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雛
(雛)
chú ? ㄔㄨˊ
◎ 幼小的鳥,生下不久的:雛雞。雛燕。雛兒。雛鳳。雛形。
英文翻譯
◎ 雛
young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雛
雛、鶵 chú?
〈名〉
(1) (形聲。從隹( zhuī),芻聲。本義:小雞)
(2) 同本義 [chick]
雛,雞子也。——《說文》
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注:“新雞也。”
有人于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孟子》
(3) 引申為幼禽 [very young bird]
雛燒。——《禮記·內(nèi)則》。疏:“鳥之小者也。”
(4) 又如:雛雉(幼雉);雛禽(幼鳥);雛鶯(幼鶯。也喻指幼齡的歌妓)
(5) 幼小的動物 [the young]
乳虎,曾纊息之未定兮,乃敢探其穴,而啖其雛。——宋· 蘇軾《思子臺》
(6) 幼兒 [infant]
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卑微休!——唐· 杜甫《徐卿二子歌》
挈婦將雛鬢有絲。——魯迅《七律·無題》
詞性變化
◎ 雛
雛 chú?
〈形〉
動物幼小的 [nestling;fledgling]。如:雛鼠(幼鼠);雛虎(出生不久的幼虎)
漢語字典
[①][chú]
[《廣韻》仕于切,平虞,崇。]
“雛1”的繁體字。亦作“鶵1”。
(1)小雞。泛指幼禽或幼獸。
(2)借指小兒,幼兒。
(3)引申為生手;新手。
(4)幼小;年輕。
(5)對人的蔑稱。
[②][jù]
[《集韻》從遇切,去遇,從。]
“雛2”的繁體字。
人名用字。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七虞
[粵 語]:co1co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隹字部】 雛;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1366第18【唐韻】仕于切【集韻】【韻會】崇芻切,??音?。【說文】雞子也。從隹從芻。【爾雅·釋鳥】生噣雛。【註】生能自食者。【釋文】雛,仕俱反。【禮·月令】天子乃以雛嘗黍。【釋文】仕于反。【孟子】力不能勝一匹雛。 又【禮·內(nèi)則】不食雛??。【註】??伏乳者。 又【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司馬相如·子虛賦】鵷雛孔鸞。【註】鵷雛,鳳屬也。【集韻】或作鶵。俗作??,非。 又【集韻】【類篇】??從遇切,音聚。【集韻】人名。仲尼弟子顏濁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