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篇第七
【題解】
本篇王充著重論述人的形體跟壽命的關(guān)系。他認(rèn)為,人的形體和壽命都是承受天的正氣同時形成的,只是承受氣的厚薄有不同,所以形體與壽命有大小和長短之分。正常人一旦具有生命,形體和壽命就已經(jīng)固定,它們相互依存,從生到死不會再改變。動物界蠕動飛行的蟲子能變化,是因為它們本性所致,但不因此而能增加壽命。希望人像它們那樣能變化形體,無意乎想讓人成為短命的動物,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至于修道服藥可以改變?nèi)说男误w,成為“體生毛,臂變?yōu)橐恚杏谠?rdquo;而“千歲不死”的仙人的說法,王充認(rèn)為,那是妄言,不可信。
【原文】
7·1人稟元氣于天,各受壽夭之命,以立長短之形,猶陶者用土為簋廉(1),冶者用銅為柈杅矣(2),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體已定,不可減增。用氣為性,性成命定。體氣與形骸相抱(3),生死與期節(jié)相須(4)。形不可變化,命不可減加。以陶冶言之,人命短長,可得論也。
【注釋】
(1)土:疑“埴”的壞字。下文有“陶者有埴簋廡”可證。埴(h0直):粘土。簋(gu!鬼):古代裝食物的器皿。廉:疑系“廡(廡)”之形誤。下同。廡(w(伍):通“甒”(w(伍),古代裝酒的陶器。
(2)柈(p2n盤):通“盤”,盤子。杅(y(魚):同“盂”,盛水的器皿。
(3)骸(h2i孩):軀體。形骸:指形體。抱:存。
(4)期節(jié):期限。這里指命中注定的壽限。須:等待。這里是等同,一致的意思。
【譯文】
人從天那兒承受了元氣,各自接受了自己的壽命,形成了高矮不同的形體,就像制陶工人用粘土做成簋和甒,冶煉工人用銅鑄成盤和盂。器皿的形體已經(jīng)形成,不能再縮小與擴(kuò)大;人的身體已經(jīng)定型,也不能再變矮與增高。人因承受氣形成生命,生命一旦形成,壽命就不會改變。人體具備的氣與形體是相互依存的,生死與壽限是相互一致的。形體不能改變,壽命不能縮短與延長。根據(jù)制陶和冶金的道理來推論,人的壽命有長有短,就能夠得到說明了。
【原文】
7·2或難曰(1):“陶者用植為簋廉,簋廉壹成(2),遂至毀敗,不可復(fù)變。若夫冶者用銅為柈杅,柈杅雖已成器,猶可復(fù)爍(3),柈可得為尊(4),尊不可為簋(5)。人稟氣于天,雖各受壽夭之命,立以形體,如得善道神藥(6),形可變化,命可加增。”
【注釋】
(1)難(n4n南去):駁斥。
(2)兩“廉”字當(dāng)為“廡(廡)”之形誤。壹:一旦。
(3)爍(shu^朔):熔化金屬。
(4)尊:古代的酒具。
(5)不:根據(jù)文意疑作“亦”字,否則句不可通。
(6)善道:指所謂可以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的道術(shù)。神藥:指仙丹。
【譯文】
有人反駁說:“制陶工人用粘土做成簋和甒,簋和甒一旦制成,直到毀壞,形體不會再改變,至于冶煉工人用銅鑄成盤和盂,盤和盂即使已經(jīng)鑄成器皿,還能再熔化,盤可以成為尊,尊也可以成為簋。人從天那兒承受氣,即使各自接受了自己的壽命,形成了形體,要是得到了神奇的道術(shù)和仙丹,形體仍然能改變,壽命也可能延長。
【原文】
7·3曰:冶者變更成器,須先以火燔爍,乃可大小短長。人冀延年,欲比于銅器,宜有若爐炭之化,乃易形;形易,壽亦可增。人何由變易其形,便如火爍銅器乎?《禮》曰:“水潦降(1),不獻(xiàn)魚鱉(2)。”何則?雨水暴下,蟲蛇變化,化為魚鱉。離本真暫變之蟲(3),臣子謹(jǐn)慎,故不敢獻(xiàn)。人愿身之變,冀若蟲蛇之化乎?夫蟲蛇未化者(4),不若不化者。蟲蛇未化,人不食也;化為魚鱉,人則食之。食則壽命乃短(5),非所冀也。歲月推移,氣變物類,蝦蟆為鶉(6),雀為蜄蛤(7)。人愿身之變,冀若鶉與蜄蛤魚鱉之類也?人設(shè)捕蜄蛤(8),得者食之,雖身之不化,壽命不得長,非所冀也。魯公牛哀寢疾七日(9),變而成虎。鯀殛羽山(10),化為黃能(11)。愿身變者,冀牛哀之為虎(12),鯀之為能乎?則夫虎,能之壽,不能過人。天地之性,人最為貴。變?nèi)酥危鼮榍莴F,非所冀也。凡可冀者,以老翁變?yōu)閶雰海浯危装l(fā)復(fù)黑,齒落復(fù)生,身氣丁強(13),超乘不衰(14),乃可貴也。徒變其形,壽命不延,其何益哉?
【注釋】
(1)潦(l3o老):大雨。
(2)鱉(bi5別):甲魚,團(tuán)魚。
(3)本真:本來的形體。暫:突然,忽然。
(4)這句說蟲蛇變化者,下句是說不變者,所以“未”字疑“之”字之誤。
(5)根據(jù)文意,疑“食”前有“見”字,否則語意不完整。
(6)蝦蟆:蛤蟆。鶉(ch*n純):鳥名,即鵪(1n安)鶉。
(7)雀:麻雀的別稱。蜄(sh8n甚):大蚌。蛤(g6格):蛤蜊。
(8)設(shè):假如,如果。
(9)公牛哀:姓公牛,名哀,春秋時魯國人。《淮南子·俶真訓(xùn)》上說他得病,臥床七日之后變成了老虎。
(10)鯀(g(n滾):傳說是禹之父。居于崇,號崇伯。奉堯命治水,以筑堤防水九年未平,被舜殺于羽山(今山東郯城東北)。神話說他神化為黃能(一種類似熊的獸)。殛(j0極):誅殺。羽山:古山名,傳說在今山東省郯城東北。
(11)能:一種像熊的野獸。事參見《左傳·昭公七年》。
(12)上文有“冀若蟲蛇之化乎?”,“冀若鶉與蜄蛤魚鱉之類也?”根據(jù)其句式,疑“冀”后脫一“若”字。
(13)丁:健壯。強:強健,有力。
(14)超:躍登。乘(sh8ng圣):一車四馬為一乘。超乘:跳躍上車,這里形容勇猛敏捷。
【譯文】
我認(rèn)為:冶煉工人要改變原來樣子再鑄成器皿,一定得先用爐火燒化,才能使其擴(kuò)大、縮小,壓短、拉長。人希望延長壽命,想拿銅器來作比方,那就應(yīng)當(dāng)有像爐里的炭一樣變化,才能改變形體;形體改變了,壽命也就能延長。人通過什么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形體,就像爐火熔化銅器一樣呢?《禮記·曲禮》上說:“下大雨,就不向君主獻(xiàn)魚鱉。”為什么呢?因為雨水猛下,蟲蛇改變了形體,變成了魚鱉。它們脫離本來樣子突然變成魚鱉,作臣子的小心謹(jǐn)慎,所以不敢獻(xiàn)給君主。人希望身體能變化,是希望像蟲蛇那樣變化嗎?其實變化了的蟲蛇,還不如不變化的。蟲蛇沒有變成魚鱉,人不吃它;變成魚鱉,人就要吃它。被人吃了其壽命就短,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節(jié)氣的變化,物類也會跟著變化,蛤蟆成了鵪鶉,麻雀成了大蚌、蛤蜊。人希望身體能變化,是希望像鵪鶉、大蚌、蛤蜊、魚、鱉之類一樣嗎?人如果捕捉大蚌、蛤蜊,得到者把它吃了,即使本身沒有變化,其壽命也不會長,這也不是人們所希望的。魯國的公牛哀得了臥床的疾病七天,就變成了老虎。鯀在羽山被殺,變成了黃能。希望身體能變化的人,是希望像公牛哀變?yōu)槔匣ⅲ呑優(yōu)辄S能那樣嗎?然而那老虎,黃能的壽命,是不可能超過人的。天地間的生命,人最為寶貴。改變?nèi)说男误w,再變成禽獸,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凡是希望身體能變化的人,若能由老翁變?yōu)閶雰海浯危砂装l(fā)能恢復(fù)成黑發(fā),落掉的牙齒能再長出,身體和體氣能保持堅強,躍車迅猛的勁頭不減,才是可貴的。光改變自己形體,壽命沒有延長,那有什么好處呢?
【原文】
7·4且物之變隨氣,若應(yīng)政治(1),有所象為(2)。非天所欲壽長之故,變易其形也,又非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人恒服藥固壽,能增加本性,益其身年也。遭時變化,非天之正氣(3),人所受之真性也,天地不變,日月不易,星辰不沒,正也。人受正氣,故體不變。時或男化為女,女化為男,由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也,應(yīng)政為變。為政變,非常性也。漢興,老父授張良書(4),己化為石(5),是以石之精為漢興之瑞也(6);猶河精為人持壁與秦使者(7),秦亡之征也。蠶食桑老(8),績而為繭(9),繭又化而為娥(10),娥有兩翼,變?nèi)バQ形。蠐螬化為復(fù)育(11),復(fù)育轉(zhuǎn)而為蟬,蟬生兩翼,不類蠐螬。凡諸命蠕蜚之類。多變其形,易其體。至人獨不變者,稟得正也。生為嬰兒,長為丈夫,老為父翁,從生至死,未嘗變更者,天性然也。天性不變者,不可令復(fù)變;變者,不可不變(12),若夫變者之壽,不若不變者。人欲變其形,輒增益其年(13),可也。如徒變其形而年不增,則蟬之類也,何謂人愿之?龍之為蟲,一存一亡(14),一短一長,龍之為性也,變化斯須(15),輒復(fù)非常。由此言之,人,物也,受不變之形,不可變更(16),年不可增減。
【注釋】
(1)若應(yīng)政治:王充認(rèn)為,萬物的特殊變化有時應(yīng)和國家政治的好壞而發(fā)生。
(2)象:象征。
(3)正氣:指天正常施放的氣。
(4)老父:老頭。張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省亳縣東南)人。漢初大臣。其祖與父是韓國貴族,秦滅韓,張良結(jié)交刺客,刺殺秦始皇未遂。傳說他逃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后參加秦末農(nóng)民起義,是劉邦的主要謀士。漢朝建立,封為留候。事參見《史記·留侯世家》。
(5)已:隨后,不久。化為石:傳說黃石公是塊石頭變的,后來又復(fù)原為石頭。(6)瑞:特指吉祥的征兆。
(7)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8)老:衰,疲倦,休息的意思。
(9)績:把麻搓成線。這里指吐絲。
(10)娥:通“蛾”。
(11)蠐螬(q0c2o齊曹):金龜子的幼蟲。復(fù)育:蟬的幼蟲。蠐螬化為復(fù)育:古人限于當(dāng)時科學(xué)水平,分不清這兩種昆蟲的幼蟲,認(rèn)為復(fù)育是蠐螬變的。
(12)疑“可”后脫一“令”字。上文言“不可令復(fù)變”,此言“不可令不變”,文例一致,可證。
(13)輒(h6哲):總是,就。
(14)一:時而。
(15)斯須:一會兒。
(16)上文言“形不可變化,命不可減加”,故疑“不”前奪一“形”字。
【譯文】
況且物類的變化是隨著節(jié)氣,有時就應(yīng)與國家政治好壞相應(yīng),有所預(yù)兆出現(xiàn),并不是上天想它延年益壽的緣故,才改變它的形體,也不是得神草仙丹吃了而變化的。人長期服藥能保持長壽,能增加原來的生命,延長其壽命。這只是碰巧發(fā)生的變化,不是天正常施放的氣,也不是人所承受的原有生命。天地不發(fā)生變化,日月不改變形態(tài),星辰不發(fā)生墜落,這是正常現(xiàn)象。人承受的是天的正氣,所以身體不會改變。有時男人變成女人,女人變成男人,同樣高地成了谷地,深谷成了丘陵,應(yīng)和政治發(fā)生變化。有應(yīng)和政治的變化,不是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漢朝要興起,老翁授兵書給張良,然后變成石頭,這石頭精靈的出現(xiàn)是作為漢朝興起的吉兆;像河的精靈變成人手捧玉璧遞給秦的使者,是秦朝將亡的兇兆。蠶吃桑葉而衰,然后吐絲作成繭,繭又變成蛾,蛾有兩只翅膀,改變掉了蠶的形體。蠐螬變成復(fù)育,復(fù)育轉(zhuǎn)變成了蟬,蟬長出兩只翅膀,完全不像蠐螬。凡是各種有生命能蠕動和飛行的蟲類,大多能改變它們的形體。至于人唯獨不改變形體,是因為承受到的是正氣。人出生是嬰兒,長大作丈夫,年老成老翁,從生到死,不曾改變,這是天生本性如此的緣故。天生本性不變的,不可能使其再變化;變化的,又不可能叫它不變化。至于變化者的壽命,不如不變的。人希望改變自己的形體,就能延長其壽命,那值得。如果光改變自己形體而壽命不能延長,那就與蟬同類,怎么能說人是希望這樣呢?龍作為一種蟲,時而出現(xiàn),時而隱沒,身體有時短,有時長,龍為了生命,變化很快,總是反復(fù)無常。這樣說來,人是物類,稟受不能變化的形體,形體就不能改變,壽命也不會延長與縮短。
【原文】
7·5傳稱高宗有桑穀之異(1),悔過反政(2),享福百年,是虛也。傳言宋景公出三善言(3),熒惑卻三舍(4),延年二十一載,是又虛也。又言秦繆公有明德(5),上帝賜之十九年,是又虛也。稱赤松,王喬好道為仙(6),度世不死(7),是又虛也。假令人生立形謂之甲,終老至死,常守甲形。如好道為仙,未有使甲變?yōu)橐艺咭病7蛐尾豢勺兏瓴豢蓽p增。何則?形、氣、性,天也。形為春,氣為夏(8)。人以氣為壽,形隨氣而動(9)。氣性不均,則于體不同。牛壽半馬,馬壽半人,然則牛馬之形與人異矣。稟牛馬之形,當(dāng)自得牛馬之壽,牛馬之不變?yōu)槿耍瑒t年壽亦短于人。世稱高宗之徒(10),不言其身形變異,而徒言其增延年壽,故有信矣(11)
【注釋】
(1)高宗:指商朝君主武丁。穀(g(股):木名,構(gòu)樹,又名楮(ch(楚)樹。桑穀之異:傳說殷高宗武丁當(dāng)政,宮里突然長出桑樹和穀樹,七日就有一抱那么粗。這被認(rèn)為是上天降罰,商將滅亡的預(yù)兆。武丁很害怕,就悔過并改正了錯誤,努力實行前代圣王治理國家的政治措施。于是桑穀很快消失了。事參見《說苑·敬慎》。一說此事發(fā)生在殷太宗太戊時。參見本書《順鼓篇》、《感類篇》。
(2)反:反省。
(3)宋景公:名頭曼。春秋末宋國君主,公元前516~前451年在位。宋景公出三善言:據(jù)《呂氏春秋·制樂》記載,宋景公當(dāng)政時,火星犯“心宿”,認(rèn)為是天將罰宋的預(yù)兆。于是宋景公說了三句憐惜臣民的話,火星當(dāng)晚就離開了“心宿”,解除了災(zāi)禍,并且自己還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4)熒惑:即火星。由于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在天空中運行,時而從西向東,時而從東向西,情況復(fù)雜,令人迷惑,所以稱為熒惑。卻:退避,移開。舍:古人認(rèn)為二十八宿是日、月、行星運行時停留、休息的地方,每一星宿叫一舍。人們通常又稱二十八宿為二十八舍。卻三舍:指火星離開“心宿”時移動了三次位置。據(jù)說每移動一次位置要經(jīng)過七個星宿,移動三次位置共經(jīng)過二十一個星宿。
(5)秦繆公:即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名任好。春秋時秦國國君,五霸之一,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據(jù)《墨子·明鬼》上載,他在祖廟祭祀時,神賜他延壽十九年。
(6)根據(jù)上二句文例,疑“稱”前奪一“傳”字。赤松:赤松子。姓赤松,名時喬,字受紀(jì)。上谷人。傳說病癘入山,得道成仙。神農(nóng)時為雨師。王喬:王子喬,蜀武陽人。曾為柏人令。傳說得道成仙。
(7)度:超度。
(8)形為春,氣為夏:意思是:“形”是外表,“氣”是動因。春天使植物萌芽,具備外形,夏天由“氣”作動因,促使植物發(fā)育成長。
(9)動:移動,變動,這里指發(fā)育,成長。
(10)高宗之徒:指殷高宗、宋景公、秦穆公一類人。
(11)有:根據(jù)文意,疑“不”字之誤。下文“如言高宗之徒,形體變易,其年亦增,乃可信也;今言年增,不言其體變,未可信也。”意與句同,可證。
【譯文】
傳說殷高宗時宮里有突然長出桑樹和穀樹的奇異現(xiàn)象,他就追悔自己的過錯,反省政冶,于是享受了活到百歲的福分,這是假的。傳說宋景公說了三句憐惜臣民的好話,火星就移動了三次位置,他得以延長壽命二十一年,這又是假的。還說秦繆公有清白的品德,上帝賜給他十九年壽命,這也是假的。傳說赤松子,王子喬喜歡道術(shù)成了神仙,離開塵世而不死,這還是假的。假使說把一個人生下來形成的形體稱為甲,直到老死,他都會經(jīng)常保持著甲的形體。如果真是喜歡道術(shù)成了神仙,也沒有使甲形變?yōu)橐倚蔚摹?梢姡误w不能改變,壽命不能縮短與延長。為什么呢?因為人的形體、氣和生命,都是由天施氣決定的。使植物萌芽而具備外形的是春天,氣動使植物發(fā)育成長的是夏天。人是以承受氣的厚薄形成壽命的,形體也是隨著承受氣的不同而發(fā)育成長的。由于承受的氣和生命不均衡,則在形體上也不相同。牛的壽命只是馬的一半,馬的壽命只是人的一半,既然如此,牛和馬的形體與人的就會有差別。稟受牛馬的形體,應(yīng)當(dāng)自然得到牛馬的壽命,牛馬不能變成人,那壽命也就比人短。社會上稱道殷高宗、宗景公、秦穆公他們?nèi)绾稳绾伍L壽,卻不說說他們的身體形態(tài)改變了沒有,而光說他們延年益壽,所以不可信。
【原文】
7·6形之血氣也,猶囊之貯粟米也。一石(1),囊之高大亦適一石。如損益粟米,囊亦增減。人以氣為壽,氣猶粟米,形猶囊也,增減其壽,亦當(dāng)增減其身,形安得如故?如以人形與囊異,氣與粟米殊,更以苞瓜喻之(2)。苞瓜之汁,猶人之血也;其肌,猶肉也。試令人損益苞瓜的汁,令其形如故,耐為之乎(3)?人不耐損益苞瓜之汁,天安耐增減人之年?人年不可增減,高宗之徒誰益之者,而云增加?如言高宗之徒,形體變易,其年亦增,乃可信也。今言年增,不言其體變,未可信也。何則?人稟氣于天,氣成而形立,則命相須以至終死(4)。形不可變化,年亦不可增加。以何驗之?人生能行,死則僵仆,死則氣減(5),形消而壞。稟生人(6),形不可得變,其年安可增?人生至老,身變者,發(fā)與膚也。人少則發(fā)黑,老則發(fā)白,白久則黃。發(fā)之變,形非變也。人少則膚白,老則膚黑,黑久則黯(7),若有垢矣。發(fā)黃而膚為垢,故《禮》曰:(8)“黃耉無疆(9)。”發(fā)變異(10),故人老壽遲死,骨肉不可變更,壽極則死矣。五行之物(11),可變改者,唯土也。埏以為馬(12),變以為人,是謂未入陶灶更火者也。如使成器,入灶更火,牢堅不可復(fù)變。今人以為天地所陶冶矣(13),形已成定,何可復(fù)更也?
【注釋】
(1)據(jù)上下文意,疑“一石”前脫“粟米”二字。石(d4n旦):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2)苞瓜:即匏(p2o袍)瓜,俗稱瓢葫蘆,是葫蘆的一個變種。
(3)耐(n6ng能):通“能”。
(4)則:疑“形”之誤。古“形”與“刑”同,“刑”與“則”形近而誤。
(5)減:疑與“滅(滅)”形近而誤,遞修本作“滅”,可從。
(6)疑“稟”后脫一“氣”字。本書《命義篇》有“人稟氣而生”,可證。
(7)黯:深黑。這里是指皮膚干枯,不光潤。
(8)《禮》:這里指《儀禮》,它記載了春秋戰(zhàn)國時的部分禮制。
(9)黃:指人老頭發(fā)變黃。耉(go(狗):指老人臉色暗黑。黃耉:九十歲。泛指年老。
(10)上文在說發(fā)與膚,故疑“發(fā)”后脫一“膚”字。
(11)五行:木、火、土、金、水。
(12)埏(sh1n山):揉和(粘土)。
(13)以:通“已”,已經(jīng)。
【譯文】
形體中的血氣,就像口袋中裝有粟米一樣。粟米一石,口袋的長短大小也應(yīng)恰巧夠裝一石。如果減少或增加了粟米,口袋也應(yīng)隨著增大或縮小。人以承受氣形成壽命,氣就像粟米,形體就像口袋。增加或減少人的壽命,也應(yīng)當(dāng)改變其身體的大小,那么形體怎么能像原來一樣呢?如果因為人的形體跟口袋有差異,氣與粟米有不同,就改用苞瓜來比喻。苞瓜的汁液,就像人的血,瓜的肌,就像人的肉。試讓人減少或增加苞瓜的汁液,還要使它的形體像原來一樣,能辦得到嗎?人不能夠減少或增加苞瓜的汁液,天又怎么能增加或減少人的壽命呢?人的壽命既是不能夠增加或減少,殷高宗他們誰長壽了,而硬要說增添了壽命?如果說殷高宗他們,形體改變了,其壽命也隨著增添了,才可以相信。現(xiàn)在說他們壽命增加了,卻不說他們形體是否改變,這不能相信。為什么呢?人從天承受氣,得氣就形成形體,形體和壽命相互依存至到壽終死去。形體沒有變化,壽命也就不能增添。拿什么來驗證呢?人活著就能行走,死去則僵硬地倒下,死了則氣斷絕,形體腐爛消滅。承受氣生下人,形體不可能改變,其壽命又怎么能增添?人從生下來到老,身體上有改變的,只是毛發(fā)和皮膚。人年少則毛發(fā)黑,年老則毛發(fā)白,白久了則變黃。毛發(fā)顏色改變了,但形體沒有改變。人年少則皮膚白,年老則皮膚黑。黑久了則顏色會加深,像是粘有污垢。年老毛發(fā)變黃,皮膚變得暗黑,所以《禮儀·士冠禮》上說:“黃耉無疆。”由于只是毛發(fā)和皮膚的顏色變得不同,所以人長壽到晚年,骨肉的形態(tài)也不會改變,直到壽終死去。木、火、土、金、水等東西,能夠改變形體的,只有土。揉和粘土用它捏成馬,還可以改變馬的形狀捏成人,這說的是還沒有送進(jìn)窯里經(jīng)過燒煉的東西。如果把它做成陶器,送進(jìn)窯里經(jīng)過燒煉,形體就會堅固得不能再改變。現(xiàn)在人體已經(jīng)被天地陶冶過,形狀已經(jīng)固定,怎么能再改變呢?
【原文】
7·7圖仙人之形,體生毛,臂變?yōu)橐恚杏谠疲瑒t年增矣,千歲不死。
此虛圖也。世有虛語,亦有虛圖。假使之然,蟬娥之類(1),非真正人也(2)。海外三十五國(3),有毛民、羽民(4),羽則翼矣。毛羽之民土形所出(5),非言為道身生毛羽也。禹、益見西王母(6),不言有毛羽。不死之民(7),亦在外國,不言有毛羽。毛羽之民,不言不死;不死之民,不言毛羽。毛羽未可以效不死,仙人之有翼,安足以驗長壽乎?
【注釋】
(1)娥:疑為“蛾”之誤。
(2)真:疑衍文。古書無以“真正”連文,故疑將旁注誤入正文。
(3)海外三十五國:這是古代傳說,并非事實。
(4)參見《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
(5)參見《淮南子·地形訓(xùn)》。
(6)西王母:神話中的女神。古代中西交通傳聞中,往往以為在西方絕遠(yuǎn)處有西王母之邦。《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等書中載,她是一個虎齒、蓬發(fā)、戴勝(首飾)、善嘯的人。又參見《穆天子傳》、《史記·大宛列傳》、《后漢書·西域傳》。禹、益見西王母:王充認(rèn)為《山海經(jīng)》是禹、益編著的,而《山海經(jīng)》上記載西王母是個普通婦女,因此他這樣說。
(7)不死之民:古代神話中說海外有一種長生不死的人。參見《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淮南子·地形訓(xùn)》。
【譯文】
畫仙人的形象,身體長毛,兩臂變成翅膀,在云中行走,于是壽命增添,千歲不死。這樣的畫不真實。社會上有假話,也有假圖。假定是這樣,只能是蟬蛾一類的蟲子,不是真正的人。海外有三十五國,有長毛的人,有生羽的人,羽就是翅膀。生毛長羽的人,是地理條件造成的,不能說是修道才使得他們身上長出毛羽的。大禹,伯益見過西王母,并沒有說她身上長有毛羽。有不會死的人,但在外國,也沒有說他們身上長有毛羽。身上長有毛羽的人,沒有說他們長生不死;不會死的人,又沒有說他們長有毛羽。可見,身上長毛生翅膀不能用它來證明長生不死,仙人有翅膀,又怎么能用它來證明可以長壽呢?
網(wǎng)友關(guān)注
- 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讀史方輿紀(jì)要》總敘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新三字經(jīng)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 郁離子哭壞宅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 孫權(quán)喻呂蒙讀書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螳螂捕蟬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晉獻(xiàn)公殺世子申生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三人行賈
-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子產(chǎn)卻楚逆女以兵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罰人豬肉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歧路亡羊
精品推薦
- 博樂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氣溫:25/10℃
- 鹽池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轉(zhuǎn)3-4級,氣溫:28/16℃
- 射陽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fēng)向:東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0/18℃
- 茫崖05月30日天氣:晴,風(fēng)向:西北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17/8℃
- 稷山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fēng)向:西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24/18℃
- 垣曲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多云,風(fēng)向:西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6/16℃
- 涇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轉(zhuǎn)3-4級,氣溫:24/9℃
- 囊謙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fēng)向:西南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24/5℃
- 臨猗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多云,風(fēng)向:西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2/18℃
- 銀川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轉(zhuǎn)3-4級,氣溫: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