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癥。處暑,幼兒調養的重點在于防暑降溫和防燥祛熱。
1. 多喝白開水少吃冷飲。處暑白天依然炎熱,人體為蒸發散熱,外周血管處于充分擴張狀態而胃腸道血液循環相對較少,此時胃腸道粘膜對冷熱刺激都比較敏感。食入大量冷飲使其血管猛烈收縮,血循進一步減少,會引起消化功能降低,甚至消化不良和胃炎。
2. 綠色蔬菜經充分浸泡,洗凈煮透后才能食用。少吃或不吃生吃的蔬菜和無皮的水果(生菜、香菜、楊梅、草莓等)。
3. 由于天氣炎熱,食品容易變質。因此盡量不要吃隔夜隔頓菜,涼拌食物尤其要注意飲食衛生的安全。
4. 注意個人衛生。食前便后要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勤洗臉、洗澡,可在洗澡水里加入花露水清暑解熱,浴后撲爽身粉預防熱痱。
5. 不要在烈日下活動、長時間行走。室內避免一直使用空調,以防“空調病”。
6. 定期用藥,消滅四害。可用蚊帳、蚊香、紗窗等防止蚊蟲叮咬。同時接種乙腦疫苗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