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堅(1199~1295)
南宋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孫。字子固,號彞齋居士,浙江湖州人。家境清寒,初以父蔭入仕,理宗寶慶二年(1226)中進(jìn)士,授集賢殿修撰,曾任湖州掾、轉(zhuǎn)運(yùn)司幕、諸暨知縣、提轄左帑,官至朝散大夫、嚴(yán)州守(即嚴(yán)州知府)。 時嚴(yán)州饑荒,發(fā)廩賑贍,活民5萬余戶。景定初,遷翰林學(xué)士承旨。不久罷歸。曾一度做過右丞相賈似道幕僚。元成宗元貞元年卒。謚文簡,墓在今平湖市廣陳鎮(zhèn)北輦字圩,俗稱“王墳”,1960年5月列為平湖縣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是南宋末年兼具貴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畫家。趙孟堅儒雅博識,工詩文,善書法,擅水墨白描水仙、梅、蘭、竹石。其中以墨蘭、白描水仙最精,取法揚(yáng)無咎,筆致細(xì)勁挺秀,花葉紛披而具條理,繁而不冗,工而不巧,頗有生意,給人以“清而不凡,秀而雅淡”之感,世皆珍之。傳世作品有《白描水仙圖卷》、《歲寒三友圖》、《墨蘭圖卷》、《自書詩卷》、《梅譜》等。[1]著作集為《彝齋文編》4卷。其書法氣度蕭爽,有六朝風(fēng)致,時人比之米芾。孟堅隱居廣陳時,制一小船,滿載琴書杓具,自隨舟中,看夕陽,賦曉月,至忘寢食。臨終賦詩有“百年處世欠三秋,事業(yè)都?xì)w水上漚”之句。趙孟堅也是南宋最出名的書畫收藏家,他嗜好收藏書畫古物,常用一只船載著書畫文物及紙筆墨硯等,東游西適,評賞書畫古玩,吟詩作畫。當(dāng)時人稱其舟為“趙子固書畫船”。史載其“多藏三代以來金石名跡,遇其會意時,雖傾囊易之而不靳也”。據(jù)說他開慶元年(1259)曾得書法珍品五字不損本蘭亭即曾得王羲之《蘭亭帖》,夜間泛舟歸至霅溪牟山,歸家時,風(fēng)作舟覆,其“被濕衣立淺水中,手持褉帖示人曰:‘蘭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題八字于《蘭亭帖》卷首云:‘性命可輕,至寶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幾乎瘋狂的地步。
舊傳宋亡不仕,隱居廣陳(今平湖市廣陳鎮(zhèn)北)。縣令往訪,孟堅飛舟逸去,縣令嘆息說“名可聞,身不可見”。從弟孟頫宋亡仕元,自湖州來訪,閉門不納。《蘆川竹枝詞》中《子固見弟詩》云:“南渡王孫此隱居,踵門貴客枉停車。當(dāng)年介弟猶堅拒,座上那堪受濁污。”與陶菊隱、殷澄并稱“秀州三義”。據(jù)近代學(xué)者考證,趙孟堅逝于宋亡前10余年,所謂宋亡不仕及拒見趙孟頫事不實(shí)。
《宋人軼事匯編》載:趙孟堅入元以后,不樂仕進(jìn),隱居州之廣陳鎮(zhèn)(古海鹽縣,今平湖市廣陳鎮(zhèn)北)。“公(趙孟堅)從弟子昂(趙孟頫)自苕來訪公,閉門不納。夫人勸公,始令從后門入。坐定,第問:‘弁山笠澤近來佳否?’子昂曰:‘佳。’公曰:‘弟奈山澤佳何!’子昂退,使人濯坐具。”
《光緒石門縣志》載:宋亡后,趙孟堅隱居廣陳鎮(zhèn),晚年因謙仕元宗族打擾,徙居語溪(今桐鄉(xiāng)縣)兒子處,。趙有二子:趙由恭、趙由敬,孫趙文佳。
上一篇: 趙汝騰 | 下一篇: 趙崇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