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天志上
二十三 天志上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處家者知之。若處家得罪于家長,猶有鄰家所避逃之;然且親戚、兄弟、所知識,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惡有處家而得罪于家長而可為也?”非獨處家者為然,雖處國亦然。處國得罪于國君,猶有鄰國所避逃之;然且親戚、兄弟、所知識,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誰亦有處國得罪于國君而可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猶若此其厚,況無所逃避之者,相儆戒豈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語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2),將惡避逃之?”曰:“無所避逃之?!狈蛱?,不可為林谷幽門無人,明必見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然則天亦何欲何惡?天欲義而惡不義。然則率天下之百姓,以從事于義,則我乃為天之所欲也。我為天之所欲,天亦為我所欲。然則我何欲何惡?我欲福祿而惡禍祟。若我不為天之所欲,而為天之所不欲,然則我率天下之百姓,以從事于禍祟中也。然則何以知天之欲義而惡不義?曰: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有義則富,無義則貧;有義則治,無義則亂。然則天欲其生而惡其死,欲其富而惡其貧,欲其治而惡其亂。此我所以知天欲義而惡不義也。
曰:且夫義者,政也(3)。無從下之政上,必從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4),有士政之;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將軍、大夫政之;將軍、大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三公、諸侯政之;三公、諸侯竭力聽治,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政之。天子為政于三公、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欲以天之為政于天子,明說天下之百姓(5),故莫不■牛羊,豢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于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故于富且貴者(6),當天意而不可不順。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然則是誰順天意而得賞者?誰反天意而得罰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此順天意而得賞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紂、幽、厲,此反天意而得罰者也?!比粍t禹、湯、文、武,其得賞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我所利,兼而利之。愛人者此為博焉,利人者此為厚焉。’故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業萬世子孫(7),傳稱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稱之,謂之圣王?!比粍t桀、紂、幽、厲,得其罰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詬天,中詬鬼,下賊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別而惡之;我所利,交而賊之。惡人者,此為之博也;賤人者(8),此為之厚也。’故使不得終其壽,不歿其世,至今毀之,謂之暴王?!?/p>
然則何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四海之內,粒食之民,莫不■牛羊,豢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天有邑人,何用弗愛也?且吾言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殺無辜者誰也?則人也。予之不祥者誰也?則天也。若以天為不愛天下之百姓,則何故以人
與人相殺,而天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也。
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義政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無所不利,故舉天下美名加之,謂之圣王。力政者則與此異,言非此,行反此,猶倖馳也(9)。處大國攻小國,處大家篡小家,強者劫弱,貴者傲賤,多詐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利無所利,故舉天下惡名加之,謂之暴王。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員,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裉煜轮烤又畷?,不可勝載,言語不可盡計,上說諸侯,下說列士,其于仁義,則大相遠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圩⑨專?/p>
?。?)天志即天的意志。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天喜歡義,憎惡不義;希望人們相互幫助、相互教導,反對人們相互攻擊、相互敵視??梢?,所謂天志實即是子墨子之志。它是墨子用以和當時統治者進行斗爭的一種武器。(2)前“而”通“爾”。晏:清明。(3)“政”通“正”。(4)“次”為“恣”。下同。(5)說:勸告。(6)“于”為“欲”字之誤。(7)“業”當為“葉”。(8)“賤”為“賊”字之誤。(9)“倖”為“偝”字之誤,同“背”。
?。郯自挘?/p>
墨子說道: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只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怎么知道是這樣呢?從他處身于家的情況可以知道。如果一個人處在家族中而得罪了家長,他還可逃避到相鄰的家族去。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識的人們彼此相互警戒,都說:“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謹慎呀!怎么會有處在家族中而可以得罪家長的呢?”不僅處身于家的情況如此,即使處身于國也是這樣。如果處在國中而得罪了國君,還有鄰國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識的人們彼此相互警戒,都說:“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謹慎呀!怎么會有處身于國而可以得罪國君的呢?”這是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人們相互警戒還如此嚴重,又何況那些沒有地方可以逃避的情況呢?互相警戒難道不就更加嚴重,然后才可以嗎?而且俗語有這種說法:“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了罪,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呢?”回答是:“沒有地方可以逃避?!鄙咸觳粫ι搅稚罟扔陌禑o人的地方有所忽視,他明晰的目光一定會看得見。然而天下的士君子對于天,卻疏忽地不知道以此相互警戒。這就是我藉以知道天下的士君子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么上天也喜愛什么厭惡什么呢?上天愛好義而憎惡不義。既然如此,那么率領天下的百姓,用以去做合乎義的事,這就是我們在做上天所愛好的事了。我們做上天所喜歡的事,那么上天就會做我們所喜歡的事。那么我們又愛好什么、憎惡什么呢?我們喜歡福祿而厭惡禍患,如果我們不做上天所喜歡的事,那么就是我們率領天下的百姓,陷身于禍患災殃中去了。那么怎么知道上天喜愛義而憎惡不義呢?回答說:天下之事,有義的就生存,無義的就死亡;有義的就富有,無義的就貧窮;有義的就治理,無義的就混亂。既然如此,那么上天喜歡人類孳生而討厭他們死亡,喜歡人類富有而討厭他們貧窮,喜歡人類治理而討厭他們混亂。這就是我所以知道上天愛好義而憎惡不義的原因。
并且義是用來匡正人的。不能從下正上,必須從上正下。所以老百姓竭
力做事,不能擅自恣意去做,有士去匡正他們;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將軍、大夫匡正他們;將軍、大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三公、諸侯去匡正他們;三公、諸侯竭力聽政治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們;天子不得擅自恣意去治政,有上天匡正他。天子向三公、諸侯、士、庶人施政,天下的士君子固然明白地知道;上天向天子施政,天下的百姓卻未能清楚地知道。所以從前三代的圣君禹、湯、周文王、周武王,想把上天向天子施政的事,明白地勸告天下的百姓,所以無不喂牛羊、養豬狗,潔凈地預備酒醴粢盛,用來祭祀上帝鬼神而向上天求得福祥。我不曾聽到上天向天子祈求福祥的。這就是我所以知道上天向天子發號施政的原因。
所以說天子是天下極尊貴的人,天下極富有的人。所以想要貴富的人,對天意就不可不順從。順從天意的人,同時都相愛,交互都得利,必定會得到賞賜;違反天意的人,分別都相惡,交互都殘害,必定會得到懲罰。既然這樣,那么誰順從天意而得到賞賜呢?誰違反天意而得到懲罰呢?墨子說道:“從前三代圣王禹、湯、文王、武王,這些是順從天意而得到賞賜的;從前三代的暴王桀、紂、幽王、厲王,這些是違反天意而得到懲罰的?!奔热蝗绱耍敲从怼?、文王、武王得到賞賜是因為什么呢?墨子說:“他們所做的事,上尊天,中敬奉鬼,下愛人民。所以天意說:‘這就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兼而愛之;對我所利的,他們兼而利之。愛人的事,這最為廣泛;利人的事,這最為厚重?!允顾麄冑F為天子,富有天下,子子孫孫不絕,相傳而稱頌他們的美德,教化遍施于天下,到現在還受人稱道,稱他為圣王?!奔热蝗绱耍敲磋?、紂、幽王、厲王得到懲罰又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說道:“他們所做的事,對上辱罵上天,于中辱罵鬼神,對下殘害人民。所以天意說:‘這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分別憎惡之,對我所利的,他們交相殘害之。所謂憎惡人,以此為最廣;所謂殘害人,以此為最重?!允顾麄儾坏脡劢K,不能終身。人們至今還在毀罵他,稱他們為暴王?!?/p>
既然如此,那么怎么知道上天愛護天下的百姓呢?因為他對百姓能全部明察。怎么知道他對百姓全都明察呢?因為他能全部撫養。怎么知道他全部撫養呢?因為他全都供給食物。怎么知道他全都供給食物呢?因為四海之內,凡是吃谷物的人,無不喂牛羊,養豬狗,潔凈地做好粢盛酒醴,用來祭祀上帝鬼神。天擁有下民,怎么會不喜愛他們呢?而且我曾說過,殺了一個無辜的人,必遭到一樁災禍。殺無辜之人的是誰呢?是人。給這人災禍的是誰呢?是天。如果認為天不愛天下的百姓,那么為什么人與人相殺害,天為什么要降給他災害呢?這是我所以知道天愛護天下百姓的緣故。
順從天意的,就是仁義政治;違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那么義政應怎么做呢?墨子說:“居于大國地位的不攻打小國,居于大家族地位的不掠奪小家族,強者不強迫弱者,貴人不傲視賤人,狡詐的不欺壓愚笨的。這就必然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做到這三利,就會無所不利。所以將天下最好的名聲加給他,稱他們為圣王。而力政則與此不同:他們言論不是這樣,行動跟這相反,猶如背道而馳。居于大國地位的攻伐小國,居于大家族地位掠奪小家族,強者強迫弱者,貴者傲視賤者,狡詐的欺壓愚笨的。這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者不利,就沒有什么利了。所以將天下最壞的名聲加給他,稱之為暴王?!?/p>
墨子說道:“我們有了上天的意志,就好象制車輪的有了圓規,木匠有了方尺。輪人和木匠拿著他們的規和尺來量度天下的方和圓,說:‘符合二
者的就是對的,不符合的就是錯的?!F在天下的士君子的書籍多得載不完,言語多得不能盡計,對上游說諸侯,對下游說有名之士,但他們對于仁義,則相差很遠。怎么知道呢?回答說:我得到天下的明法來衡量他們?!?/p>
網友關注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墳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三根綠枝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十四章 飛猴
- 老漢倫克朗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駝背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麥穗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