作何狀,乃能如是!”真卿遣親客密懷購賊牒詣諸郡,由是諸郡多應者。真卿,杲卿之從弟也。

  [13]起初,平原太守顏真卿知道安祿山要舉兵反叛,就借下大雨之機,修筑城壕,統計能作戰的成年人,并充實倉庫。安祿山認為顏真卿不過是一介書生,沒有注意他。等到安祿山起兵謀反,就發公文讓顏真卿率領平原和博平二郡的七千兵守衛黃河渡口,顏真卿即派平原司兵李平從小路去報告朝廷。玄宗最初得知安祿山舉兵反叛,河北地區的郡縣都紛紛投降的消息時,感嘆說:“河北地區的二十四郡中難道就沒有一位仁義之士嗎!”李平到后,玄宗高興地說:“朕不認識顏真卿是什么樣子,竟如此忠義!”顏真卿又派親信暗藏懸賞捕殺叛軍的文告到其他州郡聯絡,因此有許多州郡紛紛響應。顏真卿是顏杲卿的堂弟。

  安祿山引兵向滎陽,太守崔無拒之;士卒乘城者,聞彭角聲,自墜如雨。癸巳,祿山陷滎陽,殺無,以其將武令守之。祿山聲勢益

  張,以其將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為前鋒。封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訓練,屯武牢以拒賊;賊以鐵騎蹂之,官軍大敗。常清收余眾,戰于葵園,又敗;戰上東門內,又敗。丁酉,祿山陷東京,賊鼓噪自四門入,縱兵殺掠。常清戰于都亭驛,又敗;退守宣仁門,又敗;乃自苑西壞墻西走。

  安祿山率兵進軍滎陽,太守崔無率官兵拒守,登上城頭的士兵聽見叛軍的鼓角之聲,嚇得直往下掉。癸巳(初八),安祿山攻陷滎陽,殺了崔無,讓部將武令守衛。安祿山叛軍的聲勢更加浩大,他命令部將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為先鋒進攻東京。封常清所招募的兵都是一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而臨時被招來的平民,他率領這些兵屯駐武牢關以抵御叛軍。叛軍的精銳騎兵一陣沖鋒,官軍大敗。封常清收羅殘兵,與叛軍戰于葵園,又被打敗。戰于上東門內,官軍又敗。丁酉(十二日),安祿山攻陷東京,叛軍吶喊著從四面的城門涌入城內,縱兵燒殺搶掠。封常清與叛軍戰于都亭驛,又被打敗;只好退守宣仁門,又敗于叛軍;于是就推倒禁苑的西墻向西逃走。

  河南尹達奚降于祿山。留守李謂御史中丞盧奕曰:“吾曹荷國重任,雖知力不敵,必死之!”奕許諾。收殘兵數百,欲戰,皆棄潰去;獨坐府中。奕先遣妻子懷印間道走長安,朝服坐臺中,左右皆散。祿山屯于閑廄,使人執、奕及采訪判官蔣清,皆殺之。奕罵祿山,數其罪,顧賊黨曰:“凡為人當知逆順。我死不失節,夫復何恨!”,文水人;奕,懷慎之子;清,欽緒之子也。祿山以其黨張萬頃為河南尹。

  河南尹達奚向安祿山投降。留守李對御史中丞盧奕說:“我們負肩著國家的重任,雖然自知力量微薄不能抵抗叛軍,但也要為國家而死!”盧奕同意。李收羅了數百兵殘兵,想與叛軍交戰,這些士兵都離他而逃潰,只有李 一人坐在府中。盧奕先派他的妻子懷藏大印從小路往長安,自己則穿著朝服坐在御史臺中,左右的人都已逃散。安祿山率兵駐扎在閑廄之中,派人把李、盧奕及采訪判官蔣清抓來,然后把他們殺掉。盧奕大罵安祿山,數落他忘恩負義的罪行,并對叛軍黨羽說:“凡是人類都應該知道事情有逆順的道理。我死也不失臣節,還有什么遺憾的呢!”李是文水人。盧奕是盧懷慎的兒子。蔣清是蔣欽緒的兒子。安祿山任命他的親信張萬頃為河南尹。

  封常清帥余眾至陜,陜郡太守竇廷芝已奔河東,吏民皆散。常清謂高仙芝曰:“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陜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據潼關以拒之。”仙芝乃帥見兵西趣潼關。賊尋至,官軍狼狽走,無復部伍,士馬相騰踐,死者甚眾。至潼關,修完守備,賊至,不得入而去。祿山使其將崔乾屯陜,臨汝、弘農、濟陰、濮陽、云中郡皆降于祿山。是時,朝廷徵兵諸道,皆未至,關中懼。會祿山方謀稱帝,留東京不進,故朝廷得為之備,兵亦稍集。

  封常清率領殘兵逃到陜郡,陜郡太守竇廷芝已逃往河東,官吏和民眾也都已逃跑。封常清對高仙芝說:“我連日與叛軍血戰,叛軍銳不可當。再說潼關無兵守衛,如果叛軍突入關中,京城長安就危險了。陜郡不能守,不如率兵先占據潼關以抗御叛軍。”于是高仙芝就率領所有的兵西向潼關。不久叛軍追至,官軍狼狽而逃,不成隊伍,士卒與戰馬互相踐踏,死了許多。退到了潼關,整飭防守器械,叛軍追兵趕到,不能夠入關而退去。安祿山派部將崔乾率兵屯于陜郡,臨汝、弘農、濟陰、濮陽、云中等郡都降于安祿山。這時朝廷向諸道所征的兵都還沒有趕到,關中民眾十分驚慌。正好安祿山謀劃著稱帝,留在東京不再進攻,所以朝廷才得到喘息的時間備戰,所征的兵也陸續趕到。

  祿山以張通儒之弟通晤為睢陽太守,與陳留長史楊朝宗將胡騎千余東略地,郡縣官多望風降走,惟東平太守嗣吳王祗、濟南太守李隨起兵拒之。祗,之弟也。郡縣之不從賊者,皆倚吳王為名。單父尉賈賁帥吏民南擊睢陽,斬張通晤。李庭望引兵欲東徇地,聞之,不敢進而還。

  安祿山任命張通儒的弟弟張通晤為睢陽太守,與陳留長史楊朝宗一起率領胡人騎兵一千余人向東攻城掠地,郡縣官聞風或降或逃,只有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濟南太守李隨起兵反抗。李祗是李的弟弟。于是各郡縣不愿意投降叛軍的官吏民眾都借吳王李祗的名義起兵。單父縣尉賈賁率領官吏民眾向南攻打睢陽,殺了叛軍將領張通晤。安祿山大將李庭望想率兵向兵掠地,得知此事后,不敢進軍而回。

  [14]庚子,以永王為山南節度使,江陵長史源洧為之副;潁王為劍南節度使,蜀郡長史崔圓為之副。二王皆不出閣。洧,光裕之子也。

  [14]庚子(十五日),玄宗任命永王李為山南節度使,江陵長史源洧為副使;潁王李為劍南節度使,蜀郡長史崔圓為副使。二王都不親自到職。源洧是源光裕的兒子。

  [15]上議親征,辛丑,制太子監國,謂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載,倦于憂勤,去秋已欲傳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余災遺子孫,淹留俟稍豐。不意逆胡橫發,朕當親征,且使之監國。事平之日,朕將高枕無為矣。”楊國忠大懼,退謂韓、虢、秦三夫人曰:“太子素惡吾家專橫久矣,若一旦得天下,吾與姊妹并命在旦暮矣!”相與聚哭。使三夫人說貴妃,銜土請命于上;事遂寢。

  [15]玄宗想要親自掛帥去征討安祿山,辛丑(十六日),下制書令太子監國,對宰相們說:“朕在皇帝位快五十年了,懶于處理政事,去年秋天就想傳位給太子,又逢水災旱災不斷,朕不想把這些災禍留給子孫去承擔,想等到形勢好轉后再傳位。不料逆胡安祿山舉兵謀反,朕一定要親自去征討,讓太子監國。侍叛亂平定后,朕將高枕無憂地退位。”楊國忠聽后大為恐懼,退朝后對韓國、虢國和秦國三夫人說:“太子早就恨我們楊家專權,如果讓他當皇帝得天下,我與姊妹們的生命將會危在旦夕!”楊家諸姊妹相聚哭泣。楊國忠就讓三夫人去勸說楊貴妃,楊貴妃又死命地阻攔玄宗,這件事遂不能實行。

  [16]顏真卿召募勇士,旬日至萬余人,諭以舉兵討安祿山,繼以涕泣,士皆感憤。祿山使其黨段子光赍李、盧奕、蔣清首徇河北諸郡,至平原,壬寅,真卿執子光,腰斬以徇;取三人首,續以蒲身,棺斂葬之,祭哭受吊。祿山以海運使劉道玄攝景城太守,清池尉賈載、鹽山河內穆寧共斬道玄,得其甲仗五十余船;攜道玄首謁長史李,收嚴莊宗族,悉誅之。是日,送道玄首至平原。真卿召載、寧及清河尉張澹詣平原計事。饒陽太守盧全誠據城不受代;河間司法李奐殺祿山所署長史王懷忠;李隨遣游弈將訾嗣賢濟河,殺祿山所署博平太守馬冀;各有眾數千或萬人,共推真卿為盟主,軍事皆稟焉。祿山使張獻誠將上谷、博陵、常山、趙郡、文安五郡團結兵萬人圍饒陽。

  [16]平原太守顏真卿招募勇士,十天即募得一萬多人,告訴他們要舉兵討伐安祿山,并失聲痛哭,勇士們都被感動。安祿山命令他的親信段子光拿著李、盧奕和蔣清三人的頭顱宣示河北地區各郡縣,到了平原,壬寅(十七日),顏真卿抓了段子光,將他腰斬示眾。又取下李等三人的頭顱,用蒲草作人身續接在頭上,入斂裝入棺材,然后祭奠哭泣接受吊唁埋葬了他們。安祿山任命海運使劉道玄代理景城太守,清池縣尉賈載和鹽山縣尉河內人穆寧一起殺了劉道玄,獲得盔甲器仗共五十多船,然后持著劉道玄的頭顱去見長史李,李逮捕了嚴莊的宗族,把他們全部殺掉。同日把劉道玄的頭顱送到平原。顏真卿把賈載、穆寧及清河縣尉張澹召到平原謀劃聯兵抵抗叛軍的事。饒陽太守盧全誠占據郡城不接受安祿山的招降;河間郡司法李奐殺了安祿山所任命的和長史王懷忠;李隨派游弈將訾嗣賢渡過黃河殺了安祿山所任命的博平太守馬冀。這些忠義之士各有兵數千或一萬人,共同推舉顏真卿為盟主,軍事行動都聽從他的指揮。安祿山派部將張獻誠率領上谷、博陵、常山、趙郡、文安等五郡的集結兵共一萬人包圍饒陽。

  [17]高仙芝之東征也,監軍邊令誠數以事干之,仙芝多不從。令誠入奏事,具言仙芝、常清橈敗之狀,且云:“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陜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上大怒,癸卯,遣令誠赍敕即軍中斬仙芝及常清。初,常清既敗,三遣使奉表陳賊形勢,上皆不之見。常清乃自馳詣闕,至渭南,敕削其官爵,令還仙芝軍,白衣自效。常清草遺表曰:“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時朝議皆以為祿山狂悖,不日授首,故常清云然。令誠至潼關,先引常清,宣敕示之;常清以表附令誠上之。常清既死,陳尸蘧。仙芝還,至聽事,令誠索陌刀手百余人自隨,乃謂仙芝曰:“大夫亦有恩命。”仙芝遽下,令誠宣敕。仙芝曰:“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時士卒在前,皆大呼稱枉,其聲振地,遂斬之。以將軍李承光攝領其眾。

  [17]高仙芝率兵東征,監軍宦官邊令誠多次因事求他,高仙芝大都不聽。邊令誠入朝奏事,向玄宗報告了高仙芝、封常清戰敗的情況,并且說:“封常清借叛軍的強大勢力動搖軍心,高仙芝無故喪失陜郡數百里之地,還盜減軍士的糧食和物資。”玄宗大為憤怒,癸卯(十八日),派邊令誠手持敕書到軍中殺高仙芝及封常清。起初封常清兵敗后,三次派使者入朝上表陳述叛軍的形勢,玄宗都不見。于是封常清就親自騎馬入朝報告,到了渭南,玄宗下敕書剝奪了他的官職和爵位,讓他回到高仙芝的軍中作為一名普通的士卒去效命。封常清草寫了上給玄宗的遺表說:“我死了以后,希望陛下千萬不要輕視逆賊安祿山,不要忘記我說的話!”當時朝臣都認為安祿山狂傲叛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失敗,所以封常清這樣告誡玄宗。邊令誠到了潼關,先把封常清叫來,向他宣示了敕書。封常清把自己草寫的遺表交給邊令誠呈送玄宗。封常清被殺后,尸體陳放在一張粗席子上面。高仙芝回到官署后,邊令誠帶領著陌刀手一百余人,對高仙芝說:“皇帝也有恩命給高大夫。”高仙芝聽后立刻下廳,邊令誠遂宣示敕書。高仙芝說:“我遇到叛軍沒有抵抗而退卻,死了是應該的。但是現在上有天下有地,說我盜減士兵的軍糧和物資實在是冤枉。”當時高仙芝部下的士卒都在場,大呼高仙芝冤枉,吼聲震地,但邊令誠還是殺了他。然后命令將軍李承光代理統領軍隊。

  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病廢在家,上藉其威名,且素與祿山不協,召見,拜兵馬副元帥,將兵八萬以討祿山;仍敕天下四面進兵,會攻洛陽。翰以病固辭,上不許,以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將火拔歸仁等各將部落以從,并仙芝舊卒,號二十萬,軍于潼關。翰病,不能治事,悉以軍政委田良丘;良丘復不敢專決,使王思禮主騎,李承光主步,二人爭長,無所統壹。翰用法嚴而不恤,士卒皆懈弛,無斗志。

  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因病在家中休養,玄宗因為他有威名,而且素來與安祿山關系不和,于是就召見他,拜為兵馬副元帥,率兵八萬去征討安祿山。還下敕讓各地進軍,集兵收復洛陽。哥舒翰因病堅辭不受,玄宗不答應,并任命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兼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人將領火拔歸仁等都率領部落軍隊歸哥舒翰指揮,再加上高仙芝原來的軍隊,號為二十萬,守衛潼頭。哥舒翰因病不能料理軍務,就把軍玫大事都委托給田良丘處理。田良丘又不敢一人決定大事,于是就讓王思禮統領騎兵,李承光統領步兵,又因為這二人爭權,軍令無法統一。哥舒翰用法嚴厲而不體恤士卒,所以士卒們意志松懈,士氣低落,沒有戰斗力。

  [18]安祿山大同軍使高秀巖寇振武軍,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擊敗之,子儀乘勝拔靜邊軍。大同兵馬使薛忠義寇靜這軍,子儀使左兵馬使李光弼、右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仆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等逆擊,大破之,坑其騎七千。進圍云中,使別將公孫瓊巖將二千騎擊馬邑,拔之,開東陘關。甲辰,加子儀御史大夫。懷恩,哥濫拔延之曾孫也,世為金微都督。釋之,渾部酋長,世為皋蘭都督。

  [18]安祿山的部將大同軍使高秀巖率兵侵略振武軍,被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擊退打敗,郭子儀又乘勝攻克了靜邊軍。安祿山的大同兵馬使薛忠義侵略靜邊軍,郭子儀派左兵馬使李光弼、右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仆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等率兵去迎戰,大敗叛軍,七千騎兵被坑殺。然后又進軍包圍了云中郡,郭子儀派別將公孫瓊巖率領二千騎兵攻克了馬邑,打開了東陘關的通路。甲辰(十九日),玄宗加封郭子儀為御史大夫。仆固懷恩是哥濫拔延的曾孫,世代為金微都督。渾釋之是渾族部落酋長,世代為皋蘭都督。

  [19]顏杲卿將起兵,參軍馮虔、前真定令賈深、藁城尉崔安石、郡人翟萬德、內丘丞張通幽皆預其謀;又遣人語太原尹王承業,密與相應。會顏真卿自平原遣杲卿甥盧逖潛告杲卿,欲連兵斷祿山歸路,以緩其西入之謀。時祿山遣其金吾將軍高邈詣幽州徵兵,未還,杲卿以祿山命召李欽湊,使帥眾詣郡受犒賚;丙午,薄暮,欽湊至,杲卿使袁屢謙、馮虔等攜酒食妓樂往勞之,并其黨皆大醉,乃斷欽湊首,收其甲兵,盡縛其黨,明日,斬之,悉散并陘之眾。有頃,高邈自幽州還,且至藁城,杲卿使馮虔往擒之。南境又白何千年自東京來,崔安石與翟萬德馳詣醴泉驛迎千年,又擒之,同日致于郡下。千年謂杲卿曰:“今太守欲輸力王室,既善其始,當慎其終。此郡應募烏合,難以臨敵,宜深溝高壘,勿與爭鋒。俟朔方軍至,并力齊進,傳檄趙、魏,斷燕、薊要膂。今且宜聲云,‘李光弼引步騎一萬出井陘’;因使人說張獻誠云:“足下所將多團練之人,無堅甲利兵,難以當山西勁兵’,獻誠必解圍遁去。此亦一奇也。”杲卿悅,用其策,獻誠果遁去,其團練兵皆潰。杲卿乃使人入饒陽城,慰勞將士。命崔安石等徇諸郡云:“大軍已下井陘,朝夕當至,先平河北諸郡。先下者賞,后至者誅!”于是河北諸郡響應,凡十七郡皆歸朝廷,兵合二十余萬;其附祿山者,唯范陽、盧龍、密云、漁陽、汲、鄴六郡而已。

  [19]顏杲卿將要起兵討叛,參軍馮虔、前真定縣令賈深、藁城縣尉崔安石、常山人翟萬德、內丘縣丞張通幽等人都參預謀劃。顏杲卿又派人聯絡太原尹王承業,讓他也起兵響應。這時顏真卿從平原派顏杲卿的外甥盧逖暗中與顏杲卿聯系,想與他連兵斷絕安祿山的后路,阻止向西進攻長安的陰謀。這時安祿山派遣他的金吾將軍高邈往幽州征兵,還沒有回來,顏杲卿就假借安祿山的命令召李欽湊,讓他率部下到郡城接受犒賞。丙午(二十一日),天剛黑,李欽湊來到常山,顏杲卿讓袁屢謙與馮虔等人拿著酒食妓樂去慰勞,連同他的黨羽都被灌得大醉,于是袁履謙等就割下李欽湊的頭顱,繳獲了他的武器,并把他的部將全部捆綁起來,第二天把他們全部殺掉,遣散了叛軍守衛井陘關的兵眾。不久,高邈從幽州返回,快要到藁城,顏杲卿派馮虔去抓獲了高邈。南面又報告何千年從東京來到,崔安石與翟萬德騎馬到醴泉驛去迎接,又抓獲了何千年,同一天被押到郡城。何千年對顏杲卿說:“現在您要全力維護唐朝的天下,即然已經有了好的開頭,也應當一有個好的結果。在常山郡所召募的士卒都是一幫烏合之眾,難以抵擋叛軍,所以應該深溝高壘,以逸待勞,不要與叛軍的精銳直接交鋒。等到朔方鎮的兵到后,并力齊進,傳檄趙郡、魏郡,讓他們同

  時進攻,分割斷絕范陽叛軍的聯系。現在應該聲言說:‘李光弼率領步、騎兵一萬已出井陘關。’并讓人告訴張獻誠說:‘您所統領的大多是沒有多少戰斗力的團練兵,沒有堅甲快刀,難以抵擋山西來的勁兵。’這樣張獻誠就會自動解圍撤退。這也是一大奇計。”顏杲卿聽后大喜,就按照何千年的計謀行事,張獻誠果然撤退,所率領的團練兵也都潰敗。于是顏杲卿就派人進入饒陽城,慰勞將士。又命令崔安石告訴其他州郡說:“朝廷大軍已下井陘關,不久就到,先平定河北的州郡。先歸順的有賞,后到的殺!”因此河北地區的州郡紛紛響應,共有十七郡歸順朝廷,合兵二十多萬。其余依附安祿山叛軍的只有范陽、盧龍、密云、漁陽、汲郡和鄴郡等六郡。

   杲卿又密使人入范陽招賈循,郟城人馬燧說循曰:“祿山負恩悖逆,雖得洛陽,終歸夷滅。公若誅諸將之不從命者,以范陽歸國,傾其根柢,此不世之功也。”循然之,猶豫不時發。別將牛潤容知之,以告祿山,祿山使其黨韓朝陽召循。朝陽至范陽,引循屏語,使壯士縊殺之,滅其族;以別將牛廷知范陽軍事。史思明、李立節將蕃、漢步騎萬人擊博陵、常山。馬燧亡入西山;隱者徐遇匿之,得免。

  顏杲卿又秘密地派人入范陽城去招降賈循,這時郟城人馬燧勸告賈循說:“安祿山忘恩負義,舉兵反叛,道行逆施,雖然占據了洛陽,但終究會敗亡。您如果能夠殺掉不愿意歸附朝廷的將領,以范陽歸順朝廷,傾覆安祿山叛軍的巢穴,就等于建立了千古不朽的功勛。”賈循認為他說的對,但因猶豫不決還沒有行動。這件事被別將牛潤客知道了,就報告了安祿山,安祿山就派他的親信韓朝陽去召賈循。韓朝陽到了范陽,叫來賈循密談,乘機讓壯士勒死了他,并滅殺了他的家族,然后任命別將牛廷統領范陽的軍隊。叛軍將領史思明與李立節率領蕃漢步、騎兵一萬攻打博陵、常山二郡。馬燧逃入西山,被隱士徐遇藏匿,才免于一死。

  [20]初,祿山欲自將攻潼關,至新安,聞河北有變而還。蔡希德將兵萬人自河內北擊常山。

  [20]起初,安祿山想要親自率兵攻打潼關,到了新安,得知河北發生變故而返回。叛將蔡希德率兵一萬從河內向北進攻常山。

  [21]戊申,榮王琬薨,贈謚請恭太子。

  [21]戊申(二十三日),榮王李琬去世,玄宗贈謚號為靖恭太子。

  [22]是歲,吐蕃贊普乞梨蘇籠獵贊卒,子娑悉籠獵贊立。

  [22]這一年,吐蕃贊普乞梨蘇籠獵贊去世,他的兒子娑悉籠獵贊繼立。

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上至德元載(丙申、756)/B

  唐肅宗至德元載(丙申,公元756年)

  [1]春,正月,乙卯朔,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以達奚為侍中,張通儒為中書令。高尚、嚴莊為中書侍郎。

  [1]春季,正月乙卯朔(初一),安祿山自封為大燕皇帝,改年號為圣武,并任命達奚為侍中,張通儒為中書令,高尚、嚴莊為中書侍郎。

  [2]李隨至睢陽,有眾數萬。丙辰,以隨為河南節度使,以前高要尉許遠為睢陽太守兼防御使。濮陽客尚衡起兵討祿山,以郡人王棲曜為衙前總管,攻拔濟陰,殺祿山將邢超然。

  [2]李隨到睢陽,共有兵數萬。丙辰(初二),玄宗任命李隨為河南節度使,前高要縣尉許遠為睢陽太守兼防御使。濮陽人尚衡起兵討伐安祿山,任命同郡人王棲曜為衙前總管,攻克了濟陰,殺了安祿山的部將邢超然。

  [3]顏杲卿使其子泉明、賈深、翟萬德獻李欽湊首及何千年、高邈于京師。張通幽泣請曰:“通幽兄陷賊,乞與泉明偕行,以救宗族。”杲卿哀而許之。至太原,通幽欲自托于王承業,乃教之留泉明等,更其表,多自為功,毀短杲卿,別遣使獻之。杲卿起兵才八日,守備未完,史思明、蔡希德引兵皆至城下。杲卿告急于承業,承業既竊其功,利于城陷,遂擁兵不救。杲卿晝夜拒戰,糧盡矢竭;壬戌,城陷。賊縱兵殺萬余人,執杲卿及袁履謙等送洛陽。王承業使者至京師,玄宗大喜,拜承業羽林大將軍,麾下受官爵者以百數。徵顏杲卿為衛尉卿。朝命未至,常山已陷。

  [3]顏杲卿派他的兒子顏泉明與賈深、翟萬德一起到京師向朝廷進獻李欽湊的頭顱及何千年與高邈。張通幽哭泣著請求說:“我的哥哥張通儒是叛軍的將領,我懇求與顏泉明一起入京,以救我們家族人的性命。”顏杲卿被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到了太原,張通幽想要依附于太原尹王承業,于是就讓王承業扣留了顏泉明等人,另作了表書,夸大自己的功勞,而貶低顏杲卿,然后另派使者去獻給朝廷。顏杲卿起兵才八天,還沒有作好守衛的準備,叛將史思明和蔡希德就率兵到了城下,顏杲卿急忙向王承業求援,王承業即已竊取其功,又希望叛軍攻陷常山,于是擁兵不救。顏杲卿率兵晝夜苦戰,箭盡糧絕,壬戌(初八),叛軍攻陷了常山城。叛軍放縱士兵殺了一萬余人,抓住了顏杲卿與袁履謙等人送往洛陽。王承業所派的使者到了京師,玄宗十分高興,就拜王承業為羽林大將軍,部下被封官進爵的達一百多人。朝廷又征顏杲卿為衛尉卿。任命還未到達,常山城已被叛軍攻陷。

  杲卿至洛陽,祿山數之曰:“汝自范陽戶曹,我奏汝為判官,不數年超至太守,何負于汝而反邪?”杲卿目罵曰:“汝本營州牧羊羯奴,天子擢汝為三道節度使,恩幸無比,何負于汝而反?我世為唐臣,祿位皆唐有,雖為汝所奏,豈從汝反邪!我為國討賊,恨不斬汝,何謂反也?臊羯狗,何不速殺我!”祿山大怒,并袁履謙等縛于中橋之柱而之。杲卿、履謙比死,罵不虛口。顏氏一門死于刀鋸者三十余人。

  顏杲卿被押送到洛陽,安祿山責備他說:“你原是范陽戶曹,我上奏朝廷任命你為判官,不幾年又越級提升為太守,有什么地方負于你,而你竟起兵反對我?”顏杲卿怒目大罵安祿山說:“你原本是營州的一個牧羊胡奴,天子提升你為三道節度使,恩情深厚,寵信無比,有什么地方負于你,而你卻起兵反叛?我世世代代為唐朝的臣子,利祿官位都是唐朝所給予的,雖然是你上奏朝廷任命的,我怎么能夠跟隨你反叛呢!我是為國家討伐叛賊,可恨的是沒有殺掉你,怎么能說是反叛呢?你這個臭胡狗,為何還不快一點殺我!”安祿山十分惱怒,把顏杲卿與袁履謙捆綁在中橋的橋柱上面,用刀將他們刮死。顏杲卿與袁履謙到死還罵不絕口。顏杲卿一家被安祿山殺掉的有三十余人。

  史思明、李立節、蔡希德既克常山,引兵擊諸郡之不從者,所過殘滅,于是鄴、廣平、鉅鹿、趙、上谷、博陵、文安、魏、信都等郡復為賊守。饒陽太守盧全誠獨不從,思明等圍之。河間司法李奐將七千人、景城長史李遣其子祀將八千人救之,皆為思明所敗。

  叛軍將領史思明、李立節與蔡希德攻克了常山后,又率兵攻打不投降的州郡,在所經過的地方大肆殺戮,鄴郡、廣平、巨鹿、趙郡、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等郡又相繼落入敵手。只有饒陽太守盧全誠不投降,史思明等人就率兵包圍了饒陽。河間司法李奐率兵七千、景城長史李派他的兒子李祀率兵八千去援救,都被史思明打敗。

  [4]上命郭子儀罷圍云中,還朔方,益發兵進取東京;選良將一人分兵先出井陘,定河北。子儀薦李光弼,癸亥,以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分朔方兵萬人與之。

  [4]玄宗命令郭子儀撤去包圍云中的軍隊,回軍朔方,更增兵準備收復東京。并且另選一名戰將帶領一部分軍隊出井陘關,平定河北。郭子儀推薦李光弼,癸亥(初九),玄宗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分出朔方兵一萬交他指揮。

  [5]甲子,加哥舒翰左仆射、同平章事,余如故。

  [5]甲子(初十),玄宗加封哥舒翰為左仆射、同平章事,原任的官職如舊。

  [6]置南陽節度使,以南陽太守魯炅為之,將嶺南、黔中、襄陽子弟五萬人屯葉北,以備安祿山。炅表薛愿為潁川太守兼防御使,龐堅為副使。愿,故太子瑛之妃兄;堅,玉之曾孫也。

  [6]玄宗設置南陽節度使,任命南陽太守魯炅擔任此職,率領嶺南、黔中、襄陽各地子弟兵五萬人駐扎于葉縣北面,防備安祿山南侵。魯炅上表,請任命薛愿為潁川太守兼防御史,龐堅為副使。薛愿是原來的太子李瑛妃子的哥哥,龐堅是龐玉的曾孫。

  [7]乙丑,安祿山遣其子慶緒寇潼關;哥舒翰擊卻之。

  [7]乙丑(十一日),安祿山派遣他的兒子安慶緒率兵進攻潼關,被哥舒翰擊退。

  [8]己巳,加顏真卿戶部侍郎兼本郡防御使;真卿以李為副。

  [8]己巳(十五日),朝廷加封顏真卿為戶部侍郎兼本郡防御使,顏真卿又任命李為副防御使。

  [9]二月,丙戌,加李光弼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

  [9]二月丙戌(初二),朝廷加封李光弼為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

  [10]史思明等圍饒陽二十九日,不下,李光弼將蕃、漢步騎萬余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出井陘。己亥,至常山,常山團練兵三千人殺胡兵,執安思義出降。光弼謂思義曰:“汝自知當死否?”思義不應。光弼曰:“汝久更陳行,視吾此眾,可敵思明否?今為我計當如何?汝策可取,當不殺汝。”思義曰:“大夫士馬遠來疲弊,猝遇大敵,恐未易當;不如移軍入城,早為備御,先料勝負,然后出兵。胡騎雖銳,不能持重,茍不獲利,氣沮心離,于時乃可圖矣。思明今在饒陽,去此不二百里。昨暮羽書已去,計其先鋒來晨必至,而大軍繼之,不可不留意也。”光弼悅,釋其縛,即移軍入城。史思明聞常山不守,立解饒陽之圍;明日未旦,先鋒已至,思明等繼之,合二萬余騎,直抵城下。光弼遣步卒五千自東門出戰,賊守門不退。光弼命五百弩于城上齊發射之,賊稍卻;乃出弩手千人分為四隊,使其矢發發相繼,賊不能當,斂軍道北。光弼出兵五千為槍城于道南,夾呼沱水而陳;賊數以騎兵搏戰,光弼之兵射之,人馬中矢者太半,乃退,小憩以俟步兵。有村民告賊步兵五千自饒陽來,晝夜行百七十里,至九門南逢壁,度憩

網友關注

文言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