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鐍
jué ? ㄐㄩㄝˊ
◎ 箱子上安鎖的環(huán)形鈕。
◎ 鎖:“(左)震怒,破鐍入,取巫斬廷下。”
◎ 鎖閉。
◎ 喻樞要。
◎ 戳傷。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鐍 jué?
〈名〉
(1) 箱子上安鎖的環(huán)狀物。借指鎖 [a hasp for locking;lock]
固扃鐍。——《莊子》
(2) 又如:鐍鑰(鎖和鑰匙)
(3) 有舌的環(huán) [ring with sth. resembling a tongue]
紫綬以上,鐍綬之閉得施玉環(huán)鐍云。——《后漢書(shū)》
詞性變化
◎ 鐍 jué?
〈動(dòng)〉
上鎖;關(guān)閉 [lock;close]。如:鐍鎖(關(guān)鎖);鐍圍(封鎖包圍);鐍戶(hù)(關(guān)門(mén))
漢語(yǔ)字典
[①][jué]
[《廣韻》古穴切,入屑,見(jiàn)。]
“穴2”的被通假字。
(1)有舌的環(huán)。古用以佩璲。猶今皮帶上之套環(huán),帶收緊后,以舌納帶孔而固束之。
(2)箱子上安鎖的環(huán)狀物。借指鎖。
(3)上鎖。
(4)戳傷。
音韻參考
[廣 韻]:古穴切,入16屑,jue,山合四入先見(jiàn)
[平水韻]:入聲九屑
[粵 語(yǔ)]:kyut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鐍; 康熙筆畫(huà):20; 頁(yè)碼:頁(yè)1322第03【廣韻】【集韻】??古穴切,音玦。【玉篇】環(huán)有舌者。與觼同。【後漢·輿服志】自靑綬以上,縌皆長(zhǎng)三尺二寸,縌者,古佩璲也。佩綬相迎,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閒,得施玉鐶鐍。 又玉鐍。【前漢·天文志·背穴註】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穴多作鐍,其形如玉鐍也。如淳曰:向外爲(wèi)背,有氣刺日爲(wèi)鐍。鐍,抉傷也。 又扃鐍,箱篋前鎖處也。【莊子·胠篋篇】固扃鐍。【註】鐍,古穴反。紐也。 又【集韻】允律切,音聿。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