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鬌
duǒ ? ㄉㄨㄛˇ
◎ 〔髻鬌〕頭發美好的樣子。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鬌 duǒ?
〈名〉
(1) 小兒留而不剪的一部分頭發 [hair tail]
鬌,發隋也。從髟,隋省聲。——《說文》
三月之末,擇日,剪發為鬌。——《禮記·內則》
(2) 另見 tuǒ
漢語字典
[①][duǒ]
[《廣韻》丁果切,上果,端。]
[《廣韻》徒果切,上果,定。]
亦作“1”。
(1)兒童剪發后留下的一部分頭發。
(2)發美。
音韻參考
[廣 韻]:直垂切,上平5支,chuí,止合三平支B澄
[平水韻]:上聲二十哿
[粵 語]:do2do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上】【髟字部】 鬌;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455第39【廣韻】丁果切【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音朶。【說文】髮隋也。【玉篇】小兒翦髮爲鬌。【類篇】剃餘髮。一曰髮美。【禮·內則】翦髮爲鬌。【註】鬌,所遺髮也。【疏】三月翦髮,所留不翦者爲鬌。 又【廣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音墮。又【集韻】他果切,音妥。又【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音錘。又【集韻】【韻會】??傳追切,音椎。又【集韻】翾規切,音綏。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