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春季 四季之一。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3月和4月被定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為春季。

春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3月和4月被定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為春季。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有很多劃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立春節氣的到來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的。氣象部門一般以陽歷劃分四季,3-5月為春季。但這樣的劃分方法都有個弊端,按這樣的方法3月份我國都屬于春季,這時候長江以南固然桃紅柳綠,一派春光,可是黑龍江省卻依然寒風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島則已經有夏日的氣息了。因此,氣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種盡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劃分標準,以5天平均氣溫為標準,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時開始進入春季,當溫度高于22℃時意味著春季的結束夏季的開始。

對農民來說,春季是播種許多農作物的季節。春季,在冬天幾乎停止生長的農作物,開始進入“返青”時期,莖和葉由黃逐漸變青,有許多農作物開始播種。因此,春季特別需要充足的水分。雨水短缺,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
節氣是中國古代根據農歷時節劃分的時段。關于春天的節氣主要有以下幾個。

雨水:太陽位于黃經330°,2月18-20日交節。高山的積雪溶化了,雪水從山上流向平地,水分多了,濕氣加重,自然雨也多了,因此繼立春之后的節氣,就稱之為雨水,“春雨綿綿”乃是常見的情景。陽光與雨水乃是農作物生長最需要的兩樣東西,農夫在一年四季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假如春季的雨水不夠充沛的話,導致無法順利耕種,這一年的收成就要大受影響了,因此,此時此刻,只有綿密的雨水,才會帶來豐收的一年。
驚蟄:太陽位于黃經345°,3月5-7日交節。 此時氣溫不斷上升,大地陸續解凍,桃花快開了,樹上的小鳥開始鳴叫,春雷乍響,把蟄伏過冬的各種動物與昆蟲驚醒出來活動,因此該節氣稱之為驚蟄。驚蟄,雷聲隆隆閃電也特別多,這時農夫也忙著播種插秧,據說,這一天假如打雷的話,當年收成會特別好,因此乃有“驚蟄聞雷,米面如泥”的農諺,傳

春分:太陽位于黃經0°,3月20-22日交節。時序到了這一天,太陽正射在赤道上,不但晝夜長短相同,就是南北兩半球的晝夜也一樣長,此日正好是春季九十天之半,故稱之為春分,過了這一天,白天逐漸比夜晚長了。據說春分最好下雨,那么秋天才會有好收成,春分前后,農人盼雨,因此不但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后插秧”的農諺。
清明:太陽位于黃經15°,4月4-6日交節。時序到了三月的頭一個節氣,這時春光明媚,草木碧綠,大地一片欣欣向榮,不但一切生物顯得清凈明朗,而且一切景象給人氣清影明的感覺,因此稱之為清明。這個時節最適宜做兩件事,一是到郊外踏青,一是到祖墳上掃墓。
谷雨:太陽位于黃經30°,4月19-21日交節。 清明之后的十五天是谷雨,這兩個字含有雨生五谷的特殊涵意。此時,水池中的浮萍開始出現,中國江南許多地區開始采桑養蠶,農夫早已在田里播種、插秧,極需大量的雨水滋潤田地,只有充沛的雨水才能使稻田迅速成長。漁民特別希望谷雨這一天下雨,因為若下雨的話,據說當年的魚是定豐收。
詳細可參見:二十四節氣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由于熱空氣開始北移,而冷空氣還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與空氣溫度上升的速度不同,春季在地球上許多地方是最多雨的季節。在中國江南地區有著名的黃梅天氣,在歐洲時常有很強的風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現龍卷風。
中國地區的氣候變化:北方多數會出現大風天氣。
地球赤道與其公轉軌道交角是四季更迭的根本原因。春季太陽直射點從南回歸線逐漸北移,春分之后越過赤道,太陽直射北半球。在春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由近漸遠。每年的1月3日左右地球距離太陽最近。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于寶瓶座、雙魚座、白羊座的背景上。
立春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氣候會陰晴冷暖無常。
5、春曝死鬼,夏霧做大水:春天降霧會放晴,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
6、立春趕春氣:立春之后萬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開始蒸發,明示世人春天已降臨。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則會放晴,初三若下雨則會落到十五。難估計。
8、雨澆上元燈,日曬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內謂之早春,若播種莫過早也不過遲,按季節行事。
10、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14、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
16、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17、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18、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19、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雙春好種田。
雨水

21、雨水日下雨,預兆成豐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氣溫低則多雨,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
23、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日打雷,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較重捶: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當天,如果春雷乍響,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晝夜各為十二小時。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種豆:這是臺灣北部的農業現象,南部則比較早。
27、春分種芍藥,到老不開花:芍藥夏日開花,春分種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則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愛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單衣,常被突如其來的寒冷凍壞。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氣寒冷,那么整個春季的氣候就不會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會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與盛夏之交,這時南方氣候開始暖和,而北方還在寒冷中,南北溫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此時,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匯沖突,發生了氣旋,天氣便轉為陰雨。 氣旋過后,天又轉晴,這好像小孩子破涕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3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千古名句細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節氣變化特點,生動形象地勾出廣幅江南早春的秀麗景色。 春季,是指我國農歷從立春到立夏這一段時間,即農歷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6個節氣,其氣候特點為溫暖潮濕。當春歸大地之時,自然界陽氣開始生發,萬物復蘇,帶來了生氣勃發、欣欣向榮的景象。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迅速地生長起來。但是,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如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也會乘虛而入。各種病蟲害猖獗,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害,在我國南方這種情況尤為明顯。盡管如此,春天仍是給萬物帶來生機的季節。當自然界陽氣開始生發之時,“人與天地相應”,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其生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氣血活動加強,新陳代謝開始旺盛。二是肝主春,肝氣開始亢盛。由于氣候溫和,人們的戶外活動逐漸增多,因此,肝臟所藏之血流向四肢。春天隨著氣候的轉暖和戶外活動的增多,人們的精神活動亦開始活躍起來。這些生理上的變化,都給春天的飲食營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春天的天氣變化最為反復無常,使人出現種種不適癥狀,患上種種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應注意保健養生。
堅持鍛煉:春天,萬木吐翠,空氣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而“動”為養陽最重要一環。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或到近郊、風景區去春游。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強體防病。
注意養肝:“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喜暢達疏泄而惡抑郁。所以,養肝首要一條是調理情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
順應氣候: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要保暖防寒,不使陽氣受遏。“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因為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加上人們穿著冬衣捂了一冬,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如果衣著單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宜甘減酸:《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于發寒散邪,扶助陽氣。
早春三月,陽氣生發,萬物萌生,人們應順應春季的特點,除了做到早睡早起,居有定時,適當鍛煉,精神情緒曠達舒適外,還須注意飲食。
從中醫理論上說,春季肝氣旺,肝木克脾土,容易損傷脾胃,因此要顧肝護脾胃。飲食宜清淡,忌油炸肥膩及生冷食物。現介紹幾種經濟又易制作的春季養生藥膳,對春季養生保健大有補益,可供參考。
方1
蓮子木耳羹:蓮子肉30克、白木耳20克。
做法:
1、蓮子肉30克、白木耳20克,加入400毫升水,文火煮爛;
2、放冰糖少許,每日清晨食之,食后稍事活動。
功效提示:蓮子肉善入脾胃之經,能補脾胃之虛。白木耳善入肺胃二經,能滋養肺胃之陰,二藥相用,能氣陰雙補。健康人食用,益于心脾。
方2
枸杞粥:枸杞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取枸杞50克,粳米100克,加水適量,同煮成粥,早、晚適量服食。
功效提示:枸杞子性味甘平,為肝腎經要藥,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藥食兩用之品。春季選食枸杞粥,可以補肝腎不足,治虛勞陽痿,咳嗽久治不愈者(無外感)。此外,枸杞粥還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
方3
薺菜水餃:薺菜500克,豬肉餡250克,面粉500克。
做法:將新鮮薺菜洗凈,入沸水汆數下,撈出,剁碎,調入肉餡佐料,包成水餃。
功效提示:薺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能開胃助消化,素有“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美譽,是春天不妨多吃的柔肝養肺的食品。
春困不是病,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生理現象。 而維生素是真正的清醒劑,不妨多吃些胡蘿卜、大白菜、韭菜、馬鈴薯、柑橘之類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此外,堿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例如蘋果、海帶及新鮮蔬菜。咖啡因有興奮神經系統、抵抗疲倦的作用。含咖啡因的食物有茶葉、咖啡和巧克力等。缺鉀也會使人疲倦無力,因此在春季還要注意在飲食中補充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如黃豆、莧菜和柑橘等。
春季容易流行的疾病主要有八種,需要特別加以防護。
潰瘍病:春季機體代謝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種種,會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從而引起或誘發潰瘍病。潰瘍病人應合理膳食、勞逸結合、保證睡眠、防寒保暖、穩定情緒。
過敏性疾病:春暖花開,楊柳吐絮萬物復蘇,微生物、花粉、楊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過敏性體質者產生變態反應,由此罹患哮喘、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等。
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緒處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體內脫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應注意保暖、補水,穩定情緒。
甲型肝炎:凡出現發熱,吃不下飯,感到惡心、嘔吐、乏力、面黃、小便像濃茶等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檢查是不是甲肝。
結核病:隨著陽氣上升,體內陰、陽失衡,機體免疫力下降,結核菌可能乘虛而入。
流行性出血熱:突然畏寒,繼之高熱、面紅、胸肩部紅,伴有頭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膚出血點的病人,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痛失搶救良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發現突然高熱、頭痛、噴射擊狀嘔吐、驚厥和皮膚黏膜有出血點征狀,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風疹:此病多發熱,體溫不太高,1-2天后面部、頸部皮膚出現淡紅色疹子,在24小時內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無疹子。確診的病人應隔離治療。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許多年輕人喜歡鍛煉的季節,但春季鍛煉要注意以下六點:
鍛煉不宜驟然進行:鍛煉前應先做些簡單的四肢運動,以防韌帶和肌肉扭傷。
霧天不宜進行鍛煉: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鍛煉時于呼吸量增加,肺內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害物質。
鍛煉時不宜用嘴呼吸:鍛煉應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因鼻子里有很多毛,它能濾清空氣,使氣管和肺部不受塵埃、病菌的侵害。
鍛煉時不宜忽視保暖:開始鍛煉時不應立即脫掉外衣,等身體微熱后再逐漸減衣,鍛煉結束時,應擦凈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著涼。
不宜空腹進行鍛煉:清晨除了血糖偏低外,人體血液粘滯,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等因素,若空腹鍛煉就可能使人因低血糖和心臟疾病而猝死。
不宜早起外出鍛煉:清晨空氣并不新鮮,只有下午4時左右的空氣才富含氧氣負離子,那種聞雞起舞的觀念應予更新。
唐 韓愈《早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晚春》
早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唐 韓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唐 王涯《春游曲》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新生百科全書》
《氣象學與氣候學》,張志明、范鐘秀,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