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jīng)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dāng)前位置:查字典>>文言文>>賞譽(yù)第八

賞譽(yù)第八

【題解】

賞譽(yù)指賞識并贊美人物,這是品評人物的風(fēng)氣所形成的。品評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dāng)時士大夫常在各種情況下評論人物的高下優(yōu)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評語被紀(jì)錄在本篇里,都是很簡練而且被認(rèn)為是恰當(dāng)?shù)脑?。從中可以看出士族階層的追求和情致。

從所搜集的評語看,他們所贊賞的內(nèi)容很廣泛,可以說是有什么就贊什么,有一點(diǎn)可贊的就贊一點(diǎn),舉凡品德、節(jié)操、本性、心地、才情、識見、容貌、舉止、神情、風(fēng)度、意趣、清談、為人處世,等等,都在賞譽(yù)之列。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佩服這些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人。其中有一些贊譽(yù)因為記載過于簡略,沒有記述說話的環(huán)境,至今時過境遷,令人難以了解是指哪些方面而言的。除外.如顯示尊貴,喜好飲酒、會欣賞山光水色等,也受到贊譽(yù)。尊貴,是士族階層所自詡的異于平民百姓的特點(diǎn),如果言行神采顯示出這種身分,自然會成為學(xué)習(xí)的榜樣。例如第80 則記殷浩評王羲之為“清貴人”。鼓吹縱情飲酒,也許在開始時有憤世嫉俗而借酒澆愁之意,以后逐漸也被視為名士風(fēng)流,借縱酒來表現(xiàn)超脫、放誕,或臍身名士。在世事紛爭之中,與其機(jī)關(guān)算盡,何如酣飲一醉,于是飲酒也成了名士的一個特點(diǎn)。例如第130 則說:劉尹云:見何次道飲酒,使人欲傾家釀”,這里同時也贊揚(yáng)了他的酒德。至于寄情山水之間,更是名士借以表達(dá)意趣超脫或超然物外的心境的一仲追求,自然會得到很高的評價。例如第125 則說:“謝太傅稱王脩齡曰:司州訂與林澤游”。而對山水無心、缺乏欣賞眼光,就會受人譏笑。例如第107 則說:“孫興公為咦公參軍,共游白石山,衛(wèi)君長在坐。孫日:“此子神情都不關(guān)山水,而能作文”。

還有一些評語,或者直接稱贊其某一方面的特點(diǎn),例如第148 則記王子敬對謝安說:“公故蕭酒”?;蛘吣媚橙俗鰧Ρ龋绲?5 則記:“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dāng)不減阮主簿”?;蛘咭云魑锷踔溜w禽走獸做比喻,例如第69 則說:“世稱庚文康為豐年玉,稚恭為荒年谷”;第4 則記:“公孫度目邴原:所謂云中白鶴,非燕窒之網(wǎng)所能羅也”?;蛘咄ㄟ^襯托或比較來贊美,例如葦45 則記:“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聞衛(wèi)階言,輒嘆息絕倒”。衛(wèi)玠的清談竟然得到“少所推服”的人的贊嘆傾倒.足見其何等迷人。又如第105 則記:“桓大司馬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腹b望,嘆日: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一個常人無法比擬的謝安的神采、舉止就躍然于紙上了。

本篇也有一些條日非贊非彈,收入此篇,并不恰當(dāng)。

(1)陳仲舉嘗嘆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之器①。譬諸寶劍,則世之干將②。”

【注釋】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東漢人,官至泰山太守。

②干將:寶劍名。傳說吳王闔閭叫吳人干將鑄劍,后來濤成兩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

【譯文】

陳仲舉曾經(jīng)贊嘆說:“像周子居這個人,確是治國的人才。拿寶劍來打比方,他就是當(dāng)代的干將。”

(2)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fēng)。”①

【注釋】

①目:品評。常以某一方式指出人或物的獨(dú)特之處。謖謖(sù sù):疾風(fēng)聲。

【譯文】

世人評論李元禮說:“像挺拔的松樹下呼嘯而過的疾風(fēng)。”

(3)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①,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見許子政弱冠之時,嘆曰:“若許子政者,有干國之器②。正色忠謇,則陳仲舉之匹③;.. 伐惡退不肖,范孟博之風(fēng)④。”

【注釋】

①許子將兄弟:東漢末汝南郡平輿縣人。哥哥許虔,字子政;弟弟許劭。字子將。

②干于(gan)國:治國。

③忠謇(jiān):忠誠、正直。陳仲舉:也是平輿人,有肅清天下之志,反抗貴戚,謀誅宦官,被譽(yù)為忠正。參看(德行)第1 則注①。匹:成對;相當(dāng)。

④范孟博:范滂,字孟博,汝南郡細(xì)陽縣人,也有肅清天下之志。

【譯文】

謝子微看見許子將兄弟倆,便說:“平輿縣的深潭里有兩條龍呢。”他看見許子政年輕時的樣子,贊嘆說:“像許子政這個人,有治國的才能。態(tài)度嚴(yán)正,忠誠正直,這點(diǎn)和陳仲舉相當(dāng);打擊壞人,斥退品行不端的人,這又有范孟博的風(fēng)度。”

(4)公孫度目邴原:“所謂云中白鶴,非燕雀之網(wǎng)所能羅也。”①..

【注釋】

①邴(bīng)原:三國時魏人,避亂到遼東,受到公孫度的禮遇,后想回家,公孫度曾勸阻他,他便偷偷地走了。吏役想去追回他,公孫度說他是白鶴,自己無法挽留這樣的人才。

【譯文】

公孫度評論哪原說:“他是所說的云中白鶴,不是用捕燕雀的網(wǎng)所能捕到的。”

(5)鐘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①謂“裴公之談,經(jīng)日不竭②。”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于鐘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③。”于是用裴。

【注釋】

①鐘士季:鐘會,字士季。參看《言語》第1l則注①。王安豐:下戎,字浚沖,伐吳有功,封為安豐侯。參看(德行》第17 則注①。

②裴公:據(jù)劉孝標(biāo)注,裴公指裴頠。但是從上下文看,似應(yīng)指裴頠的叔父裴楷;從《晉書)看,裴楷和鐘會有關(guān)系,而裴頠和鐘會似無關(guān)聯(lián)。

③裴楷:字叔則,曾任中書令。所以后文也稱裴令公。參看《德行》第18則注②。簡要:簡約扼要。嚴(yán)復(fù)說:“清通者,中清而外通也;簡要者,知禮法之本而所行者簡:二者皆老莊之道。”(參看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第11 頁《德行》第17 則注①。)

【譯文】

鐘士季評論安豐侯王戎說:“阿戎聰明伶俐,懂得別人的心意。”又評論說:“裴公善談,一整天也談不完。”吏部郎這個職位空出來了,晉文帝司馬昭問鐘會誰是適當(dāng)?shù)娜诉x,鐘會回答說:“裴楷清廉通達(dá),王戎能掌握要領(lǐng)而處事簡約,都是適當(dāng)?shù)娜诉x。”于是委任裴楷。

(6)王浚沖、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鐘士季,須臾去,后客問鐘曰:“向二童何如?”鐘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后二十年,此二賢當(dāng)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①。”

【注釋】

①滯才:被遺漏的人才。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選。

【譯文】

王戎、裴楷兩人童年時拜訪鐘士季,一會兒就走了,走后,有位客人間鐘士季說:“剛才那兩個小孩怎么樣?”鐘說:“裴楷清廉通達(dá),王戎簡約扼要。二十年以后,這兩位賢才會做吏部尚書。希望那時候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

(7)諺曰:“后來領(lǐng)袖有裴秀。”①

【注釋】

①諺:在群眾間流傳的諺語。裴秀:字季彥,晉初封鉅鹿公,累遷左光祿大夫、司空。是裴楷的堂兄

【譯文】

諺語說:“后輩中成長起來的領(lǐng)袖有裴秀。”

(8)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修敬而入自敬①。一曰:“如入宗廟,瑯瑯但見禮樂器②。”“見鐘士季,如觀武庫,但睹矛戴③。見傅蘭碩,江廧靡所不有④。見山巨源,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yuǎn)⑤。”

【注釋】

①“肅肅”句:《禮記·檀弓下》:“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意指未使人們致敬意而人們肅然起敬。這里用其意。肅肅,形容恭敬。廊廟,指朝廷。

②瑯瑯:形容玉的光采。

③矛戟:予和戟都是兵器。

④江廧(qíang):當(dāng)作汪翔,《晉書·裴楷傳》作汪翔(翔、廧,音近借用),即汪洋,廣大,浩大。

⑤幽然:形容深遠(yuǎn)。

【譯文】

中書令裴楷評論夏侯太初說:“好像進(jìn)入朝廷一樣恭恭敬敬的,人們無心加強(qiáng)敬意,卻自然會肅然起敬。”另一種說法是:“好像進(jìn)入宗廟之中,只看見禮器和樂器琳瑯滿目。”又評論說:“看見鐘士季,好像參觀武器庫,矛戟森森,全是兵器??匆姼堤m碩,像是一片汪洋,浩浩蕩蕩,無所不有??匆娚骄拊?,好像登上山頂往下看,幽深得很。”

(9)羊公還洛,郭奕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①。既見,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太業(yè)②!”復(fù)往羊許,小悉還,又嘆曰:“羊叔子去人遠(yuǎn)矣!”③羊既去,郭送之彌日,一舉數(shù)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復(fù)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顏?zhàn)英?”

【注釋】

①羊公:羊祜,字叔子,博學(xué)能文,善談?wù)摗9龋鹤痔珮I(yè)。

②減:不如;次于。

③小悉:少頃;不多久。去人:離開別人;超過別人。

④顏?zhàn)樱侯伝兀鬃幼畹靡獾膶W(xué)生。

【譯文】

羊祜回洛陽去,路過野王縣,當(dāng)時郭奕任野王縣令,羊祜到了縣界,派人去請郭奕來會一會,郭奕便去了。見面后,郭奕贊嘆說:“羊叔子何必要不如我郭太業(yè)呢!”過后再前往羊祜住所,不多久便回去,又贊嘆道:“羊叔子遠(yuǎn)遠(yuǎn)超過一般人啊!”羊祜走了,郭奕整天都送他,一送就送了幾百里,終于因為出了縣境被免官。他仍舊贊嘆道:“羊叔子何必定比顏?zhàn)硬钅?”

(10)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①。”

【注釋】

①璞玉渾金:末經(jīng)雕琢的玉和未經(jīng)提煉的金,比喻本質(zhì)真純質(zhì)樸。名:命名。

【譯文】

王戎評論山巨源說:“像璞玉渾金、人人都看重它是寶物,可是沒有準(zhǔn)知道該給它取個什么名字。”

(11)羊長和父繇與太博祜同堂相善,仕至車騎掾,蚤卒①。長和兄弟五人,幼孤。祜來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成人②,乃嘆曰:“從兄不亡矣!”

【注釋】

①同堂:同一祖父。

②宛:仿佛。

【譯文】

羊長和的父親羊繇和太傅羊祜是堂兄弟,很友愛,羊繇做官做到車騎將軍府的屬官,死得早。長和兄弟五人,年紀(jì)很小就成了孤兒。羊祜來哭喪,看見長和那種悲痛的神情舉止,像個成年人,便嘆道:“堂兄沒有死,后繼有人了!”

(12)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①。”

【注釋】

①清真:純潔真摯。

【譯文】

山濤推薦阮咸出任吏部郎,評論阮咸說:“純潔真摯,沒有多少私欲,任何事物也改變不了他的志向。”

(13)王戎目阮文業(yè):“清淪有鑒識,漢元以來未有此從①”..

【注釋】

①清倫:言行高潔,通曉倫理。漢元:漢初。

【譯文】

王戎評論阮文業(yè)說:“清高,通倫理,有知人論世之明,從漢初以來還沒有這樣的人。”

(14)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楷清通。”

【譯文】

武元夏評論裴楷、王戎兩人說:“王戎注重簡要,裴楷清廉通達(dá)。”

(15)庚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jié)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①。”

【注釋】

①森森:高聳的樣子。磊砢(lǎi luō.. ):形容眾多。節(jié)目:分出樹杈的地方,圪節(jié)。

【譯文】

庚子嵩評論和嶠說:“好像高聳入云的千丈青松,雖然圪節(jié)累累,可是用它來蓋高樓大廈,還是可以用做棟梁材。”

(16)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fēng)塵外物①。”

【注釋】

①太尉:指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神姿:風(fēng)姿。高徹:高雅清澈?,幜汁倶洌含帯偠际敲烙?,泛指精美的東西。瘋塵:塵世;世俗。

【譯文】

王戎說:“太尉的風(fēng)度儀態(tài)高雅清澈,好象晶瑩的玉樹,自然是塵世之外的人物。”

(17)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①。兄子濟(jì)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②。濟(jì)脫時過,止寒溫而已③。后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jì)意外,濟(jì)極惋愕;仍與語,轉(zhuǎn)造精微。濟(jì)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懔然,心形懼肅④。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jì)雖俊爽,自視缺然,乃唱然嘆曰⑤:“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jì)去,叔送至門。濟(jì)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⑥。濟(jì)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jì)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索,名騎無以過之⑦。濟(jì)益嘆其難測:非復(fù)一事。既還,渾問濟(jì):“何以暫行累日?”濟(jì)曰:。“始得一叔。”渾問其故,濟(jì)具嘆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jì):“濟(jì)以上人。”武帝每見濟(jì),輒以湛調(diào)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jì)常無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問如前,濟(jì)曰:“臣叔不癡。”稱其實(shí)美。帝曰:“誰比?”濟(jì)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于是顯名,年二十八始宦。

【注釋】

①王汝南:王湛,字處沖,是司徒王渾的弟弟,出任汝南內(nèi)史。文末說他“年二十八始宦”,疑有誤,文中王齊嘆三十年不知家有名土,顯然與此矛盾。除所生服:父母死后,守孝期滿,脫去孝服。所生,父母,這里指父親。

②過:過訪;探望。按:王湛青少年時,少言語,大家以為他是癡呆,王濟(jì)也瞧不起他,不把他當(dāng)叔父看待。

③脫:或許;偶爾。

④懔然:嚴(yán)肅不荀的樣子。肅:恭敬、莊重

⑤缺然:不足。喟(kui)然:長嘆的樣子。

⑥從騎:騎馬的隨從

⑦策:馬鞭子,縈:圍繞盤旋。

【譯文】

汝南內(nèi)史王湛守孝期滿,脫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結(jié)廬居住。他哥哥王渾的兒子王濟(jì)每次來掃墓,大部下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待他來。王濟(jì)有時偶爾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幾句罷了。后來姑且試著問問近來的事,答時起來言語辭致都很不錯,出乎王濟(jì)意料之外,王濟(jì)非常驚愕;繼續(xù)和他談?wù)?,愈談倒愈進(jìn)入了精深的境界。王濟(jì)原先對叔叔幾乎沒有一點(diǎn)晚輩的敬意,聽了叔叔的談?wù)摵?,不覺肅然起敬,神情舉止都變得嚴(yán)肅恭謹(jǐn)了。便留下來和叔叔談?wù)?,一連多日,沒日沒夜地談。王濟(jì)雖然才華出眾,性情豪爽,卻也覺得自己缺少點(diǎn)什么,于是感慨地嘆息說:“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來一直不知道!”王濟(jì)要走了,叔叔送他到門口。王濟(jì)的隨從中有一匹烈馬,

非常難駕馭,很少有人能騎它。王濟(jì)姑且問他叔:“喜歡騎馬嗎?”他叔叔說:“也喜歡呀。”王濟(jì)又讓叔叔騎那匹難駕馭的烈馬,他叔父不但騎馬的姿勢美妙,而且甩動起鞭子來就像條帶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騎手也沒法超過他。王濟(jì)更加贊嘆叔叔難以估世,他的長處絕不只一種。王濟(jì)回家后,他父親王渾問他:“為什么短時間外出案去了好幾天?”王濟(jì)說:“我剛剛找到一個叔叔。”王渾問是什么意思,王濟(jì)就一五一十地邊贊嘆邊述說以上情況。王渾問:“和我相比怎么樣?”王濟(jì)說:“是在我之上的人。”以前晉武帝每逢見到王濟(jì),總是拿王湛來跟他開玩笑,說道:“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沒有?”王濟(jì)常常沒話回答。既而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叔叔,后來晉武帝又像以前那樣問他,王濟(jì)就說:“我叔叔不傻。”并且稱贊叔叔美好的素質(zhì)。武帝問道:“可以和誰相比?”王濟(jì)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于是王湛的名聲就傳揚(yáng)開來,在二十八歲那年才做官。

(18)裴仆射,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①。

【注釋】

①裴仆射:指裴頠,曾任左仆射,參看(言語)第23 則注②。林藪(sǒu):草木叢聚的地方,比喻事物萎萃的地方。

【譯文】

左仆射裴頠,當(dāng)時的人認(rèn)為他是清談的府庫。

(19)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①:“君兄弟龍躍云津,顧彥先鳳嗚朝陽,謂東南之寶己盡,不意復(fù)見褚生②。”陸曰:“公未睹不嗚不躍者耳!”

【注釋】

①陸平原:陸機(jī),字士衡,吳郡人,曾任平原內(nèi)史。司空張華很賞識陸機(jī)和他弟弟陸云(字士龍),認(rèn)為他們是吳地兩個才子。

②云津:指銀河。顧彥先:顧榮,字彥先,吳人,曾在吳國任黃門侍郎。吳亡后,與陸機(jī)兄弟同到洛陽,當(dāng)時人士稱他們?yōu)槿?。東南之寶:指東南的人才,即吳地的人才。

【譯文】

張華見到褚陶以后,告訴平原內(nèi)史陸機(jī)說:“您兄弟兩人像在天河上騰躍的飛龍,顧彥先像迎著朝陽鳴叫的鳳凰,我以為東南的人才已經(jīng)全在這里了,想不到又見到褚生。”陸機(jī)說:“這是因為您沒有看見過不鳴不躍的人才罷了!”

(20)有問秀才:“吳舊姓何如?”(1)答曰:“吳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時之俊義(2)。朱永長,理物之至德;清選之高望(3)。嚴(yán)仲弼,九皋之鳴,空谷之白駒(4)。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5)。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6)。陸士衡、士龍,鴻鵠之裴回,懸鼓之待褪(7)。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鉏耒,以紙札為良田,以玄默為稼穡,以義理為豐年(8);以談?wù)摓橛⑷A,以忠恕為珍寶(9);著文章為錦繡,蘊(yùn)五經(jīng)為增帛(10);坐謙虛為席薦,張義讓為帷幕(11);行仁義為室宇,修道德為廣宅。”

【注釋】

(1)秀才:指蔡洪。參看《言語》第22 則注①。

(2)吳府君:吳展,字士季。曾在吳國任廣州刺史、吳郡太守。所以稱府君。老成:年老德高的??×x(yì):才德出眾的人。

(3)理物:治理人民。至德:德行最高的人。清選:明澈選拔官員。高望:聲望很高的人。

(4)九皋:深潭。按:《詩經(jīng)·小雅·鶴鳴》:“鶴嗚于九皋,聲聞于天”,《毛傳):“皋,澤也,言身隱而名著也。”這里借指名聲傳得很高很遠(yuǎn)。白駒:白馬。按:《詩經(jīng)。小雅。白駒)有“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句,《疏):“賢者隱居,必當(dāng)潛處山谷。”

(5)八音:樂器的統(tǒng)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樂器。五色:青、黃、赤、白、黑五色,這里指五色交錯而成的花紋。龍章:龍紋。“章”指花紋。

(6)逸光:四射的光芒。

(7)鴻鵠:天鵝。裴回:通“徘徊。”懸鼓:大鼓。

(8)鈕耒(chúlē i):兩種農(nóng)具,鋤頭和木叉。札:用來寫字的木片。玄默:玄遠(yuǎn)沉靜。稼穡:農(nóng)業(yè)勞動。

(9)英華:花,這里指名譽(yù)。忠?。簝煞N道德,盡心和寬恕。

(10)蘊(yùn):儲藏;積聚。絡(luò)帛:絲織品。

(11)席薦:草席。義讓:仗義謙讓。

【譯文】

有人問秀才蔡洪:“吳地的世家大族怎么樣?”洪回答說:“吳府君是圣明君主的賢臣,太平盛世的杰出人才。朱永長是執(zhí)政大臣里面德行最高尚的人,公開選拔的官員中最有聲望的人。嚴(yán)仲粥像深澤中引頸長鳴的白鶴,像潛處空曠深邃山谷中的白駒。顧彥先像樂器中的琴瑟,花紋中的龍紋、張威伯是寒冬時茁壯的青松,黑夜里四射的光芒。陸士衡、士龍兄弟是在高空盤旋的天鵝,是有待敲擊的大鼓。所有這些名士,把大筆當(dāng)農(nóng)具,拿紙張當(dāng)良田,把清靜無為當(dāng)勞動,把掌握義理當(dāng)豐收;把清談當(dāng)聲譽(yù),把忠恕當(dāng)珍寶;把著述文章當(dāng)做刺繡,把精通五經(jīng)當(dāng)做儲藏絲綢;把堅持謙虛當(dāng)做坐草席,把發(fā)揚(yáng)道義禮讓當(dāng)做張掛帷幕;把推行仁義當(dāng)做修造房屋,把加強(qiáng)道德修養(yǎng)當(dāng)做構(gòu)筑大廈。”

(21)人問王夷甫:“山巨源義理何如?是誰輩①?”曰:“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合②。”

【注釋】

①輩:同一類;同一等級。

②往往:處處。

【譯文】

有人問王夷甫:“山巨源談義理談得怎么樣?是和誰相當(dāng)?shù)?”王夷甫說:“這個人從來不肯以清談家自居,可是,他雖然不讀《老子)《莊子),常常聽到他的談?wù)?,倒是處處和老莊思想相合的。”

(22)洛中雅雅有三嘏①:劉粹字純暇,宏字終嘏,漠字沖嘏,是親兄弟②,王安豐甥,并是王安豐女婿。宏,真長祖也。洛中錚錚馮惠卿,名稱,是播子③。蓀與邢喬俱司徒李胤外孫,及胤子順并知名。時稱:“馮才清,李才明,純粹邢④。”

【注釋】

①洛中:洛陽。雅雅:指風(fēng)雅人士眾多。

②“劉粹”句:劉氏三兄弟在西晉時代分別任光祿勛、侍中、吏部尚書,都很有名。當(dāng)時首都是洛陽,所以說“洛中雅雅有三嘏。”

③錚錚:金屬撞擊時的響亮聲音,用來比喻聲名顯赫。

④清:清純。明:明達(dá)。純粹:純正完美。

【譯文】

洛陽眾多風(fēng)雅人士中有三嘏:劉粹,字純嘏,劉宏,字終嘏,劉漠,字沖嘏,三人是親兄弟,是安豐侯王戎的外甥,又都是王戎的女婿。劉宏就是劉真長的祖父。洛陽聲名顯赫的人士中有馮惠卿,名蓀,是馮播的兒子。馮蘇和邢喬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孫,兩人和李胤的兒子李順都很有名。當(dāng)時的人稱贊說:“馮氏才學(xué)清純,李氏才識明達(dá),純正完美的是邢氏。”

(23)衛(wèi)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曰:“自昔諸人沒已來,??治⒀詫⒔^,今乃復(fù)聞斯言于君矣①!”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云霧睹青天②。”

【注釋】

①諸人:指何晏、鄧賜等清談家。已來:以來。

②水鏡:指鏡子,比喻能明察秋毫。這里指對道理能了解得很清楚。

【譯文】

衛(wèi)伯玉任尚書令時,看見樂廣和西晉的名士清談,認(rèn)為他不尋常,說道:“自從當(dāng)年那些名士逝世到現(xiàn)在,常常怕清談快要絕跡,今天竟然從您這里聽到這種清談了!”便叫自己的子侄去拜訪樂廣,對子侄說:“這個人,是人們的鏡子,觀到他,就像撥開云霧看見青天一樣。”

(24)王太尉曰:“見裴令公精明朗然,籠蓋人上,非凡識也①。若死而可作,當(dāng)與之同歸②。”或云王戎語。

【注釋】

①裴令公:裴楷。裴楷任中書令時,王衍還只是黃門郎,所以稱裴楷為令公。王衍后為太尉,而裴楷已死。按:此則可參照《雅量》第12 則。精明:精細(xì)明察。朗然:形容開朗?;\蓋:籠罩;超越。

②作:起立。

【譯文】

太尉王衍說:“我認(rèn)為裴令公精明開朗,超越眾人之上,那不是一般見識的人呀。如果人死了還能再活,我要和他為同一宗旨努力。”有人說這是王戎說的話。

(25)王夷甫自嘆:“我與樂令談,未嘗不覺我言為煩①。”

【注釋】

①樂令:樂廣。據(jù)《晉書·樂廣傳》載,樂廣善于清談,能用很簡要的話分析道理,使大家心服。王衍自以為談?wù)摃r措詞簡練,但與樂廣相比,就感到自己煩瑣。

【譯文】

王夷甫自己感嘆說:“我和樂令清談時,未嘗不感到我的話太煩瑣。”

(26)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莊,庾敳嘗稱之①,每曰:“郭子玄何必減質(zhì)子嵩!”

【注釋】

①郭子玄:參看《文學(xué)》第17 則注②。庾敳:字子嵩、參看《文學(xué)》第15 則注①。

【譯文】

郭子玄才智出眾,很會談?wù)摾锨f思想,庾敳曾經(jīng)稱贊過他,常常說:“郭子玄為什么一定要在我庚子嵩之下!”

(27)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①太尉答曰:“誠不如卿落落穆穆”

【注釋】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是太尉王衍的弟弟,善于品評人物。道:正直。神鋒:氣概??。和怀?。

②落落穆穆:形容豁達(dá)大度、容止溫和。

【譯文】

王平子評論太尉王衍說:“哥哥外貌好像很正直,可是鋒芒太露了。”王衍回答說:“確實(shí)比不上你那樣豁達(dá)大度。儀表溫和。”

(28)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才①。

【注釋】

①太傅:指東海王司馬越。西晉惠帝時,司馬越以太傅錄尚書事。長才:指才學(xué)優(yōu)異的人。大才:指才學(xué)廣博的人。清才:指才學(xué)精深的人。

【譯文】

太傅府里有三個人才:劉慶孫是長才,潘陽仲是大才,裴景聲是清才。

(29)林下諸賢,各有俊才子①:籍子渾,器量弘曠②:康子紹,清遠(yuǎn)雅正③;濤子簡,疏通高素④;咸子瞻,虛夷有遠(yuǎn)志⑤;瞻弟罕,爽朗多所遺⑥;秀子純、梯,并令淑有清流⑦;戎子萬子,有大成之風(fēng),苗而不秀⑧;唯伶子無聞。凡此諸子,唯瞻為冠,紹。簡亦見重當(dāng)世。

【注釋】

①林下諸賢:指竹林七賢。魏時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常在竹林下聚會,飲酒抒懷,世稱竹林七賢。

②弘曠:宏大寬廣。

③清遠(yuǎn)雅正:志向高潔遠(yuǎn)大,本性正直。

④疏通高素·通達(dá),情操高潔純真。

⑤虛夷:謙虛平易。

⑥多所遺:指政務(wù)多所忽略,按:《晉書·阮孚傳》載,阮孚“終日酣縱”,“蓬發(fā)飲酒,不以王務(wù)嬰心”。阮孚之事,可參看《雅量》第15 則。

⑦令淑:善良文雅。清流:比喻德行高潔。

⑧大成:指學(xué)問大有成就。苗而不秀:莊稼生長卻不抽穗開花。語出(論語·子罕),古人多以為是孔子痛借他的學(xué)生顏回早死才說這句話。王戎的兒子王萬,有美名,十九歲就死了,所以也比喻為苗而不秀。

【譯文】

竹林七賢,各有才能出眾的兒子:阮籍的兒子阮渾,氣量寬宏;嵇康的兒子嵇紹,志向高遠(yuǎn),本性正直;山濤的兒子山簡,通達(dá)而且高潔純真;阮咸的兒子阮瞻,謙虛平易,志向遠(yuǎn)大;阮瞻的弟弟阮革,爽朗,不受政務(wù)牽累;向秀的兒子向純、向梯,都很善良文雅,不肯同流合污;王戎的兒子王萬子,有集大成的風(fēng)度,可惜早逝;只有劉伶的兒子默默無聞,在所有這些人里面,唯獨(dú)阮瞻可居于首位,秘紹和山簡在當(dāng)時也很受尊重。

(30)底子躬有廢疾,甚知名。家在城西,號曰城西公府①。

【注釋】

①城西公府:公府本指三公的府第,原子躬(名瓊)曾為太尉(三公之一)的屬官,結(jié)果他的住宅也被稱為公府。

【譯文】

庾子躬有殘疾,可是很有名望。他的住宅在城西,稱為城西公府。

(31)王夷甫語樂令:“名士無多人,故當(dāng)容平子知。”①。”

【注釋】

①“王夷甫”句:王夷甫很看重他弟弟王平子,四海人士一經(jīng)王平子品評過,王夷甫便不再置評。

【譯文】

王夷甫告訴尚書令樂廣說:“名士沒有很多,自然任憑平子審

(32)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寫水,注而不竭。”①

【注釋】

①郭子玄:郭象。參看(文學(xué)》第17 則注②。寫:通“瀉”。按:“懸河寫水”形容能言善辯,滔滔不絕。注:倒下;流下。

【譯文】

太尉王衍說:“郭子玄的談?wù)摵孟衿俨純A瀉下來,滔滔不絕。”

(33)司馬太傅府多名士,一時俊異。庾文康云:“見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①。”

【注釋】

①子嵩:庾f ,字子嵩。任太傅府參軍,轉(zhuǎn)軍諮祭酒。神王:神旺,精神振奮?!稌x書·庾敳傳》作“袖手”,和瘦亮說的不一樣。

【譯文】

司馬越的大傅府里名士很多,都是當(dāng)時的優(yōu)異人物。庾亮說:“我覺得子嵩在這些人里面,常常精神旺盛。”

(34)太傅東海王鎮(zhèn)許昌,以王安期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①。敕世子毗曰:“夫?qū)W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②。閑習(xí)禮度,不如式瞻儀形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④,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⑤。”或曰:“王、趙、鄧三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謂安期,鄧伯道。趙穆也。袁宏作《名士傳》,直云王參軍?;蛟期w家先猶有此本。

【注釋】

①“太傅”句:西晉末,懷帝即位,東海王司馬越輔政,因懷帝親理政事,司馬越不能專權(quán),便請求鎮(zhèn)守許昌。

②敕:告誡。世子:帝王公卿之子,是地位或爵位的繼承人。安:安置;保留。

③閑習(xí):熟習(xí)。式瞻:瞻仰。儀形:儀式。

④諷味:背誦和體會。遺言:古圣先賢流傳下來的話。音旨:語言和意思。

⑤人倫:人類,這里指有才學(xué)的人,人才。

【譯文】

太傅東海王司馬越鎮(zhèn)守許昌的時候,任用王安期做記室參軍,并且非常賞識看重他。東海王告誡自己的兒子司馬毗說:“學(xué)習(xí)書本的效益淺,體驗生活所保留的感受深。熟習(xí)禮制法度,就不如去好好觀看禮節(jié)儀式;背誦并體味前人的遺訓(xùn),就不如親自接受賢人的教誨。王參軍是人們的榜樣,你要學(xué)習(xí)他。”有人以為是這樣說的:“王。趙、鄧三位參軍是人們的榜樣,你要學(xué)習(xí)他們。”所說的三位參軍指王安期、鄧伯道、趙穆。袁宏寫《名士傳》的時候,只說到王參軍。有人說趙穆家原先還有這個抄本。

(35)庾太尉少為王眉子所知①。庾過江,嘆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②。”

【注釋】

①王眉子:王玄,字眉子。參《識鑒》第12 則注①。

②“庇其”句:指得到他的賞識,使人感到溫暖。字下,屋檐下。

【譯文】

太尉瘦亮年輕時得到王眉子的賞識。后來庾亮避難過江,贊揚(yáng)王眉子說:“在他的房檐下得到庇護(hù),使人忘了冷暖。”

(36)謝幼輿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董仲道卓犖有致度①。”

【注釋】

①簡暢:簡約舒暢。嵇延祖:嵇紹,字延祖。弘雅:寬宏正直。劭長:指德行美好。卓犖:卓越;杰出。致度:風(fēng)致氣度。

【譯文】

謝幼輿說:“我的朋友王眉子清廉通達(dá),簡約舒暢;嵇延祖寬宏正直,德行高尚;董仲道見識卓越,很有風(fēng)致、氣度。”

(37)王公目太尉:“巖巖清峙,壁立于仞①。”

【注釋】

①巖巖:形容高峻。清峙:清靜聳立。仞(rèn):七尺或八尺為一切。

【譯文】

王導(dǎo)評論太尉王衍:“陡峭地肅靜地聳立在那里,像千丈石壁一樣屹立著。”

(38)庾太尉在洛下,問訊中郎①,中郎留之云:“諸人當(dāng)來。”尋溫元甫、劉王喬、裴叔則俱至,酬酢終日②。咦公猶憶劉、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③。

【注釋】

①中郎:指庾敳,曾任太傅從事中郎,為人常靜默無為,縱心事外。

②酬酢(zuò):賓主互相敬酒,泛指應(yīng)對。

③清中:恬靜平和。

【譯文】

太尉庾亮在洛陽的時候,有一次,去探望中郎庾敳,庾敳挽留他稍候一下,說:“大家會來的。”過了一會兒,溫元甫、劉王喬、裴叔則都來了,大家清談了一整天。庾亮后來還能回憶起當(dāng)時劉、裴兩人的才華,元甫的恬靜平和情狀。

(39)蔡司徒在洛,見陸機(jī)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①。士龍為人,文弱可愛;士衡長七尺馀②,聲作鐘聲,言多慷慨。

【注釋】

①蔡司徒:蔡漠。參看《方正》第40 則注①。陸機(jī)兄弟:參看《方正》第18 則注①②。參佐:屬官。廨:官署。

②七尺:指成年人應(yīng)有的身高。按:古代一尺只有現(xiàn)代六七寸長。

【譯文】

司徒蔡謨在洛陽的時候,看見陸機(jī)、陸云兄弟住在僚屬辦公處里,有三間瓦屋,陸云住在東頭,陸機(jī)住在西頭。陸云為人,文雅纖弱得可愛;陸機(jī)身高七尺多,聲音像鐘聲般洪亮,說話大多慷慨激昂。

(40)王長史是廈子躬外孫,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①。”

【注釋】

①入理:指深入玄理之中。泓(hǒng)然:形容深入。

【譯文】

長史王檬是庾子躬的外孫,丞相王導(dǎo)評論廈子躬說:“深刻地領(lǐng)會了玄理,是在我以上的人。”

(41)庾太尉目質(zhì)中郎:“家從談?wù)勚S①。”

【注釋】

①家從:家從父,叔父。太尉庾亮的父親和中郎庾敳同一祖父,庾敳是庾亮的堂叔父。談?wù)劊荷钌畹?。許:贊許。按:此則各家無確解,或疑句中有脫誤。

【譯文】

太尉庚亮評論中郎庾敳說:“家叔深受人們的稱贊。”

(42)庾公目中郎:“神氣融散,差如得上①。”

【注釋】

①神氣:精神。融散:和樂、閑散。據(jù)《晉陽秋》載:“敳頹然淵放,莫有動其聽者。”差如:比較地;大致。

【譯文】

庾亮評論中郎庾敳說:“他精神安適、疏散、大致還能算出眾。”

(43)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①,曰:“少為王敦所嘆。”

【注釋】

①祖車騎:祖逖,曾與司空劉琨一起任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兩人立志報國,曾聞雞起舞。死后贈車騎將軍。

【譯文】

劉琨稱贊祖逖是開朗通達(dá)的人,說:“他年輕時受到王敦的贊賞。”

(44)時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長于自藏①。”

【注釋】

①托大:把高位當(dāng)做寄身之所,即居高位而不作威作福。自藏:《晉書·庾敳傳》說他不過問世事,知道天下多事,“常靜默無為”,“處眾人中,居然獨(dú)立”。亦即不露頭角,明哲保身。藏,收斂;隱藏。

【譯文】

當(dāng)時人士評論中郎庾敳說:“善于托身高位,善于自我隱藏。”

(45)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眼①。每聞衛(wèi)玠言,輒嘆息絕倒②。

【注釋】

①邁世:超越世俗。推服:推重佩服。

②絕倒:傾倒;欽佩。

【譯文】

王平子有超世的卓越才華,很少有他椎重佩服的人。但是每當(dāng)聽到衛(wèi)玠談?wù)?,總不免贊嘆、傾倒。

(46)王大將軍與元皇表云:“舒風(fēng)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①。中周夷甫、澄見語:‘卿知處明、茂弘。茂弘己有令名,真副卿清論②;處明親疏無知之者。吾常以卿言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試。’頃來始乃有稱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過,不知使負(fù)實(shí)。”

【注釋】

①舒:王舒,字處明,是王敦的堂弟。據(jù)(晉書·王舒?zhèn)?說,王舒“以天下多故,不營當(dāng)時名,恒處私門,潛心學(xué)植”。后避難過江,才做官。風(fēng)概:風(fēng)采節(jié)澡。簡正:指處事簡約剛直。雅入:風(fēng)雅之士;品德高尚的人。邃:王邃,字處重,王舒的弟弟。

②茂弘:王導(dǎo),字茂弘,也是王敦的堂弟。

【譯文】

大將軍王敦呈送晉元帝的奏章說:“王舒很有風(fēng)采節(jié)操,簡約剛直,確實(shí)稱得上高雅的人,自然勝過王邃,他是臣少有的很賞識并扶植的人。在這期間王衍、王澄告訴我說:‘你了解處明和茂弘。茂弘已經(jīng)有了美名,確實(shí)和你的高論相符;處明卻是無論親疏都沒有人了解他。我常常把你的話放在心上,去了解處明,卻毫無收獲,恐怕你對自己說過的話已經(jīng)感到后悔了吧!’臣感慨他說:‘您按我說的試著再看看。’近來方才有人贊揚(yáng)處明,這說明一般人只是擔(dān)心了解人過了頭,而下?lián)膶ζ鋵?shí)際才能了解不夠。”

(47)周侯于荊州敗績還,未得用①。王丞相與人書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遺②!”

【注釋】

①“周侯”句:周侯,指周f ,字伯仁,晉元帝時任寧遠(yuǎn)將軍、荊州刺史,剛到任,遇叛軍,大敗,投奔豫章,后受召還建康。

②雅流:高雅人士。弘器:大器;有大才的人。

【譯文】

武城侯周顎在荊州大敗后,回到京都,未能得到委任。丞相王導(dǎo)給別人寫信說:“周f 是高雅人士,有大才,怎么能把他拋棄呢!”

(48)時入欲題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問周侯①,周侯曰:“可謂卓朗。”桓公曰:“精神淵著。”

【注釋】

①題目:品評。高坐:和尚名。參看《言語》第39 則注①?;竿⑽荆夯敢停置瘋?,死后追贈廷尉。

【譯文】

當(dāng)時人士想給高坐和尚下個評語,還沒有想出恰當(dāng)?shù)?,廷尉桓彝拿這事問武城侯周顎,周f 說:“可以說是卓越開朗。”桓溫說:“精神深沉而明澈。”

(49)王大將軍稱其兒云:“其神候似欲可①。”

【注釋】

①神候:神態(tài)??桑嚎尚?合意。

【譯文】

大將軍王敦稱贊他的兒子說:“看他的神態(tài)好像還可心。”

(50)卞令目叔向①:“朗朗如百間屋。”

【注釋】

①卞令:卞壼,字望之,曾任尚書令。叔向:似是指叔父卞向,但有無其人,無從考證。

【譯文】

尚書令卞壼評論叔向說:“氣度寬闊,好像有上百個敞亮房間的大屋。”

(51)王敦為大將軍,鎮(zhèn)豫章。衛(wèi)玠避亂,從洛投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于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中,復(fù)聞?wù)贾簪?。阿平若在,?dāng)復(fù)絕倒②。”

【注釋】

①永嘉:西晉懷帝的年號。當(dāng)時戰(zhàn)亂不斷。主始之音:指清談玄學(xué)。參看《文學(xué)》第22 則注③。按:永嘉年間,玉敦還沒有升任大將軍職。

②“阿平”句:王澄,字平子。參看本篇第45 則。按:晉元帝時,王澄路過豫章,被王敦殺害了。

【譯文】

王敦任大將軍時,鎮(zhèn)守豫章。衛(wèi)玠為了躲避戰(zhàn)亂,從洛陽來到豫章投奔王敦,兩人一見面都很高興,成天清談。當(dāng)時謝鯤在王敦手下任長史,王敦對謝鯤說:“想不到永嘉年間,又聽到了正始年間那種清談。如果阿平在這里,就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52)王平子與人書,稱其兒:“風(fēng)氣日上,足散人懷①。”

【注釋】

①風(fēng)氣:風(fēng)采氣量。按:稱贊子弟,以此抬高他們身價,是晉代的風(fēng)氣。

【譯文】

王平子給友人寫信,稱贊自己的兒子說:“他的風(fēng)采和氣量一天比一天長進(jìn),足以讓人心懷舒暢。”

(53)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后進(jìn)領(lǐng)袖①。

【注釋】

①胡毋彥國:胡毋輔之,字彥國。按:《晉書·胡毋輔之傳》載,這一條也是王平子給友人信上的話。原作“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靠靠不絕,誠為后進(jìn)領(lǐng)袖也。”

【譯文】

胡毋彥國談吐中的優(yōu)美言辭就像鋸木時的木屑一樣連綿不斷,他是后輩的領(lǐng)袖。

(54)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巖巖,卞望之之峰距①。”

【注釋】

①察察:指明辨是非。巖巖:險峻;威嚴(yán)。峰距:《晉書·卞壼傳》作“峰岠”。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引陳僅《捫燭脞存》:“峰距,猶岳峙也。言其高峻,使人不可近”。也是孤峰特立之意。

【譯文】

丞相王導(dǎo)說:“像刁玄亮那樣明察秋毫,戴若思那樣威嚴(yán),卞望之那樣剛直不阿。”

(55)大將軍語右軍①:“汝是我佳子弟,當(dāng)不減阮主簿②。”

【注釋】

①右軍: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軍將軍,是大將軍王敦的堂侄。

②阮主簿:阮裕,有德行,王敦聞其名,召為主簿。

【譯文】

大將軍王敦對右軍將軍王羲之說:“你是我家的優(yōu)秀子弟,想必不會次于阮主簿。”

(56)世目周侯:“嶷如斷山①。”

【注釋】

①嶷(nì):形容山高特立。斷山:指懸崖峭壁。按:這句形容周f 清高正直,據(jù)《晉書·周f 傳》說,人們不敢輕慢他。

【譯文】

世人評論武城侯周f :“像懸崖絕壁一樣陡峭。”

(57)王丞相招祖約夜語,至?xí)圆幻撷佟C鞯┯锌?,公頭鬢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②。”公曰:“昨與士少語,遂使人忘疲。”

【注釋】

①祖約:字士少,曾任豫州刺史。

②“公昨”句:“是”字疑是衍文,此句似應(yīng)為“公昨如似失眠”,否則于理不順。

【譯文】

丞相王導(dǎo)邀祖約晚上來清談,談到天亮也沒有睡覺。第二天一早有客人來,王導(dǎo)出來見客時,還沒有梳頭,身體也有點(diǎn)困倦,客人問道:“您昨天夜里好像失眠了。”王導(dǎo)說:“昨晚和士少清談,就讓人忘了疲勞。”

(58)王大將軍與丞相書,稱楊朗曰①:“世彥識器理致,才隱明斷②。既為國器,且是楊侯淮之子,位望殊為陵遲③。卿亦足與之處。”

【注釋】

①楊朗:字世彥。參看《識鑒》第13 則。

②識器:識見和氣量。理致:義理和情趣。

③國器:足以主持國政的人才。楊侯淮:楊淮,實(shí)即楊準(zhǔn),西晉元康未年任冀州刺史,是當(dāng)時名士。陵遲:衰微。

【譯文】

大將軍王敦給丞相王導(dǎo)寫信,稱贊楊朗說:“世彥很有識見和氣量,言談深得事物之義理而有情趣,才學(xué)精微,論斷高明。既是足以治國的人才,又是楊侯淮的兒子,可是地位和名望很是卑微。你也可以和他相處。”

(59)何次道往丞相許,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①,曰:“來,來,此是君坐。”

【注釋】

①“何次道”句:何次道,名充,字次道,是王導(dǎo)的大姨子的兒子,小時候就和王導(dǎo)很要好,且歷任顯官。王導(dǎo)在東晉初年任右將軍、揚(yáng)州刺史、監(jiān)江南諸軍事,很器重何次道,有意讓他輔助自己并準(zhǔn)備讓他接任,所以常借故露出此意。這一則和下一則所說的都是要表示這個意思。

【譯文】

何次道到丞相王導(dǎo)那里去,王導(dǎo)拿拂塵指著座位招呼他同坐,說:“來,來,這是您的座位。”

(60).. 丞相治揚(yáng)州廨舍,按行而言曰①:“我正為次道治此爾!”何少為王公所重,故屢發(fā)此嘆。

【注釋】

①按行:巡視。

【譯文】

丞相王導(dǎo)修建揚(yáng)州的官署,他在視察修建情況時說:“我只是替次道修建這個官署罷了!”何次道年輕時就受到王導(dǎo)的重視,所以王導(dǎo)屢次表示這樣的贊嘆。

(61)王丞相拜司徒而嘆曰①:“劉王喬若過江,我不獨(dú)拜公②。”

【注釋】

①司徒:官名,與司室。太尉號稱三公,是最高級的官,司徒和丞相職務(wù)相通,所以一般不并置。按:東晉明帝即位后,王導(dǎo)升任司徒。

②劉王喬:劉疇,字王喬,年輕時名望就很高,西晉永嘉年間,任司徒左長史,后被害。當(dāng)時有人以為他是司徒的合適人選。

【譯文】

丞相王導(dǎo)受任為司徒時嘆道:“如果劉王喬能過江來,我不會一個人就任三公。”

(62)王藍(lán)田為人晚成,時人乃謂之癡①。王丞相以其東海子,辟為椽②。常集聚,王公每發(fā)言,眾人競贊之。述于未坐曰:“主非堯、舜,何得事事皆是③!”丞相甚相嘆賞。

【注釋】

①王藍(lán)田:王述,字懷祖,年輕時繼承了他父親的封爵為藍(lán)田縣侯。性恬靜,不愛顯示,眾人竟相辯論時,他也不為所動,所以到三十歲時還沒有名望,別人就認(rèn)為他癡呆。

②東海:王述的父親王承曾任東??ぬ兀苑Q為東海。按:王承在東晉初年,名望很大,當(dāng)時的名臣王導(dǎo)、庾亮等都比不上他,所以王導(dǎo)因為他的關(guān)系有意提拔王述。

③主:僚屬稱上司為主。

【譯文】

藍(lán)田侯王述為人處世,成就比較晚,當(dāng)時人們竟認(rèn)為他癡呆。丞相王導(dǎo)因為他是東海太守王承的兒子,就召他做屬官。有一次聚會,王導(dǎo)每次講話,大家都爭著贊美。坐在未座的王述說:“主公不是堯、舜,怎么能事事都對!”王導(dǎo)非常贊賞他。

(63)世目楊朗:“沉審經(jīng)斷①。”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亂,楊氏作公方未已②。”謝公云:“朗是大才。”

【注釋】

①沉審:深沉慎重。經(jīng)斷:順理決斷。

②楊氏:指楊朗六兄弟。楊朗兄弟六人,名聲都很大,輿論界認(rèn)為他們都有丞相的聲望。其父楊準(zhǔn)在西晉惠帝未年任冀州刺史,因看到戰(zhàn)亂頻起。國事無望;就終日縱酒。按:《識鑒》第13 則記楊朗曾參加玉敦的叛亂,晉明帝想殺他,看來也并非做三公的人才。

【譯文】

世人評論楊朗:“深沉慎重,順理而決斷。”司徒蔡謨說:“如果西晉不亂,楊氏任三公的將會接連不斷。”謝安說:“楊朗是大才。”

(64)劉萬安即道真從子,庾公所謂的然玉舉①。又云:“千人亦見,百人亦見②。”

【注釋】

①灼然:形容鮮明。玉舉:玉立,比喻操守堅定。

②見:同“現(xiàn)”。

【譯文】

劉萬安就是劉道真的侄兒,是庾琮所說的操守鮮明堅定的人物。又說:“他在千人中也能顯露出來,在百人中也能顯露出來。”

(65)庾公為護(hù)軍,屬桓廷尉覓一佳吏,乃經(jīng)年①?;负笥鲆娦鞂幎熘掠阝坠?,曰:“人所應(yīng)有,其不必有;人所應(yīng)無,己不必?zé)o②。真海岱清士③。”

【注釋】

①護(hù)軍:護(hù)軍將軍,是掌握中央軍權(quán)的。按:庾亮在晉明帝時升任護(hù)軍將軍。

②“人所”句:這里所說的有、無,大概是指禮法、道德方面的內(nèi)容。按句意,似指徐寧與眾不同。

③海岱:古稱今山東省東海與泰山間之地。按:徐寧是東??と?,東??ぐńK、山東東部一帶。

【譯文】

庾亮任護(hù)軍將軍的時候,托廷尉桓彝代找一個優(yōu)秀的屬官,過了一年竟然還沒找到?;敢秃髞砼鲆娦鞂?,并且很賞識他,就把他推薦給庾亮,并介紹說:“人們應(yīng)該有的,他不一定有;人們不應(yīng)該有的,他不一定沒有。他確實(shí)是海岱一帶的清廉正直的人士。”

(66)桓茂倫云:“諸季野皮里陽秋①。”謂其裁中也②。

【注釋】

①皮里陽秋:指肚里有《春秋》筆法,即表面上不作評論,內(nèi)心卻有褒貶。原作皮里春秋,因避諱改為“陽”。

②裁中:裁于中;內(nèi)心有裁決。

【譯文】

桓茂倫說:“諸季野是皮里春秋。”這指的是他心中有裁決。

(67)何次道嘗送東人,瞻望,見賈寧在后輪中①,曰:“此人不死,終為諸侯上客②。”

【注釋】

①東人:指從建康以東來的人。賈寧:字建寧,后任蘇峻的參軍,隨蘇峻起兵反帝室,失敗后,先投降,官至新安太守。后輪:后車。

②諸侯:指所分封的王侯。

【譯文】

何次道有一次送走從東來的客人,遠(yuǎn)遠(yuǎn)望去,看見賈寧在后面的車上,就說:“這個人如果不死,終歸要做王侯的尊貴賓客。”

(68)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稱①。庾公顧謂諸客曰:“弘冶至贏,不可以致哀②。”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注釋】

①杜弘治:杜義,字弘治,年輕時就很有名聲,官至丹陽丞。不稱(chèn):不相稱,按:這句話指他表情不夠悲傷。

②贏(lèi):瘦弱。致哀:極其哀痛。

【譯文】

社弘治家祖墳塌了,他的悲傷表情和這件事不相稱。庾亮環(huán)顧眾賓客,對他們說:“弘治身體極弱,不可以太傷心。”又說:“弘治不能哭得太傷心。”

(69)世稱庚文康為豐年玉,稚恭為荒年谷①。庾家論云:“是文康稱恭為荒年谷,庾長仁為豐年玉②。”

【注釋】

①豐年玉:比喻能潤色太平。這里用來形容庾亮是能錦上添花的治國人才。稚恭:庾翼,字稚恭,是庾亮的弟弟。據(jù)《晉書·瘦翼傳)載,翼素有大志,以平胡平蜀為己任?;哪旯龋罕扔髂芫戎D難困苦。這里用來形容庾翼是能夠雪中送炭的挽救危亡的人才。

②庾長仁:庾統(tǒng),字長仁,是庾亮另一個弟弟的兒子,曾任尋陽郡太守。

【譯文】

世人稱頌庾亮像豐年的美玉,稱頌庾稚恭像災(zāi)荒年頭的糧食。庾家內(nèi)部評論則說:“是庾亮稱贊稚恭像災(zāi)荒年頭的糧食,庾長仁像豐年的美玉。”

(70)世目杜弘治標(biāo)鮮,季野穆少①。

【注釋】

①標(biāo)鮮:標(biāo)致鮮明。穆少:溫和、要求少。

【譯文】

世人評論杜弘治風(fēng)采俊秀照人,褚季野溫和淡泊。

(71)有人目杜弘治:“標(biāo)鮮清令,盛德之風(fēng),可樂詠也①。”

【注釋】

①清令:清高純美。盛德:高尚的道德。樂詠:用音樂、詩歌來贊頌。

【譯文】

有人評論杜弘治:“風(fēng)采俊秀照人,本性清高純美,表現(xiàn)出大德的風(fēng)范,是值得歌頌的。”

(72)庾公云:“逸少國舉①。”故庾倪為碑文云:“拔萃國舉②。”

【注釋】

①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②拔萃國舉:意即出類拔革的人,全國推崇的人。

【譯文】

庾亮說:“逸少是全國所推崇的人。”所以庾倪給他寫碑文時就寫上:“拔萃國舉”。

(73)庾稚恭與桓溫書,稱:“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義懷通樂既佳,且足作友,正實(shí)良器①。推此與君,同濟(jì)艱不者也②。”

【注釋】

①義懷:仁義心懷。通樂:豁達(dá)和樂。

②艱不(pǐ):艱難困苦。不,阻塞不通。

【譯文】

庾稚恭寫信給桓溫,稱贊說:“劉道生白天晚上都在處理政事,大小事情都處理得非常稱心如意。這個人胸懷仁義,豁達(dá)和樂,不但這方面很好,而且很值得結(jié)為良友,確實(shí)是優(yōu)秀人才?,F(xiàn)在把他推薦給您,和您一起度過艱難困苦的時日吧。”

(74)王藍(lán)田拜揚(yáng)州,主簿請諱①。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內(nèi),遠(yuǎn)近所知。內(nèi)諱不出于外,馀無所諱②。”

【注釋】

①諱:指家諱,避忌說出一家內(nèi)長輩的名字。按:晉人重視家諱,別人不能當(dāng)面說出與對方長輩名字相同或同音的字。所以新官上任,下屬要請求指出應(yīng)該避忌的名諱,以免無意中觸犯了。

②內(nèi)諱:指避忌家內(nèi)婦女的名字?!抖Y記》說:“婦人之諱不出門。”

【譯文】

藍(lán)田侯王述就任揚(yáng)州刺史時,州府主簿向他請示要避忌的名諱。王述批示說:“先祖、先父,名聲遠(yuǎn)播全國,是遠(yuǎn)遠(yuǎn)近近都知道的。婦女的名字不能向外人說出,此外沒有要避忌的了。”

(75)蕭中郎,孫丞公婦父,劉尹在撫軍坐,時擬為太常①。劉尹云:“蕭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還,無所不堪②。”

【注釋】

①蕭中郎:蕭輪,字祖周,曾任常侍。國子博士。撫軍:指簡文帝司馬呈,即位前曾為撫軍大將軍。太常:是九卿之一,主管祭把禮樂。按:九卿是在三公之下,是中央行政機(jī)關(guān)的長官。

②以還:以下。堪:能勝任。

【譯文】

中郎蕭祖周是孫丞公的岳父,丹陽尹劉真長在撫軍大將軍那里做客時,商議提升蕭祖周任太常。劉真長說:“蕭祖周不知可以不可以就提為三公?從三公以下,他沒有不能勝任的。”

(76)謝太傅未冠;始出西①,詣王長史,清言良久。去后,茍子問曰:“向客何如尊?”②長史曰:“向客舋舋,為來逼人③。”

【注釋】

①未冠(guàn):還沒有成年。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到了成年。出西:指到首都建康。按:謝安在出來做官以前,住在東部的會稽郡,從會稽往西去建康,就叫出西。

②茍子:王脩,字敬仁,小名茍子,是王濛(即王長史)的兒子。尊:稱呼父親。

③舋舋(wēiwě i):同“娓娓”,勤勉不倦的樣子。這里指談?wù)摬痪搿?jù)《晉書》說,由于王濛這句話和王導(dǎo)的器重,謝安年輕時名望就很大。

【譯文】

太傅謝安還沒有成年時,初到京都,到長史王濛家去拜訪,清談了很久。走了以后,王茍子問他父親:“剛才那位客人和父親相比怎么樣?”王濛說:“剛才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談起來咄咄逼人。”

(77)王右軍語劉尹:“故當(dāng)共推安石。”劉尹曰:“若安石東山志立,當(dāng)與天下共推之①。”

【注釋】

①“若安石”句:謝安(字安石)寓居會稽郡上虞縣,官府多次征召,也不肯出任官職,只想在東山隱居,暢游山水。但是他一向名望很大,所以大家仍然希望他能出仕。到四十多歲時,才應(yīng)桓溫的邀請出任司馬。東山志:指隱居的心愿。

【譯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對丹陽尹劉惔說:“我們當(dāng)然要一起推薦安石。”劉惔說:“如果安石志在隱居,我們應(yīng)該和天下人一起推薦他。”

(78)謝公稱藍(lán)田:“掇皮皆真①。”

【注釋】

①掇(duō):揭去,真:指真率,這句指里外皆真,不做作。

【譯文】

謝安稱贊藍(lán)田侯王述說:“剝?nèi)テざ际钦媛实摹?rdquo;

(79)桓溫行經(jīng)王敦墓邊過,望之云:“****!****①!”..

【注釋】

①****:等于可人,使人可意的人,可愛的人。所謂****,多從才德方面說的。按:王敦豪爽,好清談,口不言財利,但后來興兵作亂,心懷殘忍?;笢胤Q贊他,只是表明自己的心跡罷了。

【譯文】

桓溫出行,經(jīng)過王敦墓邊,望著王敦的墳?zāi)拐f:“可意人兒!可意人兒!”

(80)殷中軍道王右軍云:“逸少清貴人,吾于之甚至,一時無所后①。”

【注釋】

①清貴:清高尊貴。于:厚;親愛。甚至:指到了頂點(diǎn)。所后:后來人。指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評論右軍將軍王羲之說:“逸少是個清高尊貴的人,我對他喜歡到極點(diǎn),一時沒有人能比得上他的。”

(81)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亦勝人①。”

【注釋】

①處長:處理、對待自己的長處。

【譯文】

王仲祖稱贊殷淵源說:“他不但憑自己的長處勝過別人,而且在對待長處上也勝過別人。”

(82)王司州與殷中軍語,嘆云:“己之府奧,蚤已傾寫而見①;殷陳勢浩汗,眾源未可得測②。”

【注釋】

①府奧:肺腑,比喻內(nèi)心的話。傾寫:等于“傾瀉”。

②浩汗:浩瀚;廣大。按:這句話比喻殷浩擅長清談,辭鋒玄理,深不可測。同

網(wǎng)友關(guān)注

文言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