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文學家
史書傳記
人物生平
學術成就
制做渾天儀
多級刻漏
張衡渾儀
張衡瑞輪
歷法討論
張衡地動儀
其他貢獻
張衡墓
〖二、歷史人物
三、歷史人物(隋
四、山東醫學院
五、環形山、小
人物和作品介紹
碑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這是當代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附:四愁詩(節選)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張衡墓 張衡墓位于南陽市北25公里石橋鎮南小石橋村西20米處。墓地坐落在一個周圍平坦、中間略高的臺地上。墓北約250米處,有平子讀書臺,墓東為魯南(魯山至南陽)老公路,古代洱河舊道跨其北,鄂城寺塔峙立其東。據有關史料記載,漢時陵園建造宏偉,翁仲、石獸對立,祠廟巍峨壯觀。漢代崔瑗曾有張平子碑,晉代夏侯湛也曾為之撰刻碑碣,唐代詩人駱賓王、鄭谷者曾為之謳歌吟詩。后經戰亂,以往勝跡蕩然無存。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重修了張衡墓園與“平子讀書臺”。墓園面積12000多平方米,墓室封土高8米,周長79米,在高大的古墓周圍遍植松柏。墓前的明、清石碑加蓋了碑樓。并于墓前立方碑1座,碑文為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撰寫,稱頌張衡:“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墓北讀書臺遺址,亦重新建臺立碑。張衡墓今已成為國內外游客瞻仰游覽之勝地。
張衡與小行星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1977年,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人們還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另外一顆為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張衡及其誕生地河南南陽的“南陽星”。國際小行星中心曾將我國天文學家于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河南星”。
附:四愁詩(節選)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張衡墓 張衡墓位于南陽市北25公里石橋鎮南小石橋村西20米處。墓地坐落在一個周圍平坦、中間略高的臺地上。墓北約250米處,有平子讀書臺,墓東為魯南(魯山至南陽)老公路,古代洱河舊道跨其北,鄂城寺塔峙立其東。據有關史料記載,漢時陵園建造宏偉,翁仲、石獸對立,祠廟巍峨壯觀。漢代崔瑗曾有張平子碑,晉代夏侯湛也曾為之撰刻碑碣,唐代詩人駱賓王、鄭谷者曾為之謳歌吟詩。后經戰亂,以往勝跡蕩然無存。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重修了張衡墓園與“平子讀書臺”。墓園面積12000多平方米,墓室封土高8米,周長79米,在高大的古墓周圍遍植松柏。墓前的明、清石碑加蓋了碑樓。并于墓前立方碑1座,碑文為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撰寫,稱頌張衡:“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墓北讀書臺遺址,亦重新建臺立碑。張衡墓今已成為國內外游客瞻仰游覽之勝地。
張衡與小行星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1977年,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人們還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另外一顆為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張衡及其誕生地河南南陽的“南陽星”。國際小行星中心曾將我國天文學家于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河南星”。
上一篇: 張可久 | 下一篇: 趙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