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遷,字孺木,原名以訓,海寧人。初為諸生。南都立,以中書薦,召入史館,皆辭,曰:“余豈以國家之不幸博一官耶?”未幾,歸里。遷肆力經史百家言,尤注心於明朝典故。嘗謂:“史之所憑者,實錄耳。實錄見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見。況革除之事,楊文貞未免失實;泰陵之盛,焦泌陽又多丑正;神、熹之載筆者,皆逆奄之舍人。至於思陵十七年之憂勤惕厲,而太史遯荒,皇宬烈焰,國滅而史亦隨滅,普天心痛,莫甚於此!”乃汰十五朝實錄,正其是非。訪崇禎.
十七年邸報,補其缺文,成書,名曰國榷。當是時,人士身經喪亂,多欲追敘緣因,以顯來世,而見聞窄狹,無所憑藉。
聞遷有是書,思欲竊之為己有。遷家貧,不見可欲者,夜有盜入其室,盡發藏橐以去。遷喟然曰:“吾手尚在,寧遂已乎?”從嘉善錢氏借書復成之。陽城張慎言目為奇士,折節下之。慎言卒,遷方北走昌平,哭思陵,復欲赴陽城哭慎言,
未至而卒,順治十二年冬十一月也。黃宗羲為表其墓。
十七年邸報,補其缺文,成書,名曰國榷。當是時,人士身經喪亂,多欲追敘緣因,以顯來世,而見聞窄狹,無所憑藉。
聞遷有是書,思欲竊之為己有。遷家貧,不見可欲者,夜有盜入其室,盡發藏橐以去。遷喟然曰:“吾手尚在,寧遂已乎?”從嘉善錢氏借書復成之。陽城張慎言目為奇士,折節下之。慎言卒,遷方北走昌平,哭思陵,復欲赴陽城哭慎言,
未至而卒,順治十二年冬十一月也。黃宗羲為表其墓。
上一篇: 田錫 | 下一篇: 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