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少有詩名,內渡前所作已多,但代表其詩歌思想、藝術成就的,是內渡后的作品。這部分詩約1700多首,以懷念臺灣和感憤時事之作最為突出。《愁云》、《春愁》、《往事》、《送頌臣之臺灣》、《夏夜與季平肖氏臺聽濤追話舊事作》和前后《秋懷》等,傾訴臺灣淪亡的悲憤,抒寫思念故園的愁情和恢復失土的壯志。《香港書感》、《海軍衙門歌》、《聞膠州事書感》、《汕頭海關歌》、《答敬南見贈次原韻》(其三)等,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瓜分和掠奪,譴責清政府的昏聵無能,要求變革圖強,"誅秦"除暴。這些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內容,體現了丘逢甲"重開詩史作雄談"(《論詩次鐵廬韻》)的創作特點。此外,他的懷古、紀游詩,表彰前賢,刻畫山川,往往寄托了憂時濟世的懷抱。在藝術風格上,抒懷感時之作悲涼激越,寫景小詩清新爽秀,敘事之作酣暢淋漓。在形式上,頗為放恣,不為格律所拘,語言圓熟流暢,好用俗語新詞。所作以七律、七絕及七古居多。在風格卑靡、崇尚擬古的晚清詩壇上,丘逢甲的愛國詩篇,氣壯而志奮、情真而意切,"震動一時"(江□《丘倉海傳》)。梁啟超稱他為"詩界革命之巨子"(《飲冰室詩話》),黃遵憲說"此君詩真天下健者也"(《與梁啟超書》)。唯其詩騁筆而書,不免有題意乃至語言雷同的缺陷,表現上也較率直而少含蓄。
詩集主要有《柏莊詩草》、《嶺云海日樓詩鈔》等。《柏莊詩草》為內渡前作品,作者原以為毀于戰火,后人亦長期未見,1979年始被發現,今由丘氏后人收藏,有手稿影印本傳世。《嶺云海日樓詩鈔》12卷,為其弟丘瑞甲從遺稿選輯編年,均為內渡后所作,1913年粵東編譯公司刊印。1936年中山大學出版《詩鈔》13卷本,系將原書第5卷"己亥稿上、下"分為2卷,又另輯"選外集" 1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標點本,即以此為底本。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嶺云海日樓抄》12卷,附《選外集》、《選外集補遺》、《柏莊詩草》、《其他詩作》,為現行丘詩的最足本。此外,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倉海先生丘公逢甲詩選》,是丘逢甲之子丘琮據《詩鈔》12卷本所選,增入《離臺詩》等作品。
詩集主要有《柏莊詩草》、《嶺云海日樓詩鈔》等。《柏莊詩草》為內渡前作品,作者原以為毀于戰火,后人亦長期未見,1979年始被發現,今由丘氏后人收藏,有手稿影印本傳世。《嶺云海日樓詩鈔》12卷,為其弟丘瑞甲從遺稿選輯編年,均為內渡后所作,1913年粵東編譯公司刊印。1936年中山大學出版《詩鈔》13卷本,系將原書第5卷"己亥稿上、下"分為2卷,又另輯"選外集" 1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標點本,即以此為底本。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嶺云海日樓抄》12卷,附《選外集》、《選外集補遺》、《柏莊詩草》、《其他詩作》,為現行丘詩的最足本。此外,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倉海先生丘公逢甲詩選》,是丘逢甲之子丘琮據《詩鈔》12卷本所選,增入《離臺詩》等作品。
上一篇: 瞿秋白 | 下一篇: 邱道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