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蟈
(蟈)
guō ? ㄍㄨㄛˉ
◎ 〔蟈蟈兒(guor )〕昆蟲,身體綠色或褐色,翅短,腹大,善于跳躍。雄的前翅根部有發(fā)聲器,能振翅發(fā)聲。對植物有害。
◎ (蟈)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蟈
蟈 guō?
〈名〉
蛤蟆 [frog]
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周禮》。鄭玄注:“蟈,今御所食蛙也。”
漢語字典
[①][guō]
[《廣韻》古獲切,入麥,見。]
“蜮2”的被通假字。“蟈1”的繁體字。
(1)即蛙。
(2)見“蟈蟈”。
音韻參考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粵 語]:gwok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蟈;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088第34【唐韻】【韻會】??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從蟲國聲。別詳蛙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