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謟
tāo ? ㄊㄠˉ
◎ 可疑:“天道不謟,不貳其命。”
◎ 超越本分:“帝念不謟,應時作謀。”
◎ 隱瞞:“不謟過,不責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謟 tāo?
〈形〉
(1) 疑惑 [dubious]
天道不謟,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2) 超越本分 [in excess of one’s duty]
帝念不謟,應時作謀,不敏始哉!——《逸周書》
詞性變化
◎ 謟 tāo?
〈動〉
(1) 隱瞞 [conceal]
帝命不謟。——《周書·豐保》。注:“僭也。”
(2) 又如:謟過(隱瞞過失)
漢語字典
[①][tāo]
[《廣韻》土刀切,平豪,透。]
(1)疑惑。
(2)僭差。
(3)誕妄。
(4)隱諱。參見“謟過”。
音韻參考
[廣 韻]:土刀切,下平6豪,tāo,效開一平豪透
[粵 語]:to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上】【言字部】 謟;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176第06【廣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爾雅·釋詁】疑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天道不謟,不貳其命。【釋文】謟,本又作慆。又【二十七年】天命不慆久矣。【註】慆,疑也。 又【集韻】叨號切,叨去聲。義同。 毛氏曰:從言從舀,與諂諛字不同。
考證:〔【左傳·昭二十六年】天道不謟,不貳其命。【註】謟,本又作慆。〕 謹照原文註字改釋文。〔【哀十七年】天命不慆久矣。〕 謹按此昭二十七年傳非哀十七年傳,今照原文哀字改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