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蕤
ruí ? ㄖㄨㄟˊ
◎ 草木的花下垂的樣子。
◎ 〔葳蕤〕草木茂盛的樣子。
◎ 〔蕤賓〕a.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第七律;b.農歷五月的別稱。
◎ 指下垂的纓類裝飾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蕤 ruí?
〈形〉
(形聲。上形,下聲。本義:草木花下垂) 同本義 [drooping]
蕤,草木華垂貌?!?a href="/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 target="_blank">說文》
詞性變化
◎ 蕤 ruí?
〈名〉
(1) 衣服帳幔或其他物體上的懸垂飾物 [tassel]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a href="#">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大白冠、緇布之冠皆不蕤。——《禮記》
(2) 花 [flower]
爭抱寒柯看玉蕤?!?a href="#">蘇軾《南鄉子》
(3) 花蕊 [postil(雌);stamen(雄)]
此酒乃以百花之蕤,萬木之汁,加以麟髓鳳乳釀成?!?a href="/r_ci_4b2de9d86e0e4cd33831727df0ff5cda/" target="_blank">紅樓夢》
漢語字典
[①][ruí]
[《廣韻》儒隹切,平脂,日。]
亦作“苼2”。亦作“1”。
(1)指花。
(2)指草木開花。
(3)通“緌”。指纓綬等下垂的飾件。
(4)通“綏”。安定。
音韻參考
[廣 韻]:儒隹切,上平6脂,ruí,止合三平脂A日
[平水韻]:上平四支
[粵 語]:jeo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蕤;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1058第35【唐韻】【集韻】【韻會】??儒佳切,音甤。【說文】草木華垂貌?!娟憴C·文賦】播芳蕤之馥馥?!∮止谵??!径Y·雜記】緇布冠不蕤?!臼琛烤l布冠,古法不蕤。今特云不蕤者,以後代有蕤,此以兇事故不蕤。 又蕤賔,五月律?!局苷Z】蕤賔。【註】蕤,委蕤,柔貌也?!厩皾h·律歷志】蕤,繼也?!∮治?,藥名。見萎字註?!∮制烀?,鹵簿中有之。【唐人詩】望見葳蕤舉翠華?! 炯崱渴∽髌?。
考證:〔【唐人詩】望見萎蕤舉翠華。〕 謹照原文詩萎蕤改葳蕤。