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漢族,江蘇南京人,歷史學博士,副研究員。
1976年—1982年,在解放軍第三十八集團軍、鐵道兵第十三師服役;
1982年—1986年,經濟日報資料員、中國環境報記者組組長;
1986年—1988年,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副主任兼機關團委書記;
1988.02——1988.12,北京市房山區委外聯處處長兼外經委副主任;
1988.12——1989.12,中國技術監督報社副總編輯;
1989.12——1993.02,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
1993.02——1994.05,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研究中心主任;
1994.05——1998.03,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
1998.03——2000.01,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0.01——2003.03,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3.03——2007.09,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7.09——2008.0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2008.03——,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2003年10月當選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會長。
中共十七大代表。
出版作品有《潘岳詩文選》和電視作品《托起草原》、《西風胡楊》、《蜀南竹海行》等。
影響力:
他曾是一名新聞記者與最年輕的處級干部。2003年3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在2007年初對一些地方和企業實行“區域限批”及2007年7月3日起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問題突出的六市兩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中,潘岳盡顯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的鐵腕手段。
1995年,中國刮起反腐之風。這時潘岳已是國家資產管理局副局長。他連續主持召開多次會議,號召查處全國國有資產流失大案,消除政府與企業界的腐敗現象。據國有資產管理局1995年對3萬家合資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在中外合資過程中,中方80%的企業喪失約90%的應得權益,使國有資產流失近百億元。
2005年以來,潘岳頻頻掀起“環評風暴”,威力所及,千億元的項目叫停,數十家大企業遭點名批評。一時間被稱為“潘旋風”。
2005年1月18日,潘岳接手環評工作不久,國家環保總局宣布,停建13個省市的30個違法開工項目,其中包括總投資為69.7億元的三峽地下電站項目,和投資446億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項目。這些項目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即擅自開工建設,嚴重違反了《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到2月2日,這些項目已全部整改。
2005年年初,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南京紫金山擴建項目。該項目涉嫌毀林地面積近百畝,砍伐樹木近2萬棵,且未經過環境影響評價。5月10日,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執法督察,南京市已經調整規劃并采取了補種景觀樹木等補救措施。
2005年3月29日,蘭州大學教授張正春對圓明園防滲工程提出質疑,認為該工程是對生態景觀、歷史文化價值和周邊環境的破壞。3月31日,因未進行環境評價,國家環保總局叫停該項目建設,責令其依法補辦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4月13日,圓明園防滲工程的環境影響公眾聽證會召開。5月9日,環保總局要求圓明園管理處在收到文件40天內提交環評報告。5月17日,在環保總局對北師大一環評機構批評之后,清華大學主動承接了圓明園環評。
2005年6月18日的北京財富論壇上,他公開表示中國不應該為“世界工廠”的稱號而驕傲,中國需要的是“綠色崛起”。他警告說,如果保持目前的污染水平,到2020年,中國的GDP翻兩番時,污染總量也會翻兩番。
繼2005年、2006年兩次“環保風暴”之后,2007年新年伊始,環保總局啟動了第三次環保風暴,首次使用“區域限批”的辦法,對唐山市、呂梁市、萊蕪市、六盤水市等4個城市及國電集團等4家電力企業“連封帶殺”,以遏制高污染產業盲目擴張。
潘岳給手下的印象是干事麻利、咄咄逼人。而最讓手下稱道的,是他做人的魅力,做事的魄力。不管任職于哪個政府部門,幾乎在每一個部門都曾留下若干傳奇經歷。
在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任上時,清查海外國有資產和國有資產流失大案;做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時,親臨現場收拾造假企業;當體改委副主任時,提出政改報告,呼吁宗教改革,得罪了不少持不同意見的同志。任環保總局副局長沒多久就提出綠色GDP和改變干部考核指標,出臺《環評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掀起環保風暴,更是直接得罪各種大利益集團。
1976年—1982年,在解放軍第三十八集團軍、鐵道兵第十三師服役;
1982年—1986年,經濟日報資料員、中國環境報記者組組長;
1986年—1988年,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副主任兼機關團委書記;
1988.02——1988.12,北京市房山區委外聯處處長兼外經委副主任;
1988.12——1989.12,中國技術監督報社副總編輯;
1989.12——1993.02,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
1993.02——1994.05,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研究中心主任;
1994.05——1998.03,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
1998.03——2000.01,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0.01——2003.03,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3.03——2007.09,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7.09——2008.0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2008.03——,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2003年10月當選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會長。
中共十七大代表。
出版作品有《潘岳詩文選》和電視作品《托起草原》、《西風胡楊》、《蜀南竹海行》等。
影響力:
他曾是一名新聞記者與最年輕的處級干部。2003年3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在2007年初對一些地方和企業實行“區域限批”及2007年7月3日起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問題突出的六市兩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中,潘岳盡顯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的鐵腕手段。
1995年,中國刮起反腐之風。這時潘岳已是國家資產管理局副局長。他連續主持召開多次會議,號召查處全國國有資產流失大案,消除政府與企業界的腐敗現象。據國有資產管理局1995年對3萬家合資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在中外合資過程中,中方80%的企業喪失約90%的應得權益,使國有資產流失近百億元。
2005年以來,潘岳頻頻掀起“環評風暴”,威力所及,千億元的項目叫停,數十家大企業遭點名批評。一時間被稱為“潘旋風”。
2005年1月18日,潘岳接手環評工作不久,國家環保總局宣布,停建13個省市的30個違法開工項目,其中包括總投資為69.7億元的三峽地下電站項目,和投資446億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項目。這些項目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即擅自開工建設,嚴重違反了《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到2月2日,這些項目已全部整改。
2005年年初,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南京紫金山擴建項目。該項目涉嫌毀林地面積近百畝,砍伐樹木近2萬棵,且未經過環境影響評價。5月10日,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執法督察,南京市已經調整規劃并采取了補種景觀樹木等補救措施。
2005年3月29日,蘭州大學教授張正春對圓明園防滲工程提出質疑,認為該工程是對生態景觀、歷史文化價值和周邊環境的破壞。3月31日,因未進行環境評價,國家環保總局叫停該項目建設,責令其依法補辦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4月13日,圓明園防滲工程的環境影響公眾聽證會召開。5月9日,環保總局要求圓明園管理處在收到文件40天內提交環評報告。5月17日,在環保總局對北師大一環評機構批評之后,清華大學主動承接了圓明園環評。
2005年6月18日的北京財富論壇上,他公開表示中國不應該為“世界工廠”的稱號而驕傲,中國需要的是“綠色崛起”。他警告說,如果保持目前的污染水平,到2020年,中國的GDP翻兩番時,污染總量也會翻兩番。
繼2005年、2006年兩次“環保風暴”之后,2007年新年伊始,環保總局啟動了第三次環保風暴,首次使用“區域限批”的辦法,對唐山市、呂梁市、萊蕪市、六盤水市等4個城市及國電集團等4家電力企業“連封帶殺”,以遏制高污染產業盲目擴張。
潘岳給手下的印象是干事麻利、咄咄逼人。而最讓手下稱道的,是他做人的魅力,做事的魄力。不管任職于哪個政府部門,幾乎在每一個部門都曾留下若干傳奇經歷。
在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任上時,清查海外國有資產和國有資產流失大案;做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時,親臨現場收拾造假企業;當體改委副主任時,提出政改報告,呼吁宗教改革,得罪了不少持不同意見的同志。任環保總局副局長沒多久就提出綠色GDP和改變干部考核指標,出臺《環評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掀起環保風暴,更是直接得罪各種大利益集團。
上一篇: 皮日休 | 下一篇: 潘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