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如“過山車” 專家支招“倒春寒”養生
在“倒春寒”天氣里,最大特點是春季的多發傳染病與低氣溫交織,極易導致各種感冒病癥或慢性病急性發作。中醫專家認為,除了一般人群要關注氣候變化,春捂保暖不可掉以輕心外,還可以學一點養生防病的招數。
氣溫驟降慎脫冬裝
南京市中醫院主任醫師謝英彪教授介紹,倒春寒一般發生在初春三月。民間的春捂秋凍養生諺語有其科學道理,春捂指的是春季氣溫剛剛轉暖,不宜過早脫掉冬裝,因為經過冬季幾個月,身體產熱散熱調節功能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從冬季到初春,容易大暖大寒,早晚溫度和中午的溫差比較大,如果過早地脫掉冬裝,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人體受寒以后抵抗力下降,很可能讓慢性病急性發作,而心腦血管病在三月發病率較高。
春季養生首先要注意精神調適。謝教授介紹,中醫認為春屬木,和肝相應,肝主疏泄,這時候要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事情,不要使情緒抑郁。所以主張大家春季踏青賞花,登高旅游,這樣有利于春陽的生發,達到天人相應的目的。飲食調養上,要注意食用溫補陽氣,性溫升散的食物,比如說蔥、蒜、姜、韭菜等,但是辛辣和發散的食物也不能過度,另外中醫主張春天用甘味補脾的食物,像大棗、山藥等。多吃新鮮蔬果,以利于平肝清熱通腸。起居調養上,專家主張早睡早起,避免春困。運動調養上,春天陽氣生發,應該多到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步或放風箏,建議行動不便的老人多曬太陽。隨著春天轉暖,致病微生物容易繁殖,傳染病增多,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少到公共場所活動,慢性病的人防止過度勞累舊病復發。
養生保健自制藥膳
初春三月,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養肝,強心安神十分重要,為了讓市民在家自我保養,謝教授開出了幾款食療藥膳方,有興趣的人不妨在家里試一試。
【春季保肝】
槐花芝麻餅
原料:槐花200克,嫩豆腐100克,干淀粉30克,芝麻粉50克,生姜末10克,植物油500毫升,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槐花加精鹽、味精腌片刻,嫩豆腐切成末放在槐花瓣中,加生姜末和干淀粉拌勻。揉成小團子,滾上一層芝麻粉,再按成圓餅,放在油鍋中煎炸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潤燥
豌豆苗豆腐湯
原料:豆腐250克、豌豆苗50克,醬油、芝麻醬、花椒油、紅油、麻油、雞精、白糖、精鹽各適量。
制法:將豆腐切成小碎塊,與豌豆苗一道入鍋,加入調料即成。
功效:護肝開胃,健脾補氣
【強心安神】
三七燉兔肉
原料:三七10克、丹參15克、兔肉250克。
制法:將三七丹參切成片,與洗凈的兔肉一道入鍋,燉爛加調料即成。
功效: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
紅花檀香茶
原料:白檀香1克、紅花3克。
制法:兩種材料同入杯中,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可連續沖泡3—5次。
功效:活血化瘀,減少冠心病的發作次數和程度,尤其適用于冠心病緩解期的人。此方在臨床上已使用40多年。
【體弱防感】
黃芪防風防感茶
原料:黃芪30克、防風10克、鮮生姜5克,
制法:洗凈晾干,置于開水杯中用滾開水浸泡30分鐘,分次當茶飲用。
功效:適用于體質薄弱,易于感風受寒感冒者,具有益氣祛風防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