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帝與蕭太后率大軍南下攻宋。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真宗勉強御駕親征,但卻在宋軍士氣方振、戰(zhàn)局對遼不利之際,以每年輸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屈辱條件,在澶淵同遼簽訂了和約,開創(chuàng)了以輸歲幣求茍安的惡例。真宗原以為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yè),很得意了一陣子。不料有一天,參政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準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宋真宗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
王欽若是個善于察言觀色、逢迎邀寵的馬屁精。他對正經(jīng)事兒沒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動作方面,卻是勝人一籌的。史稱他“性傾巧,敢為矯誕”,就是說這個人鬼得很,敢于弄虛作假。宋真宗偽造“天書”的把戲,就是他出的歪點子。他看出真宗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zhàn)爭,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幽、薊兩州,就可以洗掉澶淵之盟的恥辱了。”真宗說:“河北的的百姓剛免了戰(zhàn)爭之苦,我那忍心再挑起戰(zhàn)爭呢?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那就只有封禪可以鎮(zhèn)服四海、夸示外國了。但自古封禪,都得有“天瑞”出現(xiàn)才行。”接著又說:“當然,這‘天瑞’不是說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謂“天瑞”者,有些是人為搞出來的,只不過人主把它當真的崇奉起來,并以之昭示天下,就會同真的一樣了。古代傳說的‘河出《圖》、洛出《書》’,難道真有這么回事嗎?那不過是圣人以神道設教罷了!”真宗聽了,當然心領神會,但又擔心地說:“王旦也許不會同意這么干吧?”王旦是當時的宰相,因此前寇準已被排擠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慮王旦是否肯附從。王欽若說:“我去向他暗示這是出于圣意,估計不會不同意。”果然,經(jīng)過王欽若說項,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里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開酒樽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拿里面盛的全是美珠!從此,王旦成了封禪拉拉隊的帶頭羊。
主要障礙打通了,真宗又同王欽若密謀布置了一番,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把朝臣召集起來,煞有介事地對大家說:“去冬十一月庚寅月,將近半夜時分,我剛滅燭就寢,忽然室中亮堂起來,有個穿絳衣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于正殿建道場一個,將降天書“大中禪符”三篇。’說完就不見了。從十二月初一起我即齋戒于朝元殿,并建道場以佇候神賜。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fā)現(xiàn)有帛布懸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王旦等當即再拜稱賀。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nèi)容是說真宗以孝道承統(tǒng),務以清凈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真宗命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后,依舊包起,鄭重盛入預先準備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為了擴大影響,真宗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許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陳堯叟、丁謂等益以經(jīng)義加以附和。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
這樣鬧騰了一陣之后,三月間即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余人,連續(xù)五次聯(lián)名上表請求真宗封禪。真宗召三司使丁謂問了經(jīng)費事宜后,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其中王旦為封禪大禮使,王欽若為封禪度經(jīng)制置使,丁謂負責計度財用。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
王欽若一到乾封(今泰安縣)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xiàn)。”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偽造的“天書”馳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說:“五月丙子夜,我又夢見上次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現(xiàn)在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接著將泰山來的“天書”奉迎至含芳園正殿,仍由陳堯叟啟封宣讀,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萬福。錫汝嘉瑞,黎庶成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國祚延永,壽歷遐歲。”于是群臣表上真宗尊號為“崇文廣武儀天奉道寶應章感圣明仁孝皇帝”。不久,王欽若又獻芝草八十本,趙安仁獻五色金丹、紫芝八千七百余本,各州獻上的芝草、嘉禾、瑞木之類更多得無法紀計。九月,“令有司勿奏大辟案”,又詔建玉清昭應宮,以備專門供奉“天書”。上述種種無非是為封禪氣氛加溫,同時也把對真宗的歌功頌德浪潮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王欽若是個善于察言觀色、逢迎邀寵的馬屁精。他對正經(jīng)事兒沒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動作方面,卻是勝人一籌的。史稱他“性傾巧,敢為矯誕”,就是說這個人鬼得很,敢于弄虛作假。宋真宗偽造“天書”的把戲,就是他出的歪點子。他看出真宗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zhàn)爭,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幽、薊兩州,就可以洗掉澶淵之盟的恥辱了。”真宗說:“河北的的百姓剛免了戰(zhàn)爭之苦,我那忍心再挑起戰(zhàn)爭呢?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那就只有封禪可以鎮(zhèn)服四海、夸示外國了。但自古封禪,都得有“天瑞”出現(xiàn)才行。”接著又說:“當然,這‘天瑞’不是說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謂“天瑞”者,有些是人為搞出來的,只不過人主把它當真的崇奉起來,并以之昭示天下,就會同真的一樣了。古代傳說的‘河出《圖》、洛出《書》’,難道真有這么回事嗎?那不過是圣人以神道設教罷了!”真宗聽了,當然心領神會,但又擔心地說:“王旦也許不會同意這么干吧?”王旦是當時的宰相,因此前寇準已被排擠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慮王旦是否肯附從。王欽若說:“我去向他暗示這是出于圣意,估計不會不同意。”果然,經(jīng)過王欽若說項,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里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開酒樽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拿里面盛的全是美珠!從此,王旦成了封禪拉拉隊的帶頭羊。
主要障礙打通了,真宗又同王欽若密謀布置了一番,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把朝臣召集起來,煞有介事地對大家說:“去冬十一月庚寅月,將近半夜時分,我剛滅燭就寢,忽然室中亮堂起來,有個穿絳衣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于正殿建道場一個,將降天書“大中禪符”三篇。’說完就不見了。從十二月初一起我即齋戒于朝元殿,并建道場以佇候神賜。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fā)現(xiàn)有帛布懸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王旦等當即再拜稱賀。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nèi)容是說真宗以孝道承統(tǒng),務以清凈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真宗命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后,依舊包起,鄭重盛入預先準備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為了擴大影響,真宗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許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陳堯叟、丁謂等益以經(jīng)義加以附和。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
這樣鬧騰了一陣之后,三月間即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余人,連續(xù)五次聯(lián)名上表請求真宗封禪。真宗召三司使丁謂問了經(jīng)費事宜后,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其中王旦為封禪大禮使,王欽若為封禪度經(jīng)制置使,丁謂負責計度財用。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
王欽若一到乾封(今泰安縣)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xiàn)。”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偽造的“天書”馳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說:“五月丙子夜,我又夢見上次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現(xiàn)在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接著將泰山來的“天書”奉迎至含芳園正殿,仍由陳堯叟啟封宣讀,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萬福。錫汝嘉瑞,黎庶成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國祚延永,壽歷遐歲。”于是群臣表上真宗尊號為“崇文廣武儀天奉道寶應章感圣明仁孝皇帝”。不久,王欽若又獻芝草八十本,趙安仁獻五色金丹、紫芝八千七百余本,各州獻上的芝草、嘉禾、瑞木之類更多得無法紀計。九月,“令有司勿奏大辟案”,又詔建玉清昭應宮,以備專門供奉“天書”。上述種種無非是為封禪氣氛加溫,同時也把對真宗的歌功頌德浪潮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上一篇: 蘇麟 | 下一篇: 僧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