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雄李白:
電影《永不消失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
李白,原名李華初,曾用名李樸,化名李霞、李靜安。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從小勤工儉學,但自從母親去世后,就托付起了上山砍柴,帶弟妹的重擔,他也因此輟學。他那時13歲,在一位地主家里打工,由于對地主浪費糧食、欺負奴役的不滿,他還曾用詩罵過地主,并且發誓要抓緊時機好好學習,將來為人們做出貢獻,推翻地主。后來,他于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后任通信連指導員。1934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紅軍通信學校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后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臺臺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全國抗戰爆發后,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擔任黨的秘密電臺的工作。在日寇與汪偽軍警特務等麇集,環境極其險惡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種困難,負責上海黨的地下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臺聯絡工作,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到1939年,工作環境更加險惡,黨組織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假扮夫妻掩護電臺,開展工作。兩人在共同的革命斗爭中產生愛情,后經地下黨組織批準結婚,成為秘密斗爭之家。
1942年9月,日軍在對秘密電臺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夫婦。日寇對李白施以酷刑,但他堅不吐實,堅稱自己是私人電臺。1943年5月,經黨組織營救獲釋。出獄后,黨組織將李白夫婦調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做報務員。他化名李靜安,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場口和江西的鉛山之間,利用國民黨的電臺,為黨秘密傳送日偽和美蔣方面大量的戰略情報。
抗戰勝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繼續從事黨的秘密電臺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與黨中央進行通訊過程中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測出電臺位置而被捕。被捕后,李白經受了高官厚祿的利誘,遭受了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終堅貞不屈、頑強抗敵,敵人始終沒有能夠從他口中得到一點想要的信息。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了,犧牲時年僅39歲整。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2、作家李白
李碧華,原名李白,中國廣東臺山人,畢業于香港著名女子學校香港真光中學。所寫的小說有《胭脂扣》、《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島芳子》、《霸王別姬》、《青蛇》、《誘僧》等二十多種。 其中《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餃子》等都被她親自改編成劇本,并搬上大銀幕拍攝成電影,廣受好評。著作有:《白開水》、《爆竹煙花》和《蝴蝶十大罪狀》等九十多本。
3、桂系李白————李宗仁與白崇禧
廣西流傳有一個之謎:“是古人也是今人,是兩人也是一人”答案既是李白,實際是指李宗仁和白崇禧,二者長期合作,親密無間,合稱“李白”。
上一篇: 已經是第一個詩人了 | 下一篇: 安邑坊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