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qí]
[《廣韻》渠之切,平之,羣。]
亦作“蜞1”。
(1)見“蟛蜞”。
(2)水蛭,馬蝗。
音韻參考
[廣 韻]:渠之切,上平7之,qí,止開三平之群
[粵 語]:ke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蜝;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086第01【韻會(huì)】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玉篇】蟚蜝也。【集韻】似蟹而小,不可食。【晉書·蔡謨傳】初渡江,見蟚蜝,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旣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謝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爲(wèi)《勸學(xué)》死。 又雷蜝,蟲名。【酉陽雜俎】雷蜝,大如蚓,以物觸之,乃蹙縮,圓轉(zhuǎn)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漸小,復(fù)如蚓焉。 又馬蜝。【本草】水蛭大者名馬蜝。 【類篇】或作蜞。
考證:〔【晉書·蔡謨傳】初渡江,見蟚蜝,大喜曰,蟹有二螯八足,加以二螯烹之。〕 謹(jǐn)照原文蟹有下省二螯兩字。烹上增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