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語文《六國論》教學反思精選.docx
- 2022-12-07 12:28:09發布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一語文《六國論》教學反思篇一
這次上課的大體流程是:先由同學們朗讀課文,糾正字音,接著簡介蘇洵的情況,同學們合作探究文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找出重要的字詞句的知識點,小組成員發言,其它小組同學補充糾正,根據小組成員的參與度與參與質量打出小組及個人得分,最后由教師歸納強調本節所學知識要點,并點評總結小組的評比結果,給予表揚和督促。最后布置完成作業:鞏固文中總結出的字詞句等知識點。
我對這節課的感覺是:整體上同學們能按我設計的程序進行合作探究與質疑,同學們課堂表現積極,發言踴躍,氣氛熱烈,不時出現同學們和老師快樂的笑聲;教學目標基本完成,課堂最后有些趕時間,主要是同學們發言的語言準備不夠嚴謹,枝節問題強調過多,影響了教學進程;同事們對本節課也能認可,感覺本節課是成功的。
講本次課的收獲與存在的問題是,收獲有:
1、合作是教學快樂的鑰匙,這個合作既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又有同學們上課時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學習因合作而充滿歡樂,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現;
2、鞏固落實很重要,之所以個別同學語言不嚴謹,最后環節有些趕時間,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對內容沒有進行認真的討論,課前預習不夠深入。
3、有壓力就會產生動力,要講課的壓力促使自己精心準備,收獲課堂的快樂,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有一定的壓力才會進步提高。
存在的問題是:準備充分了要流暢地把教學流程完成需要長期的鍛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我還掌握得不夠熟練,課堂也會出現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合作探究的評比標準和細節還不完美,教學流程還不夠嫻熟,表達不流利,課堂也有些因聽課的人多而拘謹的情況。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這種良好的教學模式堅持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同學們都參與,收獲上課與學習的快樂,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與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同學們的學習和教師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
高一語文《六國論》教學反思篇二
本篇課文雖然不長,但卻牽涉到兩個背景,一是六國破滅的背景,二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讓同學們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主旨,這兩個背景必須介紹。這當然不是難事,這種故事性的背景學生都愛聽。我的安排是先在導入之中時就把六國破滅的背景給做個簡單的概括,然后再聯系課文具體介紹六國滅亡的原因;再具體講授文章內容時再穿插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但是文言文中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頭疼的教學環節,省又省不掉,講,學生又不愛聽。這就是文言字詞的講解,包括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因為這是第一堂古文課,我也只能按照傳統的教法,關于文言字詞的環節,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課,在導入,作者介紹,聽,讀后我便開始講解字詞,完全是我自己精心準備的一種灌輸式的講解。
1、教學計劃用時:45分鐘。完整地實現了教案計劃的步驟,條理比較清晰,重點比較突出。突出了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課堂上學生的思考越來越活躍。
2、疏通文言字詞部分進展較順利,學生多次朗讀了課文,互相質疑解疑比較充分,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3、拓展探究部分主要包括兩個問題,一是思考對“賂者力虧,破滅之道也”的論證運用了什么藝術技巧;二是探究“不賂者以賂者喪”的觀點的論證是充分有力的還是有漏洞的。第一個環節進展比較平,缺少特色。第二個環節引導得較好,所以比較成功,學生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4、作業為二選一,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都可以作為《六國論》課后延伸,無論選做哪個,學生都要積極思考,繼續深入探究。
5、多媒體使用少而精。七國形勢圖配以動畫效果,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貫穿整節課。幾個文言文檢測題,可以加快課堂節奏,提高學習效率。其它與課堂關系不大的材料,盡管畫面精彩,但也舍棄不用。
1、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因此在第六單元的文言文教學中,我一改前面的教法,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
2、文言文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如孟子的“仁攻”、“舍生取義”、“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墨子的“兼愛”、“非攻”,莊子的善辯,都應該是學生從中汲取的精華。
3、文言文教學同樣承擔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的作用。首先是解決文言的障礙,教師要講解古漢語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問題,做古今的對比,使學生讀懂文意。理解文章意思,進而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篇章結構,語言修辭;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社會意義。還要讓學生對文言文進行口譯或筆譯,做其他練習。
4、教學應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這堂課最大的弱點是感覺對學生的個體背誦積累重視不夠,文言文還應該把"背誦積累"作為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只有背誦積累,才能筑牢文言的根底,客觀地講,文言根底牢了,才有可能真正落實從古典精品中學習文化傳統、語言特色、精妙的筆法等項任務,否則很容易流于形式,華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