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蠪
lóng ?ㄌㄨㄥˊ
◎ 〔鮭(guī)蠪〕古代傳說中的神名,如“東北方之下者,倍阿蠪蠪躍之。”
◎ 古書上說的一種大螞蟻。
漢語字典
[①][lóng]
[《廣韻》盧紅切,平東,來。]
(1)一種赤色斑駁的大螞蟻。
(2)見“蚗蠪”。
(3)見“蠪姪”。
音韻參考
[廣 韻]:盧紅切,上平1東,lóng,通開一平東來
[粵 語]:lung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蠪; 康熙筆畫:22; 頁碼:頁1102第31【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聾?!緺栄拧め屜x】蠪,朾螘?!驹]】赤駁蚍蜉也?!∮中F蛭,獸名。【山海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滞X蠪?!臼酚洝敼k傳】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瞩q蠪,神名?!厩f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驹]】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中F蜂?!颈静荨可貞c府,附橄欖樹,有手足,與木葉無異,鳴則自呼?!∮帧炯崱苛︾娗校酏垺Ax同。一曰竹蟻。
考證:〔【爾雅·釋蟲】蠪虰螘〕 謹照原文虰改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