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旗幟
四十七 旗幟
守城之法,木為蒼旗,火為赤旗,薪樵為黃旗,石為白旗,水為黑旗,食為菌旗,死士為倉英之旗,竟士為雩旗(2),多卒為雙兔之旗,五尺童子為童旗,女子為(梯末)(妹妹)之旗,弩為狗旗,戟為■旗(3),劍盾為羽旗,車為龍旗,騎為鳥旗。凡所求索旗名不在書者,皆以其形名為旗。城上舉旗,備具之官致財物,之足而下旗(4)。
凡守城之法:石有積,樵薪有積,■茅有積,雚葦有積(5),木有積,炭有積,沙有積,松柏有積,蓬艾有積,麻脂有積,金鐵有積(6),粟米有積;井灶有處,重質有居;五兵各有旗;節各有辨;法令各有貞;輕重分數各有請;主慎道路者有經。
亭尉各為幟,竿長二丈五,帛長丈五、廣半幅者大(7)。寇傅攻前池外廉城上當隊鼓三,舉一幟;到水中周,鼓四,舉二幟;到藩,鼓五,舉三幟,到馮垣,鼓六,舉四幟,到女垣;鼓七,舉五幟;到大城,鼓八,舉六幟;乘大城半以上,鼓無休。夜以火,如此數。寇卻解,輒部幟如進數,而無鼓。
城為隆(8),長五十尺,四面四門將,門長四十尺,其次三十尺,其次二十五尺,其次二十尺,其次十五尺,高無下四十五尺(9)。
城上吏卒置之背(10),卒于頭上;城下吏、卒置之肩,左軍于左肩,中軍置之胸(11),各一。鼓,中軍一三(12),每鼓三、十擊之,諸有鼓之吏,謹以次應之;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
道廣三十步,于城下夾階者各二,其井,置鐵■(13)。于道之外為屏,三十步而為之圜,高丈。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巷術周道者,必為之門,門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從令者斬。
城中吏卒男女,皆葕異衣章微,令男女可知。
諸守牲格者(14),三出卻適,守以令召賜食前,予大旗,署百戶邑。若他人財物,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牲格內廣二十五步(15),外廣十步,表以地形為度(16)。
靳卒中教(17),解前后、左右,卒勞者更休之。
[注釋]
(1)《旗幟》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戰術的篇章之一。主要說明守城時用旗幟聯絡的種種方法。(2)“雩”應作“虎”。(3)“■”應作“旌”。(4)“之”應作“物”。(5)“雚”應作“萑”。(6)“鐵”應作“錢”。(7)“大”應作“六”。(8)“城”后疑漏一“將”字;“隆”應作“絳幟”。(9)“十五尺”前疑衍誤一“四”字。(10)“城上吏卒置之背”句前脫落“城中吏卒民男女,皆葕異衣章微,令男女可知”一段,此段中“葕”應作“辨”;“微”應作“徽”。(11)“中軍置之胸”句前脫落“右軍于右肩”五字。(12)“三”疑衍誤在此。(13)“■”應作“罐”。(14)“牲”應作“柞”。(15)同(14)。(16)“表”應作“袤”。(17)“靳”應作“勒”。
[白話]
守城時用旗幟聯絡的方法是這樣的。需要木材時就用青色旗,需要煙火時就用赤色旗,需要柴草時就掛黃旗,需要石頭時就用白色旗,需要水時就懸黑色旗,需要食物時就揚繪有食菌的旗,需要調集敢死隊時就打出畫有蒼鷹的旗幟,需調集戰斗力最強的戰士時就掛出虎旗,征調多余的兵士時掛雙兔旗,征調五童子時掛童旗,征調女子時掛姊妹旗,需求弓箭時掛龍旗,需要戰馬時掛鳥旗,凡是需要征調的物質而旗幟又沒有現存符號的,就按所需
物質的形狀名稱含義掛上相應的旗幟。城上懸掛旗幟是軍需官在聯絡征集調用財物,一旦滿足軍需,應隨即把旗幟降下來。
按守城的法則,必須積聚有充分的擂石、柴薪、茅草、蘆葦、木材、炭、沙、松柏、蓬艾、麻桿、油脂、銅鐵和糧食;水井、炊灶都有適當的地方,敵方重要的抵押品如人質有居處。各軍兵種都有各自的旗號;調兵遣將各有符節;法令有定條定例,輕重等級各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主持巡查道路的官吏也有各自劃定的區域。
各個亭尉都有自己的旗幟,旗竿長二丈五尺,帛長一丈五尺,寬半幅,共六面旗幟。當敵人進攻到護城河外邊時,與敵人進攻方位相對的守軍就擊三下鼓,并懸掛一面旗;當敵人進攻到護城河中洲處時就擊五下鼓,掛上三面旗;當敵人進入到城外的第一道矯墻時,就擊鼓六下,掛上四面旗;當敵人深入到大城墻下時,就擊八下鼓,掛上六面旗;當敵人爬上城墻的一半時,就擂鼓不停。如果是在夜晚,就以舉火把來代替掛旗,舉火把的數目與白天掛旗的數目一樣。假如敵人是由進攻而退卻,懸掛旗的數目同敵進攻時的數目不變,但不擊鼓。
城中大將懸掛絳旗,高五十尺,東西南北四門守將的旗幟各高四十尺,其次一等的是三十尺,再次一等的高二十五尺,依次為二十尺,十五尺。不過將旗的高度沒有低于十五尺的了。
城里的軍官、士兵、男女百姓都通過衣服上的徽章區別開來。城上小吏的徽章戴在衣背上,士兵的徽章戴在帽子上或頭巾上;城下的小吏徽章都戴在衣肩上,士兵也是如此。左軍的徽章都戴在左肩上,右軍的徽章戴在右肩,中軍的徽章戴在衣胸前,一人一個微章。中軍有一個號鼓,每次擊鼓三至十下,其余有鼓的官吏擊鼓應答中軍鼓號要仔細按等第進行。應當擊鼓回應時卻沒有按時擊鼓,不當擊鼓回應時卻胡亂擊鼓,要處斬其主管人。
修建道路要三十步寬,城下夾階的大道各有兩口井,井邊設置鐵罐。在道路外邊筑起屏障,每三十步就砌成一個圓圈,高一丈。建修公共廁所,墻高十二尺以上。城中與大道相連通的大街小巷都一定要裝設上門,每個門派兩人把守,沒有通行憑證不許通行,不服從命令的處斬。
各個據守柞格的兵將,三次出戰擊退敵兵的,守將主帥便傳令他們到官署領賞食物,授予他們大旗,并賜給百戶的城邑或財物,把賞賜的大旗豎在他們的營署中,使人們都知道他們立有戰功,此種大旗稱為“某人旗”。柞格內寬二十五步,外寬十步,長度根據地形決定。要按照教令統領兵士,懂得以軍事號令指揮前進后退,向左向右,還要讓疲勞的士兵能輪番地休整。
網友關注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麥穗的故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墳
- 第十四章 飛猴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駝背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