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這是舊時為學童開蒙的基礎教材《三字經》中的一段話,如今的青年人對它大約是陌生的。這里所說的四歲讓梨的孩童就是東漢末年的大名士孔融。
孔融生值漢室之亂,歷經桓、靈、少、獻四朝,一生“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終因書生氣太足、鋒芒太露而不見容于當權者。然而孔融生性耿介,揚善嫉惡,不僅名重當時,“海內英俊皆信服之”,而且很受后人稱譽:“懔懔焉,皜皜焉,其與琨玉秋霜比質可也。”那么,這位漢末大名士的性格和為人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