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蠼
qú ? ㄑㄩˊ
◎ 〔蠼螋〕昆蟲,體扁平狹長,黑褐色,前翅短而硬,后翅大,折在前翅下,有些種類無翅,尾部形狀像夾子,多生在潮濕的地方,為害家蠶。
漢語字典
[①][jué]
[《集韻》厥縛切,入藥,見。]
(1)同“玃”。母猴。參見“蠼猱”。
(2)通“躩”。卷曲貌。
[②][qú]
[《玉篇》音瞿]
亦作“蠷2”。
見“蠼2螋”。
音韻參考
[廣 韻]:其俱切,上平10虞,qú,遇合三平虞群
[粵 語]:fok3keo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蠼; 康熙筆畫:26; 頁碼:頁1104第37【集韻】厥縛切,音矍?!绢惼揩F名。母猴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蛭猱蠼猱。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蠼以連卷?!舅麟[註】韋昭曰:蠼,龍之形貌?!∮帧酒!恳赧摹Ec蠷通。詳蠷字註。 蠼猱之蠼本作玃,別詳犬部。
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场≈?jǐn)照原文蜩改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