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銜
(銜)
xián ?ㄒㄧㄢˊ
◎ 馬嚼子。
◎ 用嘴含,用嘴叼:銜枚。燕子銜泥。
◎ 含在心里:銜恨。銜冤。銜恤(含哀,懷著憂傷)。銜戢(斂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 接受,奉:銜命。
◎ 指前后相接:銜接。
◎ 職務和級別的名號:學銜。軍銜。官銜。
英文翻譯
◎ 銜
bear hold in the mouth rank titl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銜
銜、啣 xián?
〈動〉
(1) 口含 [hold in the mouth]
蟾蜍銜之?!?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張衡傳》
(2) 又如:燕子銜泥;銜環相報(銜環);銜刀(口中叼刀);銜土(口含泥土);銜口墊背(古代一種殮葬習俗:給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錢)
(3) 懷藏 [harbor;cherish]
銜之次骨。——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4) 如:銜恩(感恩);銜悔(懷有悔恨之心);銜匿(深藏在心里);銜恤(心懷憂傷);銜哀(心懷哀痛)
(5) 奉接,接受 [accept]
賈昌銜保家活命之恩,無從報效?!?a href="#">醒世恒言》
(6) 又如:銜命(奉行命令)
(7) 把兩物互相接起來或縛住 [connect]
且把糧車首尾銜,權做寨柵?!?a href="#">水滸全傳》
(8) 包含,蘊含 [cherish;contain]
銜遠山。——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漢語字典
[①][xián]
[《廣韻》戶監切,平銜,匣。]
亦作“啣1”。亦作“嗛1”。“銜1”的繁體字。亦作“衘1”。
(1)馬嚼子。青銅或鐵制,放在馬口內,用以勒馬,控制它的行止。
(2)引申為控制、限制。參見“銜勒”、“銜羈”。
(3)含在嘴里;用嘴咬著。
(4)指喝、飲。參見“銜酒”。
(5)引申為玩味。
(6)心中懷著。
(7)感念。
(8)包含;籠罩。
(9)夾雜;嵌,鑲嵌。
(10)猶藏。
(11)銜接;相連。
(12)遵奉;領受。
(13)懷恨。
(14)官階,官銜。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十五咸
[粵 語]:haam4
[閩南語]:ham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銜;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109第13【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音咸。【說文】馬勒口中。從金從行。銜,行馬者也?!拘煸弧狂R銜所以制之行也。會意。【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厩皾h·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銜枚之事?!緰|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颈R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帧菊滞ā糠罹性汇暶!∮止倮綦A位曰銜?!菊Z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景拙右住べ洀埣姟开氂性佋姀埓笞#瓴粩徟f官銜?!娟戇[詩】頭銜字字敵冰淸?!∮指幸?。【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趾兑?。【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颈静荨科涑捎须A級,故名?!咎K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竹R銜,海神也?!灸救A·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註】海童,馬銜,皆神名。馬銜,馬首,一角,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