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詩詞>>謝榛

謝榛

  后七子社的前身是“刑部詩社”。嘉靖二十三年(1544),臨海(今屬浙江)人王宗沐、松江華亭(今屬上海)人袁福徵中了進士,授刑部主事。這時,正好孝豐(今屬浙江)人吳維岳到北京任刑部主事,于是幾個人就共結詩社,品評詩文,唱和酬答(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吳僉都維岳”)。這一詩社是京城中下層官員自發的文學活動,以南方人為主。當時謝榛雖然曾經來往于山東與北京,但是卻沒有加入這一詩社。在刑部詩社中,吳維岳“尤為同社推重”,王世貞《吳峻伯先生集序》說他“逡逡師古,然猶以師心為能,其持論宗毗陵”(《弇州續稿》卷五一)。按,“毗陵”指唐順之,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是當時著名的唐宋派的主要倡導人之一。據此可知,刑部詩社的論詩旨趣基本上追隨便唐宋派,跟前后七子的主張是大不相同的。

  到了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先芳(1511-1594)進士及第,在北京等候分配職務。李先芳原籍是監利(今屬湖北)人,寄籍濮州(今山東鄄城一帶),也算是山東人了。這時他附鼓吹風雅,跟殷士儋(1522-1582)、李攀龍(1514-1570)、靳學顏(1514-1571)、謝榛等人,結社吟詩(《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李同知先芳”)。這一京城詩社中人,多為山東人,可以稱為“魯籍詩社”。魯籍詩社僅僅是一幫同鄉好友的聚會唱和,當時沒有完全一致的論詩志向和創作主張。例如,李攀龍聲稱“文自西漢以下,詩自天寶以下,若為其毫素污者,輒不忍為也”(殷士儋《墓志銘》,李攀龍《滄溟集》附錄)。而李先芳“論古詩,斷自魏、晉以上為上乘,近體十二子、李、杜以上為大家”,這跟李攀龍的詩學主張是一致的。但他又選錄宋、元詩,刊刻贈人,這就跟李攀龍大不一樣了(陳田《明詩紀事》己簽卷四)。至于殷士儋、靳學顏等人,或者傾心吏治,或者愛好經學,詩歌創作僅僅是他們的業余愛好而已。謝榛則云游天下,行蹤不定,只是偶爾參加詩社活動,還沒有在詩社中發揮什么大的作用。

  李先芳很欣賞他年輕的老鄉、同年進士王世貞(1526-1594),這時便介紹王世貞與李攀龍相識。第二年(1548),王世貞授刑部廣東司主事,吳維岳等人邀請他加入了刑部詩社(李攀龍《滄溟集》卷一六《送王元美序》)。這年三月,李先芳授官為新喻(今江西新余)知縣,離開北京,魯籍詩社解體。臨行前,李先芳介紹李攀龍加入刑部詩社。不久,吳維岳出京任山東提學副使,王宗沐也出任外職,刑部詩社中的幾位元老都紛紛離開了詩社。于是,在刑部詩社中,李攀龍得以跟王世貞一起倡導復古,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王世貞《弇州續稿》卷五一《吳峻伯先生集序》)。當然,這時他們的詩學主張還是相當籠統、相當抽象的,缺乏明晰的理論思路和深刻的理論闡發。

  嘉靖二十八年(1549),刑部詩社只剩下李攀龍、王世貞寥寥數人,不成氣候。這年秋天,謝榛客游京師。他已是享譽天下的著名詩人,李攀龍為了借重他的名聲,當即延請他參加刑部詩社的聚會。《詩家直說》卷三記載道:

  己酉歲(嘉靖二十八年)中秋夜,李正郎子朱延同部李于鱗(李攀龍)、王元美(王世貞)及余賞月。因談詩法,予不避谫陋,具陳顛末。于鱗密以指掐予手,使之勿言。予愈覺飛動,亶亶不輟,月西乃歸。于鱗徒步相攜曰:“子何太泄天機?”予曰:“更有切要處不言。”曰:“何也?”曰:“其如想頭別爾。”于鱗默然。

  這時,詩社中人對謝榛景仰備至。謝榛的人品、才氣、交游,尤其是謝榛的詩學見地,都為社中人所稱贊和景仰。李攀龍有《初春元美席上贈謝茂秦得關字》詩,中有“明時抱病風塵下,短褐論交天地間”的詩句,形容謝榛意氣之高,應求之廣,生動如見。王世貞有《謝生歌七夕送脫屐老人謝榛》詩,是送謝榛離京南下的詩作,寫道:“謝生長河朔,奇筆破萬卷。日月縱游遨,乾坤任偃蹇。開元以來八百載,少陵諸公竟安在!精爽雖然付元氣,骨格已見沉滄海。”對謝榛的傾倒之情,也溢于言表。

  嘉靖二十九年(1550),李攀龍為了張大詩社的旗幟,延納新進士、刑部的徐中行(1517-1578)、梁有譽(1519-1554)和吏部的宗臣(1525-1560)入社,聲勢漸漸盛大。這實際上改變了刑部詩社的面貌,成為一個新的詩社了。于是有所謂“五子”之說。“五子”實際上是“六子”,錢謙益說:“于時稱五子者:東郡謝榛、濟南李攀龍、吳郡王世貞、長興徐中行、廣陵宗臣、南海梁有譽,名五子,實六子也。”(《列朝詩集》丁集上“宗副使臣”)“六子”說肇始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春,謝榛《詩家直說》卷四記載:嘉靖壬子(三十一年)春,予游都下,比部李于鱗、王元美、徐子與、梁公實、考功宗子相諸君延入詩社。一日,署中命李畫士繪《六子圖》,列坐于竹林之間,顏貌風神,皆得虎頭之妙。查考《宗子相集》卷四及《蘭汀存稿》卷一的《五子詩》,都是嘉靖三十一年春的原作,沒有經過改動,它們均以謝榛居首,以下依次是李、徐、梁(或宗)、王。大概參加詩社的是五個人,就稱“五子”,是六個人,就稱“六子”。《五子詩》的排列次序,顯然是按年齡排列。大約諸子結社之初,大家還都比較謙虛,還能“相序以齒”,謝榛正好以年長居首。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吳國倫(1525-1593)加入了詩社,于是才有“七子”之名,稱“七子社”。

  由于謝榛在詩壇上早已享有盛譽,還有一整套較為完整的詩學理論,所以他的詩學理論和批評,對詩社中人產生了一種引導作用,甚至是指導作用。李攀龍在《寄茂秦》詩中稱:“論詩到爾長。”(《滄溟集》卷六)這一點被后代的文學史家所肯定,如錢謙益說:(七子)“稱詩之指要,實自茂秦發之。”(《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謝山人榛”)朱彝尊也說:“七子結社之初,李、王得名未盛,稱詩選格,多取定于四溟。”(《靜志居詩話》卷一三)這種情形,在謝榛的《詩家直說》卷三中有詳細的記載:

  予客京時,李于鱗(李攀龍)、王元美(王世貞)、徐子與(徐中行)、梁公實(梁有譽)、宗子相(宗臣)諸君召余結社賦詩。一日,因談初唐、盛唐十二家詩集并李、杜二家,孰可專為楷范,或云沈(佺期)、宋(之問),或云李、杜,或云王(維)、孟(浩然)。予默然久之,曰:“歷觀十四家所作,咸可為法。當選其諸集中之最佳者,錄成一帙,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得此三要,則造乎渾淪,不必塑謫仙而畫少陵也。夫萬物一我也,千古一心也,易駁而為純,去濁而歸清,使李、杜諸公復起,孰以予為可教也。”諸公笑而然之。是夕,夢李、杜二公登堂謂余曰:“子老狂而遽言如此。若能出入十四家之間,俾人莫知所宗,則十四家又添一家矣。子其勉之。”

  這段話較為集中、全面、具體地體現了謝榛的學唐復古的詩學主張和詩學步驟,而且切實可行,便于效法。謝榛的詩學理論,對李攀龍、王世貞等人的這種“傳染”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是歷久彌新的。這一點,從其他六子后來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中,能夠非常明顯地看出來。

  不久,謝榛又離開了京城,在各地漂游。他本來就是浪跡天涯的山人,不會在一個地方待太久。這時,李攀龍在六子當中最年長,儼然成為一言九鼎的詩社宗主。王世貞《李于鱗先生傳》記述道:“其同舍郎徐中行、梁有譽、不佞世貞,及吳舍人國倫、宗考功臣,相與切劘千古之事,于鱗咸弟畜之。為社會,時有所賦詠,人人意自得,最后于鱗出片語,則人人自失也。”(《弇州四部稿》卷八三)

  還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不知什么緣故,李攀龍跟謝榛已經發生了齟齬。次年(1554),李攀龍竟然致書與謝榛絕交(《滄溟集》卷二五《戲為絕謝茂秦書》)。而王世貞等人都站在李攀龍一邊,交口詆毀謝榛,最后甚至把他在“七子社”中除名。謝榛有《雜感寄都門舊知》詩,說:“奈何君子交,中途相棄置”,就是為此而發的感慨。在謝榛看來,雙方交惡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曾經對諸子的詩作都做過直率的批評,而諸子不肯接受,也不能接受。實際上,這主要還是因為李攀龍、王世貞頭角漸露,聲望日高,他們幾個人又都是進士出身,怎能容忍身為布衣的謝榛成為詩社領袖呢?但是后來諸子與謝榛仍有來往,并時時提到他,雙方并沒有徹底絕交。

上一篇: 夏完淳 下一篇: 徐渭

網友關注

詩詞搜索

古詩詞大家

詩仙 詩圣 詩王 詩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賀
帝王也風騷
毛澤東李世民武則天 劉邦劉徹 乾隆
詩骨 詩杰 詩狂 詩家天子
陳子昂 王勃 賀知章 王昌齡
詩佛 詩囚 詩奴 詩豪
王維 孟郊 賈島 劉禹錫
詞妖
李清照李義辛棄疾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馬致遠 鄭光祖 白樸
唐宋八大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
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縉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