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邀
yāo ?ㄧㄠˉ
◎ 約請(qǐng):邀請(qǐng)。邀集。應(yīng)邀。
◎ 取得,希求:邀賞。邀準(zhǔn)。邀寵。邀功請(qǐng)賞。
◎ 阻留:邀擊(攔擊)。邀截。
英文翻譯
◎ 邀
intercept invite solicit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邀 yāo?
〈動(dòng)〉
(1) (形聲。從辵,敫聲。本義:迎候)
(2) 同本義 [await the arrival of]
邀相見(jiàn)。——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 孟浩然《過(guò)故人莊》
北邀當(dāng)國(guó)者。——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邀見(jiàn)講鈞禮。——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請(qǐng));邀迎(迎合)
(4) 逢,遇到 [meet with]
邀殊寵,一枝已傍日邊紅。——清· 洪昇《長(zhǎng)生殿》
(5) 又如:邀世(逢世);邀樂(lè)(遇到歡樂(lè));邀天晴(逢天晴);邀幸(僥幸,幸運(yùn))
(6) 阻攔;截?fù)?[intercept]
又怕山北諸州出兵,邀其歸路而擊之。——《新編五代史平話》
(7)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稱被俘獲);邀勒(遮攔;阻擋);邀丐(阻截索求);邀伏(設(shè)伏兵攔 擊);邀劫(攔路搶劫)
(8) 請(qǐng)求;謀求 [solicit;seek;strive for]
吾乘時(shí)邀幸,得為吏部尚書(shū)。——《魏書(shū)·崔亮傳》
(9) 又如:邀恩(清代對(duì)年過(guò)八旬而未錄取的考生賜賞舉人稱號(hào));邀名(求取好的名聲)
(10) 招 [summon by gesture;invite]。如:邀召(邀請(qǐng));邀延(猶邀請(qǐng));邀帖(請(qǐng)?zhí)?;邀呼(招喚)
(11) 要挾 [coerce;put pressure on]
邀其上者。——宋· 蘇軾《教戰(zhàn)守》
(12) 又如:邀君(要挾君主);邀勒(強(qiáng)迫;逼勒);邀脅(要挾;威脅)
漢語(yǔ)字典
[①][yāo]
[《廣韻》於霄切,平宵,影。]
[《廣韻》古堯切,平蕭,見(jiàn)。]
“徼4”的被通假字。
(1)迎候。
(2)逢,遇到。
(3)阻攔;截?fù)簟?br>(4)請(qǐng)求;謀求。
(5)招;邀請(qǐng)。
(6)要挾。
(7)約定。
(8)方言。驅(qū)趕;吆喝。
(9)方言。用衡器稱量。
音韻參考
[廣 韻]:古堯切,下平3蕭,jiāo,效開(kāi)四平蕭見(jiàn)
[平水韻]:下平二蕭
[粵 語(yǔ)]:jiu1
[閩南語(yǔ)]:hiau1,ia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辵字部】 邀; 康熙筆畫(huà):20; 頁(yè)碼:頁(yè)1266第16【廣韻】于宵切【集韻】【韻會(huì)】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腰。【廣韻】遮也。【晉書(shū)·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齎酒于半道,邀之。 又【正韻】招也。【李白詩(shī)】舉杯邀明月。 又【集韻】求也。通作徼。【中庸】小人行險(xiǎn)以徼倖。 又【正韻】通作要。【孟子】使數(shù)人要於路。【又】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考證:〔【晉書(shū)·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賷酒于半道邀之。〕 謹(jǐn)照原文賷改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