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內蒙古教育云平臺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最新.docx
- 2022-08-29 14:09:38發布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內蒙古教育云平臺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最新一
面對長城,你會驚嘆它的宏偉壯觀。放眼黃河,你會贊嘆它的奔流不息。仰望青松,你會驚嘆它的蒼翠挺拔,俯瞰小草,你會贊嘆它的堅韌不拔。這些都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所擁有的,它孕育著中華民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祖國的希望都寄托在少年身上。毛澤東也曾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_點鐘的太陽,希望就寄托在你們身上!”每當回憶起這番話,我就心潮澎湃,心中也暗下決定,決不能辜負他們對我們的希望。我們正屬于意氣風發的階段,為什么不去開拓自己的一片土地?為了祖國,為了我們自己,讓我現在就開始努力吧!我們是祖國的驕傲,是新時代的寵兒,風華正茂的一代,我們要邁開走向全世界的步伐,祖國就在我們心中,我們就應該為之付出努力,直到我們能問心無愧地說出:“祖國在我的心中!”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盼望著我們,時代賦予我們責任和使命,就讓我們行動起來點燃心中的那團火焰。
你們還記得嗎?當年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因為清朝政府腐敗無能,毫無還手之力。1937年9月18日,日本人向中國開了第一槍,日本對中國實施了侵略進行了三光政策,對我們南京的老百姓和軍人進行了大屠殺,就這樣大約30多萬的人送了性命,血流成河,尸體堆積成了山。我們要勿忘國恥,現在是一個和平年代,但是愛國仍可以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體現,也可以通過每一件事情體現,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愛國的思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自信自強,無私無畏,只有這樣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了祖國的成長,有太多的人舍棄生命,有太多的人嘔心瀝血,將自己畢生的心血與青春傾注在這片土地。而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已經站起來了,重新站回來了,讓所有欺負過我們的人瞧瞧,中華民族已經崛起,作為中國人,我們已經不在膽怯,懦弱,我們的祖國已經輝煌騰達,已再次飛上云霄!
祖國在我心中,愿祖國一天比一天繁榮富強!祖國,我愛你!
2022內蒙古教育云平臺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最新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肩負起民族重任的一種莊嚴承諾;“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舍己利而顧全國家利益的體現;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國家效力。“不服氣”更是一種民族尊嚴的表現。
在21世紀的今天,廣大中華兒女更要以國家利益為重,捍衛民族尊嚴,肩負重任,砥礪前行。
維護國家利益,砥礪前行。
2017年9月15日,“天眼之父”——偉大的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他帶著自己的夢想與堅守,演繹了“我終于看到了你,而你卻再也看不到我”的悲情。假如南仁東先生在24年前的大會上沒有提出這樣的想法,那么我國就很難取得這項重大科技成就。假如他只顧個人利益,貪圖國外的優越條件,那么我國就至今無法窺探到神秘的星際。從壯年到暮年,從青絲到白發,他不顧個人辛苦,一心只系中國科技的發展,才讓中國在世界范圍的這一領域內占據一流地位。才讓中國的“天眼”探索宇宙中的無限奧秘!
捍衛民族尊嚴,砥礪前行。
世界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不少人,但是以中國國籍獲獎的人卻屈指可數。而莫言便是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中國籍作家,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尊嚴。一本《紅高粱家族》流行于文化圈;小說《春夜雨霏霏》掀起了文壇巨浪;“爆炸”傳遍了全世界。莫言用自己的“尋根文學”證明了中國人的能力,魄力,捍衛了民族尊嚴。
不論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南仁東文學家,還是以實際行動捍衛民族尊嚴的莫言,或是堅守夢想與初心的追月人,亦或是一心想要回國來為國祖國建設事業獻身的錢學森,都肩負起了作為中華兒女的一份責任。他們都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奮斗,砥礪前行。
現如今,全球經濟化與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世界舞臺也是風云變幻,波動不安的。許多事件已經觸碰到我們民族的尊嚴與底線。中興事件余波未盡,啟示我們一定要自主創新變強大,國際競爭激烈進行,警示我們中華兒女,國家生國家利益至高無上,民族尊嚴不容侵犯,要踐行總書記主張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心懷他人,無私忘我;心懷民族,捍衛尊嚴,心懷國家,為之奮斗。
在祖國母親華誕70周年之際,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在追逐偉大中國夢的道路上,不正是需要身兼重任的精神與品質嗎?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于他人,而全在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維護國家利益,我們捍衛民族尊嚴,我們身兼重任,砥礪前行!
2022內蒙古教育云平臺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最新三
20_年是我國共產黨建黨_周年,在這_年來,我國共產黨由弱變強、又小到大,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沖破重重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來之不易的勝利,強大了國家。
兒時我對黨的印象很朦朧很模糊,只是,從外公和爺爺的身上能感受到作為一名黨員的勝于常人的奉獻精神和吃苦精神。那時在懵懂的我的心中,黨是一串串動人的革命故事和一個個偉大的英雄人物,依稀記得那時的我很喜歡聽長輩、老師給我講過去革命的事,會陪家中的老人一起看他們那時代的革命電影,黑白的畫面在彩色的電視機里一幕幕放過,但是不滅的歷史情節在我的心中跳動。《烈火中永生》、《小兵張嘎》、《南征北戰》等等,這些描寫革命時期的電影以及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董存瑞、黃繼光等閃亮的英雄人物的名字,都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盡管那時對黨的知識一無所知,也不知道黨員有什么義務與權利,但我卻深深體會到了黨員的奉獻精神。
我曾無數次凝望著黨旗。耳畔響起老師親切的話語:“鮮紅的顏色是烈士的熱血,金黃的色彩代表著人民的信念,高擎大旗的是我們的黨”,我那顆向著黨的心便迸發出更鏗鏘有力的聲音——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宗旨,也是我一貫的宗旨。
因此,我總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我身邊所有的人,于課上于課后,于工作中于私底下,我總努力保持笑容,希望他們能在接受自己的幫助后將皺著的眉頭重新舒展開,在我看來,“為人民服務”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而已,也不應該只是一個口號而已,只有時刻銘記心中,并融入行動中,才能讓這種精神感染身邊的人,才能將這種精神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