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shī]
[《廣韻》所櫛切,入櫛,生。]
亦作“虱1”。亦作“1”。亦作“1”。
(1)虱子。
(2)比喻弊害,作惡為害的人。
(3)猶廁身,置身。
(4)魚瘦而生的白點(diǎn)。
(5)見“蝨蝨”。
音韻參考
[廣 韻]:所櫛切,入7櫛,she,臻開三入臻生
[平水韻]:入聲四質(zhì)
[粵 語]:sat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蝨;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1090第19【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色櫛切,??音瑟。【說文】齧人蟲也。【抱樸子·塞難】蝨生於我,而我非蝨父母,蝨非我子孫。【淮南子·說林訓(xùn)】大廈旣成,燕雀相賀。湯沐旣具,蟣蝨相弔。【前漢·項(xiàng)籍傳】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蝨。 又沙蝨。【博雅】沙蝨,????也。【本草】所在皆有之,雨後人晨昏踐沙,必著人,如毛髮,刺人便入皮裏。 又牛蝨,在牛身上。 又豕蝨。【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 又狗蝨。【韓愈詩】靈麻撮狗蝨。【註】靈麻,今胡麻,狀如狗蝨。《本草》云:一名狗蝨。 【集韻】亦作??。【干祿字書】俗作虱。【六書正譌】從?,從卂。卂卽迅字,疾也。蝨行疾,會(huì)意。俗作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