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悟第十一
【題解】
捷悟指迅速領(lǐng)悟。本篇記載幾個對人、對事物快速而正確的分析和理解的事例。突然遇到一件意外的事,在常人尚未理解之時,能根據(jù)人或事物的特點、出現(xiàn)環(huán)境、當時的諸多條件等等來綜合分析,做出判斷,這就是一種悟性。培養(yǎng)這種能力,有可能對付突發(fā)事件。例如第2 則記曹操在一杯酪的蓋頭上題個“合”字,楊脩看到這里沒有用“合”字的條件,于是從該字的組成部分看出是“公教人啖一口也”。有時突然出現(xiàn)危險情況,一些人可能被嚇得不知所措,而機智的人會迅速適應(yīng)環(huán)境并思考化險為夷的辦法,第5則正是反映出當局者迷和旁觀者清這兩種情況。
但是篇內(nèi)所記,有一些事情跟捷悟似未可等同看待。例如第6 則記桓溫欲奪郗愔兵權(quán),郗愔沒體會到這點,而他兒子在桓溫手下任參軍,明白桓溫的想法。這看來是朝夕觀察的結(jié)果,而非捷悟所致。第7 則所記的更是有意捉弄人家,跟捷悟無關(guān)。
(1)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gòu)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①。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②。”
【注釋】
①楊德祖:楊脩,字德祖,曹操任丞相時,調(diào)他任主簿,有才學(xué),有悟性。后來被曹操殺害了。相國:指丞相。漢代有時設(shè)相國,有時設(shè)丞相。這里指相國府。榱桷(cuījué):椽子。
②王:指魏王曹操。
【譯文】
楊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當時正建相國府的大門,剛架椽子,曹操親自出來看,并且叫人在門上寫個“活”字,就走了。楊德祖看見了,立刻叫人把門拆了。拆完后,他說:“門里加個‘活’字,是‘闊’字。魏王正是嫌門大了。”
(2)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①。次至楊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fù)何疑②!”
【注釋】
①餉:送。蓋頭:覆蓋用的絲麻織品。
②教人啖一口:“合”字拆開,就是人、一、口三字,意為一人吃一口。
【譯文】
有人送給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蓋頭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輪到楊脩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還猶豫什么!”
(3)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①。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為辭②: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③。”
【注釋】
①曹婢碑:曹娥是東漢時代一個孝女,父溺死,她為尋找父親尸首而死,改葬時給她立了碑,就是曹娥碑。虀臼(jījiù):搗姜蒜等的器具。
②于字為辭:辭的異體字是辤。
③覺:同“較”,相差,相距。
【譯文】
魏武帝曹操曾經(jīng)從曹娥碑旁路過,楊脩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脩:“懂嗎?”楊脩回答說:“懂。”曹操說:“你不要說出來,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jīng)想出來了。”他叫楊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脩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東西的,受辛合成辭(辤)字: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jié)果和楊脩的一樣,于是感嘆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4)魏武征袁本初,治裝,馀有數(shù)十斛竹片,咸長數(shù)寸①。眾云并不堪用,正令燒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謂可為竹稗循,而未顯其言②。馳使問主簿楊德祖,應(yīng)聲答之,與帝心同。眾伏其辯悟③。
【注釋】
①袁本初:袁紹,字本初。按:東漢未年,群雄并起,各據(jù)一方,漢獻帝時,曹操為司空,獨攬朝政;袁紹為大將軍,督冀、幽、青、并四川。兩人互相攻伐,最大的一仗是官渡之戰(zhàn),公元200年,曹操大破袁紹于官渡。202 年,袁紹死。
②太祖:曹操的廟號。竹椑(pí)楯:橢圓形的竹盾牌。
③伏:通“服”,佩服。辯:聰明。
【譯文】
魏武帝曹操要討伐袁本初,修造軍事裝備,剩下幾十斛竹片,都是幾寸長的。大家說這全部用不上,正要叫人燒掉。曹操在想怎么利用這些竹片,認為可以用來做竹盾牌,只是還沒有把這話說出來。他派人速去問主簿楊德祖,楊德祖隨即答復(fù)了來人,結(jié)果和曹操想的一樣。大家都佩服楊德祖的聰明和悟性。
(5)王敦引軍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①。溫嶠為丹陽尹,帝令斷大桁,故未斷,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懼②。召諸公來,嶠至,不謝,但求酒炙。王導(dǎo)須臾至,徒跣下地③,謝曰:“天威在顏,遂使溫嶠不容得謝④。”嶠于是下謝,帝乃釋然⑤。諸公共嘆王機悟名言。
【注釋】
①“王敦”句:晉明帝時,王敦起兵反,但當時他已病重,只派王含和錢鳳率軍下京都。垂,將近。大桁(háng),大橋,這里指朱雀橋,在建康城南,朱雀門外,跨秦淮河。中堂,舉行朝會等事的廳堂。
②“溫嶠”句:王敦起兵時,溫嶠與右將軍卞敦守石頭城。后王含、錢鳳軍直達秦淮河南岸,溫嶠便燒掉朱雀橋,王含軍無法渡河。按:《資治通鑒·晉紀》載,溫嶠轉(zhuǎn)移到秦淮北岸,燒朱雀橋,明帝想親白領(lǐng)兵進攻,聽說橋已毀,大怒。與這里所記不同。
③徒跣(xiǎn):光著腳。
④天威:天子的威嚴。顏:臉,這里指眼前。容:或許,可能。按:一本無“容”字。
⑤釋然:形容怒氣消釋而心平氣和。
【譯文】
王敦率領(lǐng)軍隊東下,將要逼近朱雀橋,晉明帝親自出到中堂。溫嶠當時任丹陽尹,明帝命令他毀掉朱雀橋,結(jié)果仍舊沒有毀掉,明帝怒目圓睜,非常生氣,隨從的人都很恐懼。明帝立刻召集大臣們來,溫嶠到后,沒有謝罪,只是求賜酒肉請死。王導(dǎo)接著來到,他光著腳退到地上,謝罪說:“天子的威嚴就在眼前,于是使溫嶠嚇得不可能謝罪了。”溫嶠這才退下謝罪,明帝也就心平氣和了。大臣們都很贊賞王導(dǎo)的機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6)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惡其居兵權(quán)①。郗于事機素暗,遣箋詣桓:“方欲共獎王室,修復(fù)園陵②。”世子嘉賓出行③,于道上聞信至,急取箋,視竟,寸寸毀裂,便回,還更作箋,自陳老病,不堪人間,欲乞閑地自養(yǎng)。宣武得箋大喜,即詔轉(zhuǎn)公督五郡、會稽太守。
【注釋】
①郗司空:郗愔,字方回,曾兼任徐、兗二州刺史,都督徐、兗、青、幽諸州軍事。后來征拜司空,沒有就任。北府:即京口,別稱北府。按:桓溫北伐前,郗愔曾鎮(zhèn)守京口。桓溫想借用京口的軍事力量,就把郗愔調(diào)為會稽內(nèi)史,自己兼任徐、兗二州刺史,率領(lǐng)京門之兵。
②獎:輔佐。
③嘉賓:郗超,字嘉賓,是郗愔的長子,在桓溫的大司馬府任參軍。
【譯文】
司空郗愔鎮(zhèn)守北府的時候,桓溫不喜歡他掌握兵權(quán)。郗愔對情勢的了解一向胡涂,還寄信給桓溫說:“正想和您一起輔佐王室,修復(fù)被敵人毀壞的先帝陵寢。”當時他的嫡長子嘉賓正到外地去,在半路聽說送信的人到了,急忙拿過他父親的信來看,看完了,把信撕得粉碎,就返回去,又代他父親另外寫了封信,訴說自己年老多病,經(jīng)不住世事煩擾,想找個閑散的官位來自我調(diào)養(yǎng)。桓溫收到信非常高興,立刻下令把郗愔調(diào)為都督浙江東五郡軍事、會稽太守。
(7)王東亭作宣武主簿,嘗春月與石頭兄弟乘馬出郊①。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②,唯東亭一人常在前,覺數(shù)十步,諸人莫之解。石頭等既疲倦,俄而乘輿回。諸人皆似從官,唯東亭奕奕在前③。其悟捷如此。
【注釋】
①石頭:桓熙的小名,是桓溫的長子。
②連鑣:坐騎并排著。
③奕奕:精神抖擻的樣子。
【譯文】
東亭侯王珣任桓溫的主簿時,曾經(jīng)在春天和石頭兄弟騎馬到郊外游春。當時同游的名流都一起并馬前進;只有王珣一個人總是走在前面,和他們距離幾十步遠,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緣故。石頭等人已經(jīng)玩得很疲倦了,不久就坐車回去。結(jié)果其他人都像侍從官一樣跟在后面,只有王珣精神抖擻地走在前面。他就是這樣的有悟性而且機敏。
網(wǎng)友關(guān)注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罰人豬肉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讀史方輿紀要》總敘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螳螂捕蟬
- 子產(chǎn)卻楚逆女以兵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歧路亡羊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新三字經(jīng)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郁離子哭壞宅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孫權(quán)喻呂蒙讀書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三人行賈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精品推薦
- 博樂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氣溫:25/10℃
- 鹽池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轉(zhuǎn)3-4級,氣溫:28/16℃
- 射陽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fēng)向:東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0/18℃
- 茫崖05月30日天氣:晴,風(fēng)向:西北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17/8℃
- 稷山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fēng)向:西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24/18℃
- 垣曲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多云,風(fēng)向:西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6/16℃
- 涇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轉(zhuǎn)3-4級,氣溫:24/9℃
- 囊謙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fēng)向:西南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24/5℃
- 臨猗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多云,風(fēng)向:西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2/18℃
- 銀川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轉(zhuǎn)3-4級,氣溫: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