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文啟第十四
文啟第十四
【提示】
本篇闡明了要使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行,莫知其移”。只要順乎自然,合乎民心,就可以長治久安。其次對民眾要實行教化,進行“群曲化直”的工作。為此要注意,正人先正己,“圣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強調因勢利導,通過教化使人心昆順,“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同時應倚省刑罰。這樣,“民化而從政”、“無為而成事”,就會出現“各樂其所,人愛其上”的局面。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圣人治理天下應遵循什么原則?”太公答道:“無需憂慮什么,也無需制止什么,天下萬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憂慮什么,天下萬物就會繁榮滋長。政令的推行,要使民眾在不知不黨中受到感化,就象時間在不知不黨中自然推移那樣。圣人遵循這一原則,則天下萬物就會被潛移默化,周而復始,永無窮盡。這種從容悠閑無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須反復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藏于心中;既已藏于心中,就不可不貫徹執行;既已貫徹執行,就不必將其中的奧秘明告世人。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規律,而萬物自會按其規律生長;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輝煌的功業。
“古代圣人把人們聚集起來組成家庭,把許多家庭聚集起來組成國家,把許多國家聚集起來組成天下。分封賢人為各國諸侯,把這一切叫做治理國家的綱紀。宣傳弘揚教化,順應民俗民情,移風易俗,把邪僻轉化為正直,各國的習俗雖然不同,但能使民眾安居樂業,人人尊敬愛戴君主,這就叫做天下大定。唉!圣人致力于清靜無為,賢君致力于端正身心,愚昧的君主不能端正身心,所以會與民眾抗爭。君主政令煩多,就會導致刑罰繁苛,刑罰繁苛就會造成民眾憂俱;民眾憂懼,就會流散逃亡。上下不安生業,社會長期動亂不休,這就叫做政治大失。天下人心的向背如同流水,阻塞它就停止,開放它就流動,安靜它就清徹。唉!真是神妙啊!只有圣人才能看到它的萌芽,并進而推斷出它的結果。”
文王問:“怎樣才能使天下安靜呢?”
太公答道:“天有一定的變化規律,民眾有經常從事的生業。君主能同民眾共安生業,天下就會安靜。所以說最好的政治是順應民心進行治理,其次是宣揚政教以感化民眾。民眾被感化就會服從政令。所以,天道無為而能生長萬物,民眾無需施舍就能豐衣足食、這就是圣人的德治。”
文王說:“您的話深合我意,我將朝思夕念,時刻不忘,把它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則。”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憂何嗇①,萬物皆得;何嗇何憂,萬物皆遒②,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萬物化,何窮之有,終而復始。優之游之③,展轉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復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長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
之圣人,聚人而為家,聚家而為國,聚國而為天下,分封賢人以為萬國,命之曰大紀。陳其政教,順其民俗,群曲④化直,變于形容⑤。萬國不通⑥,各樂其所,人愛其上,命之曰大定。嗚呼!圣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愚人不能正,故與人爭。上勞則刑繁,刑繁則民憂,民憂則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⑦。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嗚呼,神哉!圣人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
文王曰:“靜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⑧,民有常生⑨。與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協予懷,夙夜念之不忘,以用為常⑩。”
【注釋】
①何憂何嗇:既不憂慮什么,也不制止什么,一切聽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意思,嗇,阻塞、制止。
②遒(qiú):強勁、堅固,此處指繁榮滋長。
③優之游之:從容不迫、悠閑自得的樣子。
④曲:不公正、邪僻。
⑤變于形容:移風易俗的意思。變,改變。形容,指舊的不好的習氣。
⑥通:即“同”。
⑦大失:最大的失誤。
⑧常形: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四時變化的經常性現象。
⑨常生:最基本的經常性的生計活動。
⑩常:常法,常則,也指基本原則。
【例證】
本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使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實行“無為而治”。漢初“文景之治”的出現,就是運用這一思想的結果。
秦王朝的殘酷統治,幾乎耗盡了民眾的脂膏,接著又是長達七年遍及中原大地的農民起義和楚漢戰爭,田園遭踐踏,廬舍被焚毀,“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夷者未起”。經濟殘破,人口銳減,人民貧窮到了極點,封建國家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民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劉邦及其文臣武將,大多出身于社會下層,對民眾的疾苦,有著較深切的感受。他們作為農民軍的領袖,轉戰南北,親眼目睹了強大一時的秦王朝土崩瓦解的全過程,對秦朝滅亡有著極深的感觸。因此,在漢朝建立后,調整統治政策,選取黃老思想作為統治思想。曹參任齊相時,“其治要用黃老術”,“大稱賢相”。蕭何死后,曹參繼任漢朝相國,在全國提倡黃老之學。漢文帝、漢景帝等人,都篤信黃老之術,使漢初六十多年形成了在黃老思想指導下的黃老政治。其核心內容是輕搖、薄賦、節儉、省刑,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漢初兩次下令免奴婢為庶人,使相當數量的奴婢獲得自由。劉邦還下達了“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和“復故爵田宅”的詔令,增加了勞動力,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漢初賦稅和徭役同秦朝比,減輕了許多。從高帝到文、景,田租、口賦、算賦逐年減輕,甚至有時全部免掉。漢初的搖役,
規模小,又有節制,從不超期,從而給勞動人民提供了較充足的勞動時間,對社會的安定也起了重要作用。廢除秦朝的嚴刑苛法,勸課農桑,文帝多次指出農為“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道民之路,在于務農”,因此多次下詔勸課農桑。同時,文、景等皇帝以身作則,大力提倡節儉之風,認為“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
漢初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使社會經濟很快走上了復蘇之路。“孝惠、高后之間,衣食滋殖”,“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勸趣農桑,減省租賦。而將相皆舊功臣,少文多質,懲惡亡秦之政,議論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蓄積歲增,戶口寢室。風流篤厚,禁網疏闊”,出現了一派和平安寧興旺的景象。
網友關注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駝背的故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墳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三根綠枝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上帝的食物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烏木馬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