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查字典logo
您的位置: 查字典 > 漢語字典 > 頞的意思

ě
  • 拼音: ě
  • 注音: ㄜˇ
  • 部首筆劃:9
  • 總筆劃:15
  • 繁體字: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筆順:捺捺折折撇橫橫撇豎折橫橫橫撇捺

頞的筆畫順序

基本解釋


è ? ㄜˋ
◎ 鼻梁:“舉疾首蹙頞而相告。”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è?
〈名〉
(1) 鼻梁 [nasal bridge]
頞,鼻莖也。從頁,安聲。——《說文
則辛頞鼻淵。——《素問·氣厥論》
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孟子·梁惠王下》
(2) 又如:蹙頞(皺眉頭)

漢語字典

[①][è]
[《廣韻》烏葛切,入曷,影。]
(1)鼻梁。
(2)額頭。
[②][àn]
[《字彙補》烏漢切]
人名用字。秦有常頞。見《史記·西南夷列傳》。

音韻參考

[廣 韻]:烏葛切,入12曷,e,山開一入寒影
[平水韻]:入聲七易
[粵 語]:aat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下】【頁字部】 頞;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1403第05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玉篇】鼻莖也。【孟子】疾首蹙頞而相告。【莊子·至樂篇】深矉蹙頞。 又【博雅】?也。 又【釋名】頞,鞍也。偃折如鞍也。 又幽頞,獸名。【山海經·幽頞贊】幽頞似猴,俾愚作智。觸物則笑,見人佯睡。好用小慧,終是嬰繫。 又【玉篇】亦作齃。【史記·蔡澤傳】魋顏蹙齃。【註】齃,烏葛反。 又音案。【史記·西南夷傳】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註】頞,音案。孚遠曰:常頞,疑人姓名。
考證:〔【釋名】?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逸雅】頞,鞍也。偃折加鞍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並照原文加鞍改爲如鞍。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

頞的意思、基本信息

  • 五筆86:PVDM
  • 五筆98:PVDM
  • 五行:土
  • UniCode:U+981E
  • 四角號碼:31486
  • 倉頡:JVMBC
  • GBK編碼:EE4F
  • 規范漢字編號:

最新歇后語

帶頞的成語

更多>>

最新成語故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