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血
xuè ? ㄒㄩㄝˋ
◎ 人或動(dòng)物體內(nèi)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不透明液體,大多為紅色,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xì)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壓。血糖。血跡。血汗。血淚。血洗。血書(shū)。血雨腥風(fēng)。血海深仇。
◎ 人類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關(guān)系:血統(tǒng)。血緣。
◎ 喻剛強(qiáng)熱烈:血性。血?dú)夥絼?/a>。
英文翻譯
◎ 血
blood hemo lifeblood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血 xiě
〈名〉
(1) [口]∶“血”( xuè?)的口語(yǔ)讀音(多單用) [blood]。如:雞血;血塊子;血瀝瀝(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叢中殺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樣);血淥淥(鮮血淋漓);血心(忠心;熱忱);血的教訓(xùn);流了一點(diǎn)血,不要緊
(2) 另見(jiàn) xuè?
詞性變化
◎ 血 xuè?
〈動(dòng)〉
(1) 用鮮血涂沾 [paint with blood]
兵可毋血刃而俱罷。——《漢書(shū)》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謂殺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飛濺的鮮血);血點(diǎn),血蹤(猶血跡)
(3) 殺傷,殺害 [kill]
揮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樓記》
(4) 又如:血風(fēng)肉雨(形容劇烈殘酷的搏斗或屠殺);血場(chǎng)(指戰(zhàn)場(chǎng));血溝(條狀的流血傷口)
(5) 染,涂 [dye]
◎ 血 xuè?
〈形〉
(1) 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近親。亦指血緣、血統(tǒng) [be related by blood]
親附疏,割犯血。——漢· 揚(yáng)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親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統(tǒng)的子孫后代;猶血統(tǒng));血嗣(指子孫);血屬(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屬)
(3) 喻赤誠(chéng) [sincere]。如:血?dú)庵?指一時(shí)感情沖動(dòng)而產(chǎn)生的勇氣)
(4) 喻紅色 [red]
杜鵑燦爛,血艷奪目。——《徐霞客游記》
俄有赤龍長(zhǎng)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又如:血殷(暗紅);血旗(指紅旗);血紫(紫紅色)
(6) 另見(jiàn) xiě
漢語(yǔ)字典
[①][xuè][xiě]
[《廣韻》呼決切,入屑,曉。]
(1)古代專指作祭品用的牲畜血。后亦泛指血液。
(2)指因悲痛而流的淚。
(3)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近親。
(4)指血緣,血統(tǒng)。
(5)指血紅色。
(6)殺傷;傷害。
(7)謂鮮血涂沾。
(8)染。
(9)比喻剛強(qiáng)、熱誠(chéng)。
(10)指月經(jīng)。
(11)通“恤”。憂;憂慮。
音韻參考
[上古音]:質(zhì)部曉母,xyuet
[廣 韻]:呼決切,入16屑,xue,山合四入先曉
[平水韻]:入聲九屑
[粵 語(yǔ)]:hyut3
[閩南語(yǔ)]:hiat4,hoeh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下】【血字部】 血; 康熙筆畫:6; 頁(yè)碼:頁(yè)1107第01【唐韻】【集韻】【韻會(huì)】??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從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guān)尹子·四符篇】一爲(wèi)父,故受氣于父,氣爲(wèi)水。二爲(wèi)母,故受血于母,血爲(wèi)火。【易·說(shuō)卦傳】坎爲(wèi)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dú)庹撸蛔鹩H。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jīng)】?jī)收咧接心驹话拙蹋梢匝瘛!驹]】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shī)·鄭風(fēng)·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bǔ)】胡桂切,葉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荊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shī)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wú)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jié)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