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尚同上
十一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2),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者父子兄弟作怨惡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勞;腐■余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3),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4)。
正長既已具,天子發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上以此為賞罰,明察以審信。
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里長發政里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其鄉長。鄉長之所是,必皆是之;鄉長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鄉長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鄉長之善行?!眲t鄉何說以亂哉?察鄉之所治者何也?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是以鄉治也。
鄉長者,鄉之仁人也。鄉長發政鄉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國君。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國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國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國君之善行。”則國何說以亂哉?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
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5)。譬若絲縷之有紀,網罟之有綱,所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p>
?。圩⑨專?/p>
?。?)尚同即上同,也即人們的意見應當統一于上級,并最終統一于天。這是墨子針對當時國家混亂而提出的政治綱領。墨子認為,天下混亂是由于沒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領,因此主張選擇“仁人”、“賢者”擔任各級領導。這種思想與尚賢說在本質上基本一致,都是對當時貴族統治的批判。本篇分上、中、下三篇。(2)茲:通“滋”。(3)虖:通“乎”。(4)正長:即“政長”。(5)請:誠。
?。郯自挘?/p>
墨子說:古時人類剛剛誕生,還沒有刑法政治的時候,人們用言語表達的意見,也因人而異。所以一人就有一種意見,兩人就有兩種意見,十人就有十種意見。人越多,他們不同的意見也就越多。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意見對而別人的意見錯,因而相互攻擊。所以在家庭內父子兄弟常因意見不同而
相互怨恨,使得家人離散而不能和睦相處。天下的百姓,都用水火毒藥相互殘害,以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幫助別人;有余財者寧愿讓它腐爛,也不分給別人;有好的道理也自己隱藏起來,不肯教給別人,以致天下混亂,有如禽獸一般。
明白了天下所以大亂的原因,是由于沒有行政長官,所以(人們)就選擇賢能的人,立之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認為他的力量還不夠,因而又選擇天下賢能的人,把他們立為三公。天子、三公已立,又認為天下地域廣大,他們對于遠方異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別,還不能一一了解,所以又把天下劃為萬國,然后設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已立,又認為他們的力量還不夠,又在他們國內選擇一些賢能的人,把他們立為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已經設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發布政令,說道:“你們聽到善和不善,都要報告給上面。上面認為是對的,大家都必須認為對;上面認為是錯的,大家都必須認為錯。上面有過失,就應該規諫,下面有好人好事,就應當廣泛地推薦給國君。是非與上面一致,而不與下面勾結,這是上面所贊賞,下面所稱譽的。假如聽到善與不善,卻不向上面報告;上面認為對的,也不認為對,上面認為錯的,也不認為錯;上面有過失不能規諫,下面有好人好事不能廣泛地向上面推薦;與下面勾結而不與上面一致,這是上面所要懲罰,也是百姓所要非議的?!鄙厦娓鶕@些方面來行使賞罰,就必然十分審慎、可靠。
所以里長就是這一里內的仁人。里長發布政令于里中的百姓,說道:“聽到善和不善,必須報告給鄉長。鄉長認為對的,大家都必須認為對;鄉長認為錯的,大家都必須認為錯。去掉你們不好的話,學習鄉長的好話;去掉你們不好的行為,學習鄉長的好行為。”那么,鄉里怎么會說混亂呢?我們考察這一鄉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鄉長能夠統一全鄉的意見,所以鄉內就治理好了。”
鄉長是這一鄉的仁人。鄉長發布政令于鄉中百姓,說道:“聽到善和不善,必須把它報告給國君。國君認為是對的,大家都必須認為對;國君認為是錯的,大家都必須認為錯。去掉你們不好的話,學習國君的好話;去掉你們不好的行為,學習國君的好行為?!蹦敲矗€怎么能說國內會混亂呢?我們考察一國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國君能統一國中的意見。所以國內就治理好了。
國君是這一國的仁人。國君發布政令于國中百姓,說道:“聽到善和不善,必須報告給天子。天子認為是對的,大家都必須認為對;天子認為是錯的,大家都必須認為錯。去掉你們不好的話,學習天子的好話,去掉你們不好的行為,學習天子的好行為?!蹦敲?,還怎么能說天下會亂呢?我們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天子能夠統一天下的意見,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與天子一致,而不知道與天一致,那么災禍還不能徹底除去?,F在假如天刮大風下久雨,頻頻而至,這就是上天對那些不與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懲罰。所以墨子說:“古時圣王制定五種刑法,確實用它來治理人民,就好比絲線有紀(絲頭的總束)、網罟有綱一樣,是用來收緊那些不與上面意見一致的老百姓的?!?/p>
網友關注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三根綠枝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哈·曼丁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老漢倫克朗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墳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圣母的小酒杯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上帝的食物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