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逵 kuí?
〈名〉
(1) (形聲。從辵 chuò),坴( lù)聲。本義:四通八達的道路
(2) 同本義。后也泛指大道 [thoroughfare]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詩·周南·免罝》
(3) 又如:大逵(大道);逵衢(大道);逵路(四通八達的大道);逵徑(岔路)
(4) 逵穴 [hole],水中之穴道交通者
漢語字典
[①][kuí]
[《廣韻》渠追切,平脂,羣。]
亦作“馗1”。
(1)四通八達的道路。
(2)逵穴,水中之穴道交通者。
音韻參考
[上古音]:幽部群母,giu
[廣 韻]:渠追切,上平6脂,kuí,止合三平脂B群
[平水韻]:上平四支
[粵 語]:kwa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辵字部】 逵;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1260第05【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龜切【正韻】渠爲切,??音騤。【說文】九達道也。【爾雅·釋宮】九達謂之逵。【註】四道交出,復有旁道也。【左傳·隱十一年】及大逵。杜註:逵道方九軌也。 又逵泉,魯地名。【左傳·莊三十二年】歸及逵泉。 又葉岐尤切,音求。【詩·周南】施于中逵。葉下仇。 【說文】本作馗。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入及大逵。【註】涂方九軌曰逵。〕 謹照原文省入字。註以下改杜註逵道方九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