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謂秦王
謂秦王
【提要】
戰國時代還沒有受到君臣綱常的禁錮,所以君臣之間信息傳播非常透明,大臣對君主的缺點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高層的決策非常的民主,廣開言路、對最高層的言論監督可謂非常有力和有效,正因為對最高決策層的時時鞭策和針砭,才能使君主們少犯錯誤、立下不世之功業。
【原文】
謂秦王曰:“臣竊惑王之輕齊易楚,而卑畜韓也。臣聞,‘王,兵勝而不驕,伯,王約而不忿。勝而不驕,故能服世;約而入不忿,故能從鄰。今王廣德魏、趙,而輕失齊,驕也;戰勝宜陽,不恤楚交,忿也。驕忿非伯王之業也。臣竊為大王慮之而不取也。
“《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與終。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瑤殘范、中行,圍逼晉陽,卒為三家笑;吳王夫差棲越于會稽,勝齊于艾陵,為黃池之遇,無禮于宋,遂與勾踐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勝齊,制趙、韓之兵,驅十二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無功也,能始而不能終也。
“今王破宜陽,殘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國,徙兩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陽侯之塞;取黃棘,而韓、楚之兵不敢進。王若能為此尾,則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為此尾,而有后患,則臣恐諸侯之君,河、濟之士,以王為吳、智之事也。
“《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今大王皆有驕色,以臣之愚觀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韓以拒秦,四國之兵敵,而未能復戰也。齊、宋在繩墨之外以為權,故曰先得齊、宋者伐秦。秦先得齊、宋,則韓氏鑠;韓氏鑠,則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齊,則魏氏鑠;魏氏鑠,則秦孤而受兵矣。若隨此計而行之,則兩國者必為天下笑矣。”
【譯文】
有人對秦武王說:“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輕視齊、楚,而且待韓國就象對待奴仆,極不禮貌。臣聽過這樣的話,勝而不驕是王者作為,敗而不忿是霸主胸襟。勝而不驕,故能服眾;敗而不忿,才能與周圍和睦共處。現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趙兩國的關系,不惜廣施恩德,可卻淡薄與齊國的交往,這可是驕傲的表現;取得宜陽大捷,就疏遠楚國,這是忿怒的原因。驕忿難以成就霸業,臣私下認為大王應當加以深思,不該這樣做。
《詩經》上說:‘做任何事情總有個開頭,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終。’因此先王要特別注重善始善終。過去智伯滅掉范、中行氏,又圍攻晉陽以求滅趙,結果為韓、趙、魏三家所滅;吳王夫差把越王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敗齊國,后來在黃池(地名)主持諸侯會盟,對宋無禮最后為勾踐所擒,死在干隧這個地方;魏惠王當年更是盛極一時,伐楚勝齊,使韓、趙屈服,還邀集十二家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馬陵(地名)一役,自己為形勢所迫,素衣布冠為秦所囚。這三人當初都建有赫赫戰功,只因不能將謹慎貫徹于始終,才招致后來的慘敗。
如今秦國攻破宜陽,占領三川,使得天下策士惶恐震懼、閉口無言;隔絕諸侯之間的呼應,使東、西二周疆界因秦兵的進逼而屢屢更改,使各路諸侯不敢聚合策劃圖謀秦國;還奪取了黃棘這地,使韓、楚之兵不敢西進。既已取得這樣的成就,大王如果兢兢業業,謹慎到底,王霸之業可指日而待。假如慎始而不能克終,就會后患無窮。臣擔心諸侯之君,河、濟一帶的有識之士會認為大王步夫差、智伯之后塵。
《詩經》上說:‘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還只是一半。’著重指出走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艱難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驕傲的情緒,臣曾經留心觀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據諸侯的心意,不是聯合對付楚國,就是并力收拾秦國。何以見得?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韓抗秦,只因勢均力敵,正處在相恃不下的局面。而宋、齊兩國置身四國之外,就顯得舉足輕重。因此可以斷言秦、楚兩國誰先爭取到宋、齊,誰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秦國如果爭得兩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韓國;韓國受到遏制,那么楚國便孤立無援而遭到打擊;假如楚國先得到齊國的援助,魏國就會衰敗,魏國衰敗之后,秦國就會陷入孤立,飽受戰禍。如果按這條路走下去的話,那么秦、楚兩國必然有一方遭受敗亡之辱。”
【評析】
善于納諫有無窮的功效,作為身居高位者,可以通過忠諫大臣這面“人鏡”來看到自己的缺陷,使自己能反省進取,作為大臣,看到君王虛心納諫就會在欣慰之余,更加有積極性為君王出謀劃策甚至肝腦涂地。古往今來,能夠直言進諫者無一不是忠心為國的正直之人,而那些說好話或者不說話的大臣,實際上都是自私自利、不為國家著想的平庸、奸猾之輩。我們要想使自己進步,使自己的事業發展壯大,就一定要虛懷若谷、善于聽取他人的批評和忠告。
這位無名說客指責秦王外交政策失誤,并指出秦王在個性上的缺陷,要求其應該“勝而不驕、敗而不忿”,并且指出謙虛謹慎、貫徹始終尤其是堅持住后半段、堅持到底才是真正的勝者本色、英雄本色。在進諫之后,又給秦王的外交政策獻上良謀,指出秦楚之爭其實最終取決于第三國,第三國才是政治決勝的砝碼。這一良謀實際上也充分運用在現代外交上,以前“冷戰”時代所謂的“大三角”關系,其實就是兩個超級大國在爭取第三國,誰爭取到了第三國,誰就可以勝券在握。所以,我們平時處世時一定要籠絡人心、廣施恩德,就是最普通的人,也要與其和睦相處,因為說不定什么時候,那些平時不起眼的人,才是你最后成功取勝的關鍵。
網友關注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上帝的食物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駝背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老漢倫克朗
- 墳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三根綠枝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烏木馬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