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天璋傳
卜天璋傳
——《元史》一九一
[說明]卜天璋(125O—1331),字君璋,元代洛陽(今屬河南)人。其父曾仕
金為孔目官,后歸附蒙古,任真定路管民萬戶。卜天璋自幼聰穎,識大體。至元年
間任河南府史,后為中書掾,大德四年(1300),被擢為工部主事。歷任樞密院都
事、刑部郎中。仁宗曾召天璋入宮,當時興圣太后在座,問此人為誰,仁宗回答說:
“此不貪賄卜天璋也。”并予以嘉獎。皇慶年間,任歸德府知府,升浙西道廉訪副
使、饒州路總管,再升廣東廉訪使,山南廉訪使,皆中時弊。致仕歸鄉,以余祿施
予族人,家無余儲,天璋卻安然自得。至順二年(1331)卒。贈通議大夫、禮部尚
書、上輕車都尉、河南郡候,賜謚號為“正獻”。
卜天璋,字君璋,洛陽人。父親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國官。憲宗蒙哥南征時,
卜世昌率眾歸附,授官為鎮撫,統領民兵二千戶,升為真定路管民萬戶。憲宗六年,
登錄征調黃河以北的二千民戶遷徙至黃河以南,命卜世昌專領,因而定居于汴梁。
卜天璋自幼聰穎,長大后以正直而自負,研讀書史,懂得成敗大體。至元年間,
出任河南府府史,當時黃河以北有饑民數萬人,聚集在黃河上準備向南遷徒,皇帝
下詔,令百姓恢復舊業,不得南渡,眾人喧嘩不肯歸家。卜天璋顧慮發生變亂,勸
總管張國寶聽憑這些人渡河,張國寶接受了他的意見,才沒有生出事端。河南按察
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賢良,征辟他為憲史,他的聲望更為矚目。后任御史臺掾,
有位侍御史依仗權勢貪污受賄,御史揭發了他貪贓。當時卜天璋主管文讀,還沒來
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讒毀,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內廷,御史悲傷埂咽,卜天潭問他
為什么這樣,御史說:“我已老了,只有一個女兒,心里覺得可憐;她聽說我被拘
押,已經數日沒有吃飯,所以心中悲傷。”卜天璋說:“盡職而死,正合大義,為
什么要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慚愧,向卜天璋拜謝,不久便被赦免了。丞相順德
王伾持國政,擢升卜天璋為中書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別,其他的宰
相很生氣,對卜天璋的話置之不理,但順德工卻聽從卜天璋的意見,并且說:“掾
能這樣做,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
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劉帥,強橫地奪取他人產業,官吏不敢處
理,中書省調卜天璋前去斷決,劉帥屈服,所奪回地又歸于民。
大德五年,因為樞密大臣暗伯的推薦,被授予都事,并領他到府上,引見給皇
帝,賜錦衣、鞍轡、弓刀等物。后來又因扈從之勞,加官為奉訓大夫,賜給侍宴服
兩套。任職期滿后,應當有人替職,樞密院大臣上奏請求留任,特地以替職的人作
為增設的員額。武宗時,遷升為宗正府郎中,尚書省設立后,又遷升為刑部郎中。
當時盜賊很多,有人建議,讓罪犯及家屬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區別于良民百姓。卜
天璋說:“穿著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
制止了這種作法。有人報告諸候工中有人圖謀不軌,皇帝責令卜天璋審訊處理,為
此得到了優厚的賞賜。尚書省臣獲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晉見,當時興圣太后也
在座,仁宗指著他對太后說:“這是不貪賄賂的卜天璋。”太后問他現任什么官職,
卜天璋回答說:“臣下任刑部郎中。”又問是誰推薦的,回答說:“臣下無才,誤
被皇帝擢升任用。”仁宗說:“先朝任命謝仲和為尚書,愛卿為郎中,都是朕親自
推薦的。你們應盡忠職守,不得怠懈!”當即把中書刑部的大印交給了他。走馬上
任時,他入官晉見,皇帝賜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賜錦衣三套。后受命處理謀反的案
件,仁宗看著左右大臣說:“卜天璋是個清廉謹慎的人,一定會得到實情。”卜天
璋稟承旨意斷案,才沒有出現冤獄。
皇慶初年,卜天璋任歸德府知府,鼓勵農耕,勸導學業;修復河流渠道,河水
泛濫之患得以免除。當時盜賊聚集,占據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盜賊數百人,
全部處以碟刑示眾,盜賊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訪副使,到任數月,因為更改田制,
改任饒州路總管,卜天璋到任后,任憑百姓自報田產,施政毫不擾民,百姓歡悅,
境內清靜肅然。當時行中書省大臣負責更改田制之事,他們作威作福,州縣官員爭
著賄賂他們,希望以此免受譴責。只有饒州路不送,中書省臣因此銜恨,要以嚴格
的法令中傷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狀卻毫無所得;屬縣報告發生饑荒,卜天璋當即發
放官糧賑濟,僚佐們都認為不能這樣做,卜天璋說:“百姓如此饑餓,若是向上面
請求后再賑災,百姓定會餓死的。如果有事前未申報的責任,我獨自承擔,不會連
累各位。”終于發放官府存糧賑濟,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餓死。他遇事就是這樣無所
顧慮。大火燒到饒州的東門,卜天璋穿戴整齊,對火而拜,大火因此熄滅。鳴山有
虎兇暴殘惡,卜天璋發出檄文給山神,很快就將虎捕獲。他以政績和品行第一為朝
廷所知,升任廣東廉訪使。先前,豪強瀕海筑堰,壟斷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屆長
官都因收受了賄賂而置之不問;卜天璋到任后,便調發兵卒將堤堰決去。嶺南地區
歷來無冰,卜天璋到后,開始有冰,人們都說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不久,他
便請求退休。
天歷二年,蜀地發生叛亂事件,荊楚地區受到很大震動。朝延又拜卜天璋為山
南廉訪使。人們都認為他已年老,一定不會上任。卜天璋說:“國家正遇危難,我
雖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豈敢逃避困難!”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
他整飭風化,嚴肅吏治,州郡之中肅然安定。當時物價飛漲,卜天璋下令不要壓低
物價,聽任民眾自由買賣,引來商人的車船匯集販運,米價很快就跌了下來。又留
下御史臺的贓罰庫緡錢,不再輸送到御史臺,用來賑助饑民,御史到達后,百姓都
聚集在道路上稱贊頌揚他。正值朝廷下詔給三品官,令他們論說當時政策的得失,
卜天璋因此列舉二十件事上奏,共一萬余言,列出條目名之為《中興濟治策》,都
切中時弊,從此后便辭官歸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祿都施予族人,
家中毫無儲蓄,卜天璋卻處之安然自得。至順二年去世,贈官為通義大夫、禮部尚
書、上輕車都尉、河南郡候,謚號為“正獻”。(劉洪波 譯)
[原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陽人。父世昌,仕金為河南孔目官。憲宗南征,率眾款附,
授鎮撫,統民兵二千戶,升真定路管民萬戶。憲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余
人,俾專領之,遂家汴。天璋幼穎悟,長負直氣,讀書史,識成敗大體。至元中,
為南京府史。時河北饑民數萬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詔令民復業,勿渡,眾洶洶不
肯還。天璋慮其生變,勸總管張國寶聽其渡,國寶從之,遂以無事。河南按察副使
程思廉察其賢,辟為憲史,聲聞益著。后為中臺掾,有侍御史倚勢貪財,御史發其
贓,天璋主文牘,未及奏,顧為所譖,俱拘內廷,御史對食悲哽,天璋問故,御史
曰:“吾老,唯一女,心憐之,聞吾系,不食數日矣,是以悲耳。”天璋曰:“死
職,義也,奈何為兒女子泣耶!”御史慚謝。俄見原免。丞相順德王當國,擢掾中
書,為提控,事有可否,必力辯,他相怒,天璋言不置,王竟從其議,且曰:“掾
能如是,吾復何憂!”
大德四年,為工部主事。蔚州有劉帥者,豪奪民產,吏不敢決,省檄天璋往訊
之,帥服,田竟歸民。大德五年,以樞密大臣暗伯薦,授都事,贊其府。引見,賜
錦衣、鞍轡、弓刀。后以扈從勞,加奉訓大夫,賜侍燕服二襲。秩滿當代,樞密臣
奏留之,特以其代為增員。武宗時,遷宗正府郎中。尚書省立,遷刑部郎中。適盜
賊充斥,時議犯者并家屬咸服青衣巾,以別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
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諸侯王謀不軌者,敕天璋訊正之,賞賚優渥。尚書省
臣得罪,仁宗召天璋入見,時興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貪賄卜天璋也。”因
問今何官,天璋對曰:“臣待罪刑部郎中。”復問誰所薦者,對曰:“臣不才,誤
蒙擢用。”帝曰:“先朝以謝仲和為尚書,卿為郎中,皆朕親薦也。汝宜奉職勿怠!”
即以中書刑部印章付之。既視事,入覲,賜酒隆福宮,及錦衣三襲。后被命治反獄,
帝顧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天璋承命,獄賴不冤。
皇慶初,天璋為歸德知府,劭農興學,復河渠,河患遂弭。時群盜據要津,商
旅不通,天璋擒百數人,悉磔以徇,盜為止息。升浙西道廉訪副使,到任閱月,以
更田制,改授饒州路總管。天璋既至,聽民自實,事無苛擾,民大悅,版籍為清。
時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縣爭賂之,覬免譴,饒獨無有。省臣銜之,將中以危
法,求其罪無所得。縣以饑告,天璋即發廩賑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饑如
是,必俟得請而后賑,民且死矣。失申之責,吾獨任之,不以累諸君也。”竟發藏
以賑之,民賴全活。其臨事無所顧慮若此。火延饒之東門,天璋具衣冠,向火拜,
勢遂熄。鳴山有虎為暴,天璋移文山神,立捕獲之。以治行第一聞。升廣東廉訪使。
先是,豪民瀕海堰,專商舶以射利,累政以賂置不問,天璋至,發卒決去之。嶺南
地素無冰,天璋至,始有冰,人謂天璋政化所致云。尋乞致事。
天歷二年,蜀兵起,荊楚大震,復拜山南廉訪使。人謂公老,必不行矣。天璋
曰:“國步方艱,吾年八十,恆懼弗獲死所耳,敢避難乎!”遂行。至則厲風紀,
清吏治,州郡肅然。是時,谷價翔踴,乃下令勿損谷價,聽民自便,于是舟車爭集,
米價頓減。復止憲司贓罰庫緡錢不輸于臺,留用賑饑,御史至,民遮道稱頌。會詔
三品官言時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萬余言,目之曰《中興濟治策》,皆中時病。
因自引去。既歸汴,以余祿施其族黨,家無甔儲,天璋處之,晏如也。至順二年卒。
贈通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河南郡侯,謚正獻。
網友關注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三根綠枝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墳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上帝的食物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